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林其钊
单位: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3系
邮编:230026
电话:+86-551-3600430
个人主页:http://combustion.ustc.edu.cn/Lin_Qizhao.html
实验室介绍:http://combustion.ustc.edu.cn
个人简历 Personalresume
1978年3月—1988年12月在大连理工大学动力系学习,1982年1月获学士学位,1984年12月获硕士学位,1988年12月获博士学位。2002年—2003年,UniversityofTexasatAustin,高级访问学者。
《燃烧科学与技术》、《工业加热》编委,全国燃烧节能净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41)秘书长。长期从事燃烧科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无焰燃烧和超焓燃烧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提出了常温空气无焰燃烧的概念,简化了无焰燃烧的实现条件,拓展了它的应用空间;在国内外首次将这种新型无焰燃烧技术应用于燃气锅炉中,大大提高了锅炉热效率;提出基于空间反应的粉煤气化技术,为煤炭气化提供了一个新的实现途径;基于超焓燃烧与无焰燃烧技术,进行了生物质高温燃烧研究;将无焰燃烧技术应用于中小型燃烧设备,大大提高了设备效率与性能;采用超焓燃烧的思想,研究了VAM氧化转化。
承担了多项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欧盟FP-6等项目。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的“新型无焰燃烧技术在煤改气及燃气工业锅炉中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09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新型无焰燃烧技术在燃气工业锅炉中的应用获2010年中国质量评价协会科技创新成果奖;个人获2010年科技创新人物奖--突出贡献者奖。
主要研究方向:
1)研究具有空间放热特征的无焰燃烧机理与实现条件,探索其在工业窑炉、加热炉、煤气化等燃烧设备中的应用。
2)超焓燃烧的理论研究,以及将超焓燃烧思想应用于劣质气体、液体、固体燃料的燃烧之中。
3)微型发动机与中低温SOFC的研究与探索。
研究方向 Researchdirection
1、燃烧学/燃烧与污染控制技术
2、动力工程
3、热能工程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