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再有不到十天,今年的研究生入学初试就要拉开帷幕了,这不仅意味着漫漫的备战期终于要有一个结果,更代表着2018考研的备战工作也可以正式提上日程了。说到2018考研工作的开始,那自然就是专业和院校的选择了,明确了目标行动才会有动力,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择校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吧:
一、选择学校的方法
1.目标专业
想要知道一个专业是否适合,首先应考虑该院校是否有目标专业,以及目标专业的强弱等。事实上,院校与专业的搭配选择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讲,名校名专业考取的难度很大,就业前景很好;名校一般专业考取的难度较小,就业前景也很好;一般院校名专业考取的难度较大,就业较好;一般院校一般专业,考取的难度较小,就业前景一般。我们在考虑时也可以参考这些特点,灵活选择。同时,在选择学校时,要对自己专业进行全国索引,了解它们的排名情况再行定夺。另外,我们还可以对专业导师的构成进行提前了解,因为导师的教学背景、学术方向、科研成就、为人作风等都与自己日后的学业基础甚至就业前途息息相关,因此在择校时也要多一份关注。
2.城市效应
统计发现,70%的研究生是选择本地就业,因此在报考的时候还是可以认真思考一下自己毕业之后是否想留在高校所在地工作。当然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钟情的区域,很多考生会选择到一线城市读研,在他们看来,大城市可以开拓眼界,学到更多知识,资源也会更丰富,同时,211院校和985院校确实较多集中于大城市。学校所处区域关系着考生就读期间接触的平台和视界还有将来的就业和发展。当然这些也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和发展前景等综合考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个人水平
其实我们应该懂一个道理,考研不是一件易事,读研的机会成本也很高,我们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尽量可以选一个能够实现个人抱负的大学,这样的话备考才有足够的动力,读研也才有激情。理想的目标院校应该是建立在个人能力与个人抱负的交叉点上。所以小伙伴们在进行院校选择时一定要量力而行,根据自身情况结合预报学校、城市的客观现实冷静剖析,全方位考虑,争取做出最理想、最理性的选择。
考研最初的择校并非要一锤定音,只是为了有个清晰的目标激发我们努力备战。其实在复习的过程中你还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复习效果,来审视自己定的目标院校是否合理和可行,这样综合考虑和实践下定下的目标才会更加坚定。
考研的第一步当然就是目标院校和专业的选择了,在初步有了心仪院校目标后,还要对这些院校有一定的评价和判断,经过综合考虑和衡量之后,理性选择。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在评价院校的时候要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呢?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学习一下吧:
二、评价学校的标准
1.院校名气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相对于本科阶段来讲要更深更细,同学们在莫个学科上能否接触到前沿的东西,能走多远,学校的专业实力不可忽视。学校的综合实力能说明学校的资源、学校可以提供给的一个发展的平台,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三年的研究生生涯能学到的东西也会截然不同。因此,需要在专业实力和学校综合实力当中需找一个平衡。
2.学术氛围
对读研来讲,学术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读研就是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慢慢熏陶并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一般来说,热门院校会拥有自己良好的学术传统,在这个学术传统中读书的人会不自觉地烙上这个学校自身的气质与秉性。并且,在热门院校里,会有各式各样的学术讲座,资源渠道。对冷门院校来说,学术氛围是相对不够好的。学术讲座很少,资料也不够完备,学术资讯会比较闭塞。
3.师资力量
读研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研究活动的,导师对研究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读研是很讲究师承关系的,好的师资对学生从事学术研究非常有帮助。一般而言,热门院校里的冷门专业具有不错的师资,这是与热门院校尤其是名校自身雄厚的师资配备紧密相关。对于冷门院校热门专业而言,受办学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师资相对较弱。
4.录取比例
选择考研,能否考取便成了衡量考研是否成功的标志。一般来说,报考热门院校的人很多,而且这些人大都倾向于报考这些热门院校的热门专业。因此冷门专业的报考人数就会相对较少,录取率可能较高;另一方面,学生会认为冷门院校相对好考,而且大多也是选择热门专业,就导致冷门院校热门专业的报考人数反而可能更多。
5.调剂机会
考研可以再同一专业的不同学校之间进行调剂,也可以在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之间调剂,还可以跨院校跨专业调剂,因此,对考研来说,调剂是一个潜在的读研机会。报考热门院校的冷门专业,在同一专业之内,可以获得更多的调剂到非热门院校的机会,甚至也会有调剂到冷门院校热门专业的机会;而对冷门院校热门专业来讲,调剂机会就会相对较少。
院校的选择不是件容易事儿,想要考研的小伙伴们也不要急,毕竟时间还充裕,一定不要心急影响自己的判断,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多方面综合考虑然后做出理想选择才是明智的做法。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