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权利和义务问题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权利和义务关系也是社会关系的核心部分。权利和义务的内容、种类是不同的,其中被法律规定或认可的,称为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享有法律权利的社会主体称为权利人,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主体称为义务人。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法内或法外特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允许任何人只享受法律权利,不履行法律义务;任何公民都是享有法律权利和履行法律义务的统一体,并把自己依法履行义务作为他人依法享受权利的实现条件。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权利意识日益觉醒,更加注重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但是,在权利意识不断提升的同时,不得将个****利绝对化,不得藐视甚至无视他人的权利。要把尊重他****利作为权利意识的重要方面,坚决反对以自我为中,或个****利至上,更不允许以行使自我权利之名而侵害他****利。近年来,相继出现了多起大学生杀人事件,折射出部分大学生自我权利无限膨胀、尊重他****利意识极端淡薄的现状。大学生应当在重视本****利的同时,牢固树立尊重他****利的观念。
这个问题也在2017考研政治中有所体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道题目:
【题干】公共生活中个****利与他****利发生冲突在所难免,比如学生宿舍里有人看书,有人休息,有人要听音乐……对解决权利冲突要有正确的认识,虽然每个人都有行使个****利的自由,但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这是因为( )。
【选项】
A.不尊重他****利,就有可能丧失自己的权利
B.尊重他****利既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一项道德义务
C.权利实现的内在动力是人们彼此之间对各自权利的相互尊重
D.尊重他****利是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内容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尊重他****利的相关考点。
权利实现的内在动力是人们彼此之间对各自权利的相互尊重。认同是权利产生的条件,尊重则是权利实现的保证。只有尊重他****利,每个权利人才能真正获得并最终实现自我权利。因此C选项正确;尊重他****利是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内容,因此D选项正确;尊重他****利既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一项道德义务,因此B选项正确;不尊重他****利,就会丧失自己的权利,因此A选项正确。
严格说来,尊重他****利本身就是一项义务。权利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在社会关系中人们之所以有你的或我的权利存在,是由于社会成员对共同利益和个体利益的意识性及其彼此的相互承认,这才构成了权利成立的正当性和可实现性。权利实现的内在动力是人们彼此之间对各自权利的相互尊重。认同是权利产生的条件,尊重则是权利实现的保证。只有尊重他****利,每个权利人才能真正获得并最终实现自我权利。这是因为,尊重他****利是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内容;而且尊重他****利既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一项道德义务。
每个人自我权利的实现都需要他人的协助,需要他人的尊重,否则,任何自我权利都无法实现。只有将尊重他人作为一项义务来履行,才能实现自己的权利。如果不尊重他****利,不履行作为他****利实现前提的义务,最终必然影响自我权利的实现。如,在大城市的上下班时间,如果汽车司机都不尊重他人的交通权利,发生交通堵塞就不可避免,自己快捷出行的权利也无法实现。从实践中看,自我权利无法实现的原因大都表现为对他****利的藐视和践踏,没有履行尊重他****利的义务。
不尊重别人的权利,自己就可能失去权利,这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在社会生活中,常常能够看到,对他****利失去尊重之时,往往是自我权利丧失之日。如,一个人殴打他人侵害其健康权利,他人实施正当防卫行为可能给打人者的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一个人不尊重他人的生命权,非法将其杀害,国家司法机关就可能依法剥夺杀人者的生命。
总之,权利意识不仅包括对自我权利的认识,也包括对他****利的认同和尊重。自我权利的主张以尊重他****利为前提,而对他****利的尊重则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权利主张。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加强.自我权利的主张越来越为权利主体所重视.而权利平等意识以及对他****利的尊重却被忽视。这一方面是由于权利意识发育不健全造成的,另一方面也与公民没有把尊重他****利作为权利意识的应有内容有关。只有当尊重他****利成为全体社会成员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变成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时候,个****利才能真正得到全面、充分的实现。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