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年年都有最新出炉,但八九不离十,都是那些炙手可热的名校,如果考生们都冲着它而去,其高难度自然无异于挤独木桥。其实,条条道路通罗马,不一定非得上到排行榜前十名的才算得上是名校,跟做人一样,很多实力派大学的名声并不为人所知。
究其原因,有的资源投入缺乏,专业不吃香,考生缺乏认识;有的远离沿海,地处偏远内地,毕业生担心就业;又或者历经变化,合并了大量"杂牌"学校,名气下滑等。低调派大学有着非常显赫的名字,某些领域有着卓着的成果,人才辈出,但却由于自身一向低调行事,容易被考生忽略。
▶天津大学
前身为北洋大学,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着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外交家王正廷、诗人徐志摩等杰出人才都曾就读于北洋大学。着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法学家赵天麟、教育家张含英等曾任校长。
不过正如天津和北京的关系一样,许多选择南方求学的人直接进入人气旺盛的北京高校,忽视了天津。
▶北京理工大学
该校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校友中,有李鹏、曾庆红、叶选平以及110余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和将军。精确打击、高效毁伤、机动突防、军用信息系统,智能仿生机器人、绿色能源、现代通信等军民两用技术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不过,每个省几乎都有自己的理工大学,如果不是立志进清华或者交大一类的考生,四川大学排名,未必就会跑到北京去读理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该校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着名学府,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有"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发展目标。
同样的每个省都有师范大学,当老师未必要舍近求远。虽然北京师范大学早已不是专门培养老师的学校,但是北京的文科大学比比皆是北师大只能是其中一员而未必是最佳选择。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是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曾有"北大以文史哲着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美誉。这么不错的工科大学,文科也有特色,江苏排老二。据说东南大学建筑系是全国最好的江苏考生梦寐以求的大学。
可惜的如果在江苏之外问起东南大学,普通百姓可能会以为在福建或者浙江。终究这个悠久名字曾经有几十年消失了后来才恢复。客观地说,其实南京的大学水平都颇高,就是缺乏知名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乡村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尔后风头不减,因为该校工科实力强劲,杨振宁曾称赞其为"南方清华"小清华".
和许多省份一样,当地的综合大学排名总是逾越工科大学一点点。武汉,华中科技的对手当然就是武汉大学了
有些实力派大学,至今都在地缘条件上吃亏。今天的90后"注定不会走向内地内陆,视独生子女为宝贝的父母也期待孩子到大城市就业。于是众人对高校的选择,眼光也盯在经济中心。京、沪经济发达,大学也多,一流的选择,广东高校水平不是一流,但也是毕业创富之地。至于南京、西安、武汉和成都,因为高校众多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除了上述区域的高校,无论曾经多么辉煌,现在规模多么庞大,都很容易被外地考生看成是冷门院校,难以吸引21世纪雄心勃勃、梦想缤纷的现代青年了
▶兰州大学
美国《科学》周刊曾评出了中国13所最杰出的大学,其中兰州大学位列第六。据SCI统计,兰州大学是中国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最多、引用率最高的大学之一,科技论文被SCI期刊引用数居全国高校前13位。一大批默默无闻的顶尖专家成为兰大声名在外的基石。
然而,兰州大学地处偏远的西部甘肃,相对封闭,所以在有更多沿海地区大学选择时,如果不是家在西北,选择兰州大学的就不多了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于2000年6月12日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成为我国目前办学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
同样因为地域原因,远赴东北最冰冷的省份求学,这对南方学子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长春并非是个经济发达的乡村,也很难引起外省毕业生的兴趣。
▶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具有八十余年的历史,中国西部建立最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46年,英国《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把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世界着名大学之一。
云南风景资源数不胜数,吸引全国旅游者,但昆明却乏善可陈。云大的地位也如昆明一样,乡村并不豪华,大学也不显赫。
▶中国科技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是老一辈科学家和老一辈革命家共同兴办的新型理工类高校,中国科学院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院校。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1970年初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兴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等措施。
合肥的乡村地位,让中科大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因为不属于长三角炙手可热之地,中科大虽然有中国之名,却连上海的许多高校的风头都不如。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