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目前,在国内读完本科后,很多中国学生选择赴海外院校研究生院攻读硕士甚至博士学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院校设有研究生院,并招收国际学生。其中,有一些共同的经验,值得中国学生在申请过程中学习和借鉴。
从某种意义上讲,无论是对于申请者,还是对于录取院校,研究生院的申请比之大学本科的申请是更为单纯且更为专注的一件事儿。
申请者应更看重所申请的项目和专业强势与否
大学本科阶段以通识教育为主,申请者在挑选学校的时候需要全方位地去了解一所学校的情况,包括课程设置、强势专业、教授学生比例、课外活动多样性、学校地理位置等。同样,学校在录取本科生的时候,也会全方面地评估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潜力、性格特征、兴趣特长等。
然而,在研究生院的选择上,学校的知名度和校园文化自然很重要,但是研究生申请者应更看重所申请的项目和专业强势与否。毕竟一个研究比较文学的学生,不需要太在意自己学校工程学院排名是否足够靠前、实验设备是否足够先进,反之亦然。而学校在录取研究生的时候也更直接了,即看申请者是不是具备做研究的潜质。因此,个人陈述或者目的陈述(StatementofPurpose),是申请的重中之重。申请者需要花足够的心思和时间去琢磨,去雕琢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计划,并尽力将其叙述得真诚、动人和笃定。例如,我的研究计划是什么?我所申请的项目能给予我怎样的训练?我渴望合作的导师是谁?如果要把大学的排名、项目知名度和导师能给予自己的帮助这三个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导师大于项目,项目大于学校。选择和自己研究兴趣相近并能指导自己的教授,离申请成功便迈进了一大步。毕竟导师们不是万能的,也只能指导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契合的学生。除了写好一份陈述和认定一个好导师,尚有“三座大山”要跨越——标准化考试、推荐信、平均成绩点数(GPA)。
标准化考试见仁见智,录取最怕教授反对
标准化考试对于研究生的录取重要与否,一直是个各执一词的辩题。基于教授们的说法以及身边同学和我个人的经验,一个较高的标准化考试成绩不足以让自己被录取,但是一个太低的标准化考试成绩却可以让自己不被录取。至于哪个分数安全,哪个分数危险,哪个分数不痛不痒,申请者们可参考所申请项目往年录取学生的信息数据。
刚入学哈佛大学时,我参加了系里第一次全体大会。大会上,系主任热情洋溢地说道:“你们能被录取,代表着录取委员会的每一个人都认可了你们,只要委员会里有任何一个教授表示反对,即使有别的教授力挺,恐怕也不能被录取。”后来某一次闲聊,系主任提到了某一年他特别希望录取一个来自东亚某国的博士申请者,但是委员会中另外一名教授以该申请者语言能力不过关为由坚决不同意,结果这名申请者未被录取。
推荐信须教授写得好,而且教授本身实力强
比之标准化考试的参考性作用,推荐信则更有决定性作用。一封高含金量的推荐信或许就能助申请者扶摇直上。一封好的推荐信该有两个特点,即教授把申请者写得好,而且教授本身实力强。
学术圈关于写推荐信有个不成文的约定:教授要么以各种理由委婉拒绝给一个学生写推荐信,若是答应了,便只写正面的积极的推荐信,不会写负面的推荐信(bad letter)。虽说教授答应写积极的推荐信(good better),但并不一定是那么好(strong better)。至于教授把申请者写得有多好,就得看申请者平时的表现了。“教授本身实力强”的内涵则更为丰富,首先是教授自身学术成就好,业界认可高,最好还和申请者所申请项目的教授们关系好。如果推荐教授本身就是同一项目毕业的校友,那就“亲上加亲”了。
要全盘兼顾,更要突出专业课成绩
平均成绩点数反映了申请者本科四年的成绩,是体现申请者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最直观的一个指标。在研究生院校的申请上,申请者的综合平均成绩点数重要,其所申请专业的平均成绩点数更重要。换句话说,某一门无关紧要的课拿了差强人意的成绩可能无伤大雅,但是专业课却不得有差池。打个比方,一个历史系博士生的申请者选修生物课的时候拿了成绩“C”可以被原谅,如果某门历史系的课拿了“C”,甭管是欧洲现代史,还是日本近代史,抑或美国内战史,委员会教授们可能就会打个问号了。因此,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要全盘兼顾,更要突出专业课成绩。
除了个人陈述、导师选择、推荐信、平均成绩点数和标准化考试外,申请者的研究经历和论文发表都能对申请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可谓锦上添花。在我看来,申请研究生院是重要的人生选择,而准备申请材料的过程是审视自己能力的过程,亦是叩问初心的过程。我为什么要念研究生院?我是否真的热爱研究?我能否胜任我申请的项目?在这样的思考和追问中,抽象的答案会走向具体,而更合适的项目、大学乃至人生定位也会明晰起来。总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选择。(作者王萦心,系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项目硕士生)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