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一、教育学专业相关介绍
(一)教育学是什么样的学科
简单地来说,教育学就是研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育”的一门学问。具体地说,教育学研究有关教育的理论和目的、教育原则等问题,涉及的领域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教育。像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改革等等,都是研究的课题。教育学主要培养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教学、管理、咨询和辅导能力的专业人才,专业培养目标就好像为人的发展提供一个宽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的基础上,本专业学习者可以更快、更自由地获得其他方面的持续发展,有更多机会成为其他相关领域和学科的专家。
(二)毕业以后干什么
毕业以后,其进一步深造和就职的领域和范围就显得格外灵活和宽广。一切与人的发展相关的领域,教育学专业人士都可以涉猎:?
◆ 在各级师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及各级各类中小学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咨询和辅导方面的工作。?
◆ 在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部门从事管理、培训、咨询、策划等工作。
二、院校专业选择
(一)环境与氛围
每个人对人生的规划不尽相同,考研估计也一样。如果想持续读书,从事研究工作,硕士研究生读完了,还想读博士,那么最好选择学习氛围与人文环境比较好的学校。同时应选择学位授予权完整的学校或研究机构,最好选择同时招收硕士和博士的导师。
在对待名牌大学问题上,一般而言,名校教学资源丰富,学术氛围浓厚,前沿性的讲座比较多,这有利于学生开拓思维、树立良好的学术理念。如果自身的学习与应试能力比较强,万学海文建议大家不妨将名校作为首选;如果有些问题,最好是迂回策略,硕士先上名气不太大、竞争不太激烈的院校,再报考博士时可以再考虑这些院校。
(二)学界口碑与社会知名度
设置教育学专业硕士点的院校中,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比较知名,尤其是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
报考这些学校有一定的好处,除开考中之后能获得多种资源优势与品牌优势外,即使考试失利或面试失败,可以提前行动着手调剂,掌握先机;而且在调剂工作中,有不少非名牌的重点院校喜欢优先录取报这些学校未第的考生。
万学海文建议2012年的考生们如果自己实力不错除报考名校外,还可以考虑报考名校的强势专业和名导师。当然,如果你觉得名校压力较大,或者有名校不名的判定,那么选择一些教育学专业排名不错,但学校整体知名度一般的院校。
(三)职业前景
一些院校或许没有知名度,但某些专业在就业方面却是不错,或者一些专业还出过不少知名人士。但就整个报考情况来看,不少考生还是中意北大、浙大、南大等名校。对专业本身的优劣势的关注反倒处在次要的位置。
盲目选择名牌大学与社会上的招聘风气、招聘偏好有关,一些单位在招聘时明显倾向于名校,一些单位在招聘时基本上只考虑名校,一些知名公司只在名校进行招聘路演。在很多情况下,名牌院校的背景无疑可以增加就业的砝码。如果客观评估自身实力,认为有那个希望,万学海文建议大家不妨放手一搏。
(四)地域因素
报考时要考虑毕业后想留在什么地方工作,想在什么地方谋求发展,就业或者创业,这些问题在择校时最好妥善处理好。
目前,国内的一二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杭州、成都、南京等地一般比较受欢迎,尤其是北京与长三角。想要在什么地方工作,求发展,最好就报考那一带的学校。这样毕业后找工作也比较方便。
一方面毕业后,大家不可能有太多时间跑到其他地方找工作,另一方面在政策、经济、信息、交通、成本上不允许,不可能长期地住在外地找工作。此外,用人单位受就业的传统观念、地理歧视与政策限制的影响,要么本能地倾向于来自大城市来的应聘者,要么希望要熟悉本地环境的毕业生。
(五)自身的应试能力与知识水平
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一定的距离,万学海文辅导专家们建议2012年的考生们在报考学校时要想尽量缩短这个距离,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平时模拟水平,比较各院校的历年的专业成绩差异,然后确定学校。
我国目前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常把学校按地域分为三区,学校所在地域不同,分数有差异。如果你成绩一般,最好是放低身价报考一区中的一般学校或二三区的院校,待考博士时,再行努力。当然,相对而言,考研比高考要容易。一般而言,综合历届考生的经验,大家都会把目标锁定在比自己就读的本科院校更高一层次的学校。
此外,万学海文还提醒2012年的考生们报考时还要适当考虑学校的文化和学风、个人的经济因素、贷款和在校兼职的可能性等,但无论如何,暑期结束前对报考院校应该有个大致的思路与想法,从而有利于后续的专业复习。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