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对于2017届的毕业生来说,现在已经进入找工作的高峰期。作为初出校门的职场菜鸟,总是有很多同学觉得应对面试非常力不从心。
如何应对面试其实也是大有学问。下面列举出无数经验人士总结出的应聘者应该重视的问题,以及需要提升的技巧,助你顺利晋级“面霸”。
不要迟到
在能够做到规避迟到的情况下,请不要迟到、不要迟到、不要迟到。(重要事情说三遍)请相信,早到是礼貌和谦逊的表现,可以为第一印象加分。
如果还是迟到了,应该如何应对呢?控制迟到的时间。如果实在赶不及了,也请尽量把迟到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因为很多时候,大部分面试官可能在面试前还在开会或者伏案工作,需要一点时间稍作完结,所以会比约定的时间晚到一点。而10分钟是一个擦边球的时间,感觉不会太长还可以接受。
如果实在迟到了一阵子,请端正态度,赶紧诚意地说“对不起”,对不起三字要加重,最好重复多几遍。之后,如果面试官询问迟到的理由,可以用临时处理紧急事情等理由尽量将你的迟到变成情有可原,并尽快转移话题。切忌不要以睡过头、堵车、公司难找等原因作为迟到的理由。因为这些在面试官眼中,都不算理由。
自我介绍时突出重点
自我介绍,不管去什么类型的公司都会遇到。这个环节是开场白,其实是考察一个人逻辑思考能力、表达能力、重点提炼能力。直接影响面试结果,所以请不要掉以轻心。多年实操的经验反映,有两种常见的错误:
第一种,缺乏自信,毫无头绪,一句话结束。开始往往是这样的:您好,我是来自xxx大学2016级的学生,我叫xxx。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第二种:散文朗诵,逻辑混乱,冗长繁杂。
正确的做法是:自述宜短不宜长,时间控制在3分钟之内。在简单陈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后,就应该抓紧时间讲重点。把大学和实习过程中跟该企业、该岗位相关的经历、经验重点陈述出来,并注意彼此之间的时间顺序和关联性。
自信微笑,一气呵成。自述时整个状态应该轻松自然,保持一定的微笑,逻辑连贯,观察面试官的反应,以随时做好后续补充和互动的准备。结束时,不要说我讲完了,而要说您看还有哪些需要我重点说明的?或者您看还有哪些需要我补充的?
接招面试官的一问一答
介绍环节之后就是问答环节。由于涉及到互动,现实中各种场景无法一一呈现,提供一个较简单的策略是:快速判断面试官类型,从而采取合适的谈话互动方式。当然,这个环节,需要靠同学们通过实战增强。
这里列举几种比较典型的面试官及应对举措:
第一种,直接+凌厉型,这种类型的面试官一般理工科出身,从事专业岗位,喜欢单刀直入,不废话,问题也较多集中在专业方面。这种情况,需要认真细心,针对问题回答,逻辑清晰地进行分点陈述,争取答到点子上。不要兜圈子,不要试探。
第二种,婉约+绕圈型,多为女性,她们往往在问问题的时候,喜欢拉个家常,体现女性特有的柔性管理。比如突然问道:“你最想去的旅游地点是哪里呢?”这样的问题,不要回答说我想去冰岛看极光这类极富个性和冒险的答案。如果事前有做功课,了解到该企业与国外哪些地方有合作,可以以这些地方为答案,尽量贴近该企业的企业文化。
第三种,沉默+短句型,这种类型多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喜欢用寡言制造出一种压力氛围。他可能不会问很多特别具体的问题,而是开放性地提问:“这种情况你的想法是什么?”或者“这种情况你怎么处理?”回答的时候,要边答边辨识,观察对方对答案是欣赏还是否定,因为开放式的问题一不小心就会讲多或者跑题,要从对方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回答。尽量做到自信沉稳,收放自如。
面试官请你提问时,应该问什么?
对应聘者的了解基本结束时,如果对应聘者感兴趣,大部分面试官会礼貌性地介绍一下公司情况,然后问:您还有什么问题?或者您有什么需要了解的么?
不要问:现在经常会加班吗?工资大概有多少?五险一金都有么?……这些集中关注个人待遇的问题。这些问题会让企业觉得应聘者是个计较且爱讲条件的人,从而留下不好的印象。此类问题适合企业发出录取意向后,签署合同前,与HR具体详谈。
也不要问:什么时候会有下次面试?报道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等琐碎的问题。此类问题,会显得应聘者格局不大,只关注得到工作,而不是如何与企业共存和发展。,如果企业对应聘者有意向,这些小问题都会通过HR部门另行通知。
可以问的问题有:这个项目接下里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如果我进入团队,我的重点工作将是什么?您觉得我还有哪些不足需要改善……此类关注公司业务发展或具体工作的问题。这将有助于体现应聘者对工作的高度兴趣以及积极融入的姿态,也能从面试官的回答中了解到更多的企业信息和对人才的需求。
最后,就算有一两次失败也请不要灰心,“面霸”也是需要不断练习和总结经验才能拿到心仪的offer,多争取面试,不断改善自己。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