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很高兴你看到了这篇文章,因为,你此刻的心情,我懂。
如果说专科毕业,来考研,不算稀奇了;说工作了快6年再考研,有点惊讶对不对?恩,我就是集二者于一身,成功跨考了中国传媒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所以,首先请相信自己。
有考研这个念头,是在2013年,那时候身边的一位同事和朋友都在报考中传的硕士,我也兴致勃勃的表示要加入,不过后来便是不了了之。选择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是因为高中时就对对外汉语很感兴趣,无奈那时候学习不够努力,觉得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简直比登天还难。后来有幸成为一名主持人,对中传的向往就愈发强烈。
不过,光幻想总是不行的。眼看着自己已经25岁,再不努力就真的只能做梦了。于是我和朋友再次下定决心——只给自己一次机会,考研!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在网上搜索到了勤思,和老师沟通后便立刻报了网络精品全程视频班。
所有的课本买齐后,望着这一堆书,我懵了。按我原来的学渣进度,一个月看一本,到12月都来不及啊!怎么办?这个时候才领悟到有计划的学习是多么重要!于是赶紧把所有的学习任务在纸上列了出来,然后按时间段划分好。上半年几乎是靠着早起晚睡完成了大部分课本和单词的第一遍。但感觉还是不够扎实。
我每天的工作除了直播节目,还要外出采访,参与活动,空余的时间几乎很少。但有了决心,什么都不是理由。有段时间晚上下班到家快9点,洗个澡就开始学习。深夜了,爸妈会很心疼的敲门进来:“别那么辛苦,明天还上班呢。”可是一想到我的时间比那些大学生们少了好多,就顾不得犯困,每天的计划必须完成才肯睡觉。早上9点打卡,我会在家学习一个小时再上班。开车的路上,我都把音乐换成了勤思课的音频。外出采访的空隙,我会拿起手机背单词,这里要介绍两个背单词的App,“乐词”、“不背单词”,各有优点。还可以关注一些考研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信息时代,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搜集资料也是考研路上的必备技能嘛。
很欣慰这么多年一直保持的一个好习惯就是写日记。考研复习过程中,手机备忘录,日记本,记满了近期复习的计划和完成的进度以及问题。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嘛!和父母商量后得到支持,9月底便和朋友一起从各自的单位辞职,这才正式投入复习。倒计时也不过90多天,我关掉了微信,QQ,微博,淘宝,没有和身边的朋友一一解释,有时候手机没电关机了也不充电,相比工作那几年的“24小时不能关机”,那段时间简直太任性了!
勤思的老师和课程对我的帮助真的很大。因为是零基础,有了视频课程才让我学习起来有了条理,尤其是《现代汉语》,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华老师的课,才逐渐理解。而《中国文化要略》因为知识点太琐碎,有程老师的串联,记忆起来也轻松了许多。这些老师不仅学识渊博,而且风趣幽默。还有勤思的卫老师和刘老师,在我收到通关宝典发现书上有一些错误的地方后,及时给我寄了新的书,并且在电话里耐心的和我沟通。我也就是那次才从刘老师的口中得知中传汉硕专业二的科目是另外两本书……已经10月25日了,好焦虑!但是刘老师一直不厌其烦的鼓励我,还随时在QQ上为我解答各种疑问。考完之后,感觉不太好,但是刘老师还是让我回忆了题目和答案帮我估分,后来初试成绩出来,果真只相差了几分。
再来说说具体的复习计划。我在勤思购买的是专业课的视频,课本用的是
1、黄廖版《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教学与自学参考》(增订第五版)、
2、王力《古代汉语》、
3、叶蜚声 徐通锵《语言学纲要》、
4、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
5、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6、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
7、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
8、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
9、叶军《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分析与点评》
还买了邵静敏的《现代汉语通论》、张岱年的《中国文化概论》,但因为时间比较紧,所以也没来得及看。主要是前6本书,考中传的学生,其实7、8两本书可以不用看,初试和复试都很重视5、6两本书。所以千万别像我一样,到了10月底才知道看错了。而且这两本书一开始复习的时候很没有头绪,网上能找到的资料也不多,全部要靠自己整理。先看一遍,划出重点,再列逻辑框架图,再整理问答题,最后背诵。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每个章节后面的问答题,都可以自己去找到答案,吃透这两本书。这两本书复习好了,初试不怕,复试更不用担心!这就是中传和其它学校的不同之处。当然其它的科目也是非常重要的,现汉就不必说了,重中之重啊,中传的试题都是偏主观性,这就更需要在复习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才能灵活运用。语言学纲要的名词解释也很重要,古代汉语的翻译也不算很难,还有一些造字法的分析。而文化要略这本书的知识点繁杂,可以按照大的归类来背诵,比如“教育篇”“文学艺术篇”“屋内屋外篇”等,主要就是识记,并不难。
政治和英语,我是自己在网上买的书。英语考得最差了,才55分,因为大部分时间花在了专业课上,真题只做了一遍,而且模考只尝试了一次,所以考试那天的3个小时,没有一分钟是不紧张的。第一篇作文花了45分钟写完,后面就着急了。平常复习的时候,单词、语法是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功。个人觉得学语言学有一点好处就是可以帮助理解在汉语和英语语法学习上的不同之处。上半年背完了一遍单词,开始攻克长难句,密密麻麻的字母摆在面前的时候依旧是一头雾水。挺住!每天逼自己翻译、解析,不懂的地方就去网上找各种有解析的公众号和老师,一遍不行就两遍,反反复复。真正开始做卷子都已经是11月了,我真心觉得太对不起英语了,别人真题都嚼烂了好多遍,我连一遍都不是那么到位,所以学弟学妹们对待英语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关于作文,我觉得很有必要去熟读并且背诵一些好的文章,但是我很反对背模板,写出来的文章没有活力。我一共就背诵了6篇文章,每一篇都很精彩,背完之后我也尝试着模仿写了几个句子,所以这次的英语初试,作文应该是给我添彩的了,只可惜时间又花太长了,还是练习少了。所以阅读和作文这两个大头,一定要加强练习,而且是有时间控制的练习,否则到了考场就很难适应。
政治的知识量也很大,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当代,最难理解的就是马原,如果高中的时候哲学学得不错就很沾光啦!在复习马原的时候,我才学会了用思维导图,正好勤思也给我寄了专业课的思维导图,配合着一起来,逻辑性更强了。毛中特和史纲可以放在一起复习,很多知识点也是以前学过的,只不过需要自己归纳总结。思修法基和当代不算难,需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时候,结合当下的热点。所以说考研考的不光是你的背诵能力和学习能力,它还涉及到你的综合运用分析能力。考前的一个多月,我开始按照逻辑框架图背诵基础知识点,做了一千多道选择题,正确率不是很高。紧接着第二轮和第三轮的背诵,最后政治考了64分。
每个人的学习进度和计划都不一样,我在辞职后的一个月里才完成了所有科目的第一遍,11月份才正式进入第二轮的复习,现在想想真是替自己捏把汗啊!总的来说,短时间内的高效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考研到底难不难?以前只是听别人谈起这个话题就觉得离自己很遥远。真正走上了这条路,发现它最终的考试并不是那么难,难的只是这一路的坚持。我亲眼看到教室里的学生一天比一天少;考场里有的人来了一次后就再也没出现了。如果你坚定了考研的信念,就踏踏实实地走到最后!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转眼拟录取的通知出来了,我却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兴奋激动,反而很平静。从人人羡慕的电台主播到辞职、成为一名中传汉硕学生,或许这就是考研给予我的另一份收获:学会安静。在喧嚣的世界里,能够卸下包袱,摆脱浮躁,实属不易。很庆幸一路走来,有父母的支持,好友的陪伴,勤思的鼓励。成长和改变需要时间,而我则幸运的成为了这个“突然消失后逆袭成功”故事里的主角。
再一次重返校园,我会倍加珍惜。也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早日实现你们的考研梦想,开始新的人生!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