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安虹
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邮编:230027
电话:+86-551-63603583
个人主页:http://cs.ustc.edu.cn/szdw/bdjs/201012/t20101218_84380.html
个人简历 Personalresume
安虹,女,1963年生,山东胶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室主任,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学位点负责人。1984年华东冶金学院获工业自动化专业工学学士学位。分别于1993年和2000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获计算机专业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1993年为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人员,从事图形图像并行算法和体系结构方面的研究工作。1995-1996年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客座研究人员,从事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并行程序设计环境方面的研究工作。2001-2004年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后,从事高性能微处理器体系结构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过2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并行处理相关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和软件登记10余项,出版教材1部,译著1部。现为国际高性能计算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体系结构专委会委员和高性能计算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数学软件分会会员,IEEE/ACM会员、《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编委、以及20多个计算机体系结构相关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成员。
科研工作
长期从事计算机系统结构和并行处理相关研究工作。在微处理器芯片研制方面,作为骨干研究人员参加了龙芯1号和龙芯2号的体系结构设计和性能分析工作,获得首届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在新型通用微处理芯片体系结构的前瞻性研究方面,提出了多核微处理器芯片体系结构SPoTM/LogSPoTM设计思想及其关键技术,通过硬件支持实现串行程序自动推测并行化和隐式同步执行;提出了众核微处理芯片体系结构DISC/PAS-TPA设计思想及其关键技术,以及基于FPGA实现的大规模片上并行结构硬件模拟与性能评估技术,通过可重构计算技术实现多型的微处理芯片,在单片上实现对多个指令集体系结构、多种程序执行模型的支持。在并行编程环境与工具的研究和开发方面,主持过曙光2000和曙光3000的并行程序设计环境和工具的开发工作,提出了并行程序设计环境DUET设计思想,主持完成了DUET的设计与开发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曙光和神威并行机;提出了基于硬件计数器的并行程序性能调优技术,为龙芯3号设计并实现了并行程序性能调优工具集,支持多核平台的上的并行程序设计。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在多项国家重大和重点科研项目的资助下,围绕多核和众核微处理器芯片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开展应用基础研究。
教学工作
提出创办了先进计算机系统“华夏班”,组织华夏班计算机系统结构教学体系和核心课程改革工作。新开设了《计算机系统概论》(本科生英才班)、《计算机系统原型设计》(本科生);《高性能处理器体系结构》(本硕)、《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与预测》(博士生)等一系列计算机系统结构相关课程,主持教育部-英特尔精品课程《高性能处理器体系结构》项目;主持研制了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计算机系统结构相关课程实验教学的OpenCPU项目,该项目得到了教务处、研究生院和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的共同资助。近年来,多次培训和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外超算赛事。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了SC12-SCC(总分奖亚军和最高系统性能奖亚军)、SC14-SCC(总分奖季军)、ISC14-SCC(总分奖亚军)、ASC12(优胜奖)、ASC13(优秀团队奖)国际大学生超算竞赛,2013、2014国际大学生RDMA编程竞赛(第二名和第一名),2013、2014全国并行应用挑战赛(第二名和第一名)。在本人指导学习的本科英才班学生中,3名学生王元戎(2013届)、兰武伟(2014届)、贺松涛(2015届)获得了中国科大优秀毕业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
获奖情况: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中国科大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
平凡基金教育奖;
宝钢优秀教师奖(二次);
华为优秀教师奖。
研究方向 Researchdirection
1、并行计算机系统结构/片上多处理器体系结构
2、并行程序设计环境与工具
3、大数据并行存储与处理系统/高性能计算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