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按照该《实施办法》的要求,“省级政府应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基础条件,统筹推动区域内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积极探索不同类型高校的一流建设之路”。
截至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山东等20多个省份出台了各自未来5至10年的大学发展和学科建设方案,各地的“双一流”建设可谓如火如荼。中国教育报记者发现,突出优势特色、对接地方需求,加大经费、人才保障力度,动态监测、确保建设实效,成为各地“双一流”建设的突出做法。
突出优势特色、对接地方需求是重要动力
在“双一流”的学科布局中,各地纷纷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重大发展战略为导向,对接地方需求、突出优势学科、发展特色学科,分类指导各类高校全面发展。
面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将“双一流”建设与产业升级、技术改造的需求准确对接,将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作为重要方向,计划到2030年,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两所省属高校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同时有5所省属研究型高校、5所研究应用型高校、10所应用型高校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从而振兴老工业基地,拉动经济社会发展。
海南则结合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突出区位及生态优势,重点建设热带高效农业、国际旅游、热带海洋、热带医药、岛屿生态等学科领域。计划到本世纪中叶,海南大学进入国内一流大学行列,同时其中2—3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10—15个学科进入国内一流。
山东对接国际、国内和省市需求,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不同类型大学发展。重点将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驻鲁部属高校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重点扶持高校,重点支持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和解决重大问题能力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学科。
在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熊庆年看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双一流”政策的题中之义,也是各地加大对“双一流”投入的重要动力。
“服务于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本就是‘双一流’的政策目标之一,但过去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着科学研究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尤其是产业发展需求。”熊庆年分析,地方政府愿意加大投入,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希望通过“双一流”建设推动科技、知识创新,拉动经济增长。在当前全面奔小康的关键节点,高等教育需改变原来的“象牙塔”模式,面向实际,回应社会发展需要
经费、人才上东西部投入差距大
“双一流”建设经费是保障、人才是关键。在经费投入上,各地或明确投入数额、投入重点,或省市、高校共建,积极拓展资金来源,加强对入选高校、学科的支持力度。
北京预计投入100亿元推进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目前已认定两批共19个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每个中心每年投入5000万至1亿元。2015年到2017年,广东将专门安排5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高水平大学建设,生均拨款提高到每年1.2万元。山东计划筹集50亿元,对立项一流学科,按自然科学类2000万元左右、人文社科类1000万元左右的标准拨付支持经费。 而中西部的贵州、宁夏等地投入相对较少。宁夏计划从2017年到2020年,高等教育专项资金规模增加2亿元,其中1亿元用于集中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学科和重点专业,1亿元用于把宁夏大学建成西部一流大学。在人才引进方面,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高层次人才成为各省争抢的热点。位于上海的华东政法大学,为海外人才开出了“最高房贴800万元、最高年薪100万元”的优厚待遇。江苏重点选聘在本领域国际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海内外人才,计划到2020年选聘600名左右特聘教授。
也有不少省份立足本身优势,打造自己的高水平学科团队。安徽除积极引进院士、****等高端人才外,在省内积极打造高端教学科研团队,培养100名工程技术领军人才。海南依托区位优势,积极引进高层次“候鸟型”人才及团队。
在支持“双一流”建设上,东部和西部地区在资金、人才、投入力度上差距明显。“目前政策上已经进行了纠偏,但长期存在的问题很难一举解决。”熊庆年分析说,中西部高校发展一方面需要中央财政政策的倾斜、防止对人才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还要着力打造自己的学术生态,找准优势、特色,打造“不可替代”的学科。在人才方面,中西部高校挖人难,就要在留人上下功夫,用感情留人,更要用事业留人。
熊庆年认为,相较于北京、上海、浙江的大手笔,“双一流”建设的初始阶段看投入、看人才,但如果想要胜出,最终还要看战略眼光、发展策略。
科学认定、动态管理,确保建设实效
哪些学科是一流学科?哪些大学是一流大学?如何科学认定和动态监测、调整?各地也出台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
在一流学科认定上,山东省将学科排名作为重要参考:规定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第四轮及以后学科评估排名前20%的学科,或入选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的学科,或稳定在ESI学科排名前1%一年以上的学科可认定为一流学科。
在一流大学认定上,山东省要求同时满足认定期内有3个及以上学科稳定在ESI学科排名前1%一年以上,或进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科评估排名前10%;有3个及以上由院士、****人才等领衔的学术团队;近5年内至少获得一项国家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等标志性成果。
此外,知名高校及传统优势学科仍是支持重点。例如,广东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列为重点建设对象,甘肃重点支持兰州大学,吉林重点支持吉林大学。
在熊庆年看来,名校优势是客观存在的,但“双一流”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身份制,建立了高校及学科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机制,为其他院校参与竞争提供了途径,这也是政策目标之一,因而投入产出如何、建设效果如何,成为各地各校关注的重点。
辽宁出台的《高等学校绩效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强化跟踪指导,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对实施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高校,减少支持力度。安徽将一流学科专业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纳入省政府目标绩效管理考核、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同时,建立健全过程管理和动态监测制度,对建设成效差的要求及时整改,对建设成效好的继续支持,对有重大进展的给予奖励。
“学科发展本身是一个后效性的过程,建设成果不可能立马显现出来,因而学科评估难度不小。”熊庆年说,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地方建立了专门的评估中心,日本、德国也都有相对成熟的评估方法,都是可以借鉴的。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