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考研复试一般安排在4-5月,分为面试和笔试,所占的权重通常在30%~50%。鉴于复试由各个学校自己组织和考核,因此具体的考试内容会有较强的针对性,针对这个学校的学生,更针对所学的专业。作为学习方式、涉猎内容都大为不同的文理专业,考试形式和侧重都会有所不同,考生们在准备复试的过程中也应该有所区别。
文科:突出社会实践和科研
1、考管理专业应提高数理分析能力
复试前,考生在知识储备方面应做好充分准备。
例如由于管理类专业近年来报考的考生很多是来自其他专业,原专业是理工科的考生应该在管理专业知识上多下功夫,而原专业是文科专业的考学应该在数理分析上多花时间。
其实,管理方面的专业非常欢迎理工科类考生报考。因为理工科学生的假设、建模、论证能力和数学、物理的基础,对于研究生阶段做研究是非常有利的,写论文和做课题的时候也会用到很多定量分析,所以具有理工科背景的考生会有比较大的潜力。文科生虽然在应试和写作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复合型知识结构和定量分析能力的缺乏会影响他们更长远的发展,所以文科生如果要报考管理类专业应该注意数理分析能力的培养。
2、关注热点,梳理文学史脉络
比如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而言,考生应该打好基础,认真复习,放松心态。注意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多阅读一些当代最前沿的话题研究、热点讨论,以及由此产生的争议与分歧。
总之,文学研究的一些最新的转变都要多加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相关书籍是比较多的,作品、作家、理论书等琳琅满目,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每个年代的文学代表人物、作品、流派、思潮等,考生在考前应该理顺思路,以便在回答问题时直接找到要点回答。
初试的考查限于学生的应试能力,通过一张试卷上能看出学生的理论功底和知识储备。但是仅仅通过笔试并不能全面展示出学生的学术潜力以及个人能力。因此,复试是能力突出的考生突出优势,证明自己的好机会。各高校也对此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如上海交通大学在复试时要求每位考生必须交一份“清单”,包括本科阶段的专业课程、学习成绩和参加各种竞赛的获奖情况等。
在复试环节中,导师对考生的社会实践和学术科研较为感兴趣。复试时递上一份特点突出的学术简历,往往能给导师留下良好的印象。学术简历的内容必须强调你本科做了多少学术课题,看了什么专业书,写了多少文章,发表了多少文章。目的在与让导师认识到你的学术潜力。若有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最好带上当期刊物请老师验证。
理科:重视实践,竞赛获奖体现实力
动手能力非常重要!
初试已经考查了考生的基本功,到了复试主要是以面试为主。
比如生命科学研究院十分重视考生归纳推理的逻辑能力、实验知识方面的积累。由于研究项目与国外的交流机会很多,所以英语听力测试占很重要的部分。
大学期间做过毕业设计也很重要,可以考查考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方面主要关心考生都做过哪些实验,是独立完成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设计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实验中用到的原理和对结果的判断。比如做一个细胞实验,就会问考生如何选择药品、如何进行分组、如何对照考虑、对结果做出怎样的分析判断、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等方面的能力。考生对于理论与实验的结合情况很重要,一些院校可能片面注重考研率,忽视了对考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极力避免这种高分低能的情况,所以要提高技能培训、实验在复试考查中的角色。
在复试前的一两个月里,要着重弥补自己的不足,加强对不懂知识和实验技能地了解。如果考生少有毕业设计或实验方面的锻炼,可以主动联系研究所去做,做到早接触、早了解、早应对。
复试时,理工科的导师对学生的科研成绩也相当重视,比如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等获奖经历。考生的获奖经历对复试很有帮助,让复试的考官认识到你身上的学术潜力,使你从复试的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理工科复试和文科复试的另一不同之处在于对考生动手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工科类专业如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等。因为这些学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将来的研究生学习都是以实验为基础,按照实验标准规范操作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也能看出学生是否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许多工科专业在复试中还加入了实验技能考核的部分。一般实验技能考试的具体形式为:给学生操作指南,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完成相应的实验过程。一般实验过程比较简单,考官会观察考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是否规范,如移液管的使用、滴定的姿势等,以及实验过程中是否细致严谨,试验后操作台是否清洁等细节。考生应该在复试前做一些针对性的训练,请实验老师帮助自己规范实验操作过程。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