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学科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080500)
一、报考说明:
接收推免生及统考生。
二、专业介绍:
材料科学与工程涵盖材料学、材料物理化学和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
材料物理与化学是以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固体物理、功能薄膜等为主要学科基础的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方向涉及新能源材料的光伏、光电、热电材料和半导体材料、功能纳米材料等,涉及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的理论计算、物理和化学制备、性能表征等研究内容。培养具有坚实、系统的材料物理与化学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了解材料物理与化学发展的前沿和动态,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能够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独立开展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材料学是以材料化学(材料热力学和动力学、固体化学、陶瓷工艺学和材料合成化学)为主要学科基础的研究生培养单位,重点关注无机功能材料的制备、性能表征和改善、以及材料在(原型)器件中的集成与应用。研究方向涉及新型能量转换和储存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陶瓷膜反应器、陶瓷发光材料、纳米功能材料、热敏陶瓷、多孔和致密无机分离膜处理、以及生物材料等。开设的课程包括材料中的速率过程、材料热力学与相平衡、材料合成化学、陶瓷科学与工艺学、固体化学、化学汽相淀积与薄膜工艺、溶胶凝胶化学与工程引论、新能源材料与技术、先进材料制备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等。本学科点培养具有坚实、系统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了解材料科学发展的前沿和动态,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能够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独立开展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材料加工工程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加工与改性,探索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电、磁、光等性能的关系,具有化学与物理、基础与工程应用、结果与性能密切结合的特点。研究方向包括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成型加工,高分子材料增韧改性,无机/有机杂化材料,阻燃高分子复合材料,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膜,光敏聚合物,聚合物光子材料加工工程,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与应用,高分子微结构与加工性能和生物医用材料等。本学科点培养具有坚实、系统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了解高分子材料科学发展的前沿和动态,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能够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独立开展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材料加工工程学位点的硕士、博士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出国留学、高等院校任教或在科研院所及国内外高新技术公司从事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方面的研发工作。
三、研究方向及初试科目:
研究方向 | 初试科目 |
1、材料物理与化学
2、材料学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2数学二 802材料科学基础或815固体物理或832普通物理B或846综合化学 |
3、材料加工工程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2数学二 81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四、复试形式:笔试+面试。
五、复试内容:
专业方向 | 笔试 | 面试 | 调剂办法 |
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
|
1)徐恒钧主编《材料科学基础》(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第一至第八章中有关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田莳主编《材料物理性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3)《无机化学》、《普通物理》、《物理化学》(任何一本相关的高校教材)的基础知识。 |
英语自我介绍25分、中英文专业问题问答50分、综合素质考核75分。
|
不接受校外调剂
|
材料加工工程
|
包括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有机合成基本操作技术、各类有机分子光谱数据分析与综合解决问题能力;仪器分析原理与方法,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方法;各类高分子成方法的理论与实践;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实验中涉及到的基本操作、关键知识点等。参考书目: 《有机化学》伍越寰等编,科大出版社;《有机化学实验》兰州大学等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仪器分析》武汉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高分子化学》科大出版社;《新编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科学出版社;《高分子化学实验》科大出版社;《高分子物理实验》科大出版社。
|
英语应用能力考核50分、综合能力测试50分、实验操作50分。
|
不接受校外调剂
|
六、复试成绩:满分100分。笔试满分150分、面试满分150分,复试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3。
七、最终成绩:满分100分。初试成绩不计政治,复试成绩占比3/7,即最终成绩=(初试成绩【不计政治】+复试成绩×3)÷7。
八、录取:按最终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提出拟录取名单报批。为保证招生质量,报批人数可小于招生计划。
九、调剂:本专业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接受调剂。调剂信息将于复试阶段在中国科大研究生招生在线网站(http://yz.ustc.edu.cn)发布。
十、学费标准:8000元/学年。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