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一、报考说明
接收与本学科相关专业的推免生、应届本科生和具有学士学位的往届本科生。
二、纳米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简称“苏州纳米所”)是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人民政府、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建的国家级科研机构。苏州纳米所定位于纳米科技的应用基础研究,主要围绕信息、能源、生命科学、材料、环境领域开展研发工作。
自2016年起,苏州纳米所研究生教育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学院,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生物学3个一级学科学位点进行博士和硕士招生,录取研究生取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籍。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在中国科大本部完成,论文工作在苏州纳米所完成。
苏州纳米所拥有一支高水平、有特色、多学科交叉的师资队伍,目前拥有研究员(教授)共80人,副研究员(副教授)9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7人,硕士生导师40人。研究生导师中包括国家杰青7人,国家“****”8人,“青年****”8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及“杰出技术人才”42人,90%以上为海外归国人员。
研究所注重产学研结合,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科研、管理和活动等综合能力,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类学术活动的机会,注重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科技应用型人才。
研究所投资建设了三大公共平台,纳米加工平台拥有完备的微纳加工实验线,加工精度从微米到数十纳米,实现了6英寸-4英寸-2英寸-小片兼容;测试分析平台具备全面的纳米尺度下的单分子和纳米结构的测试设备,具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引领性的国际先进测试分析技术。纳米生化平台拥有微流体、单分子及高通量等先进技术装备,具备开展生物/化学制药、药物传递、体外诊断、生物微机电系统、生物材料、细胞和微生物工程、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等多方面工作的能力。三个公共平台完全对外开放服务,研究所鼓励学生通过平台的培训,自行上机操作,掌握各种加工、测试技能,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
目前,研究所正在建设国内首个纳米领域的大科学装置——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Nano-X),该实验站是集材料生长、器件加工、测试分析为一体的纳米领域重大科学装置。该装置的前期预研已得到中科院、江苏省、苏州市3.2亿元的经费支持,2017年底即可开放使用。
研究所一直非常注重多学科的交叉碰撞,既从事“顶天”的基础研究,也注重“立地”的应用研究,形成活跃的学术与创新氛围。经过十年的发展,研究所已建有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苏省纳米器件重点实验室”;建有“中科院纳米器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生物纳米界面重点实验室”,其中“中科院纳米器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是科技部、教育部和江苏省批准的“两部一省科教结合苏州纳米技术产业创新基地”。
2016年起,中国科大学籍的所内研究生享受与中国科大本部研究生同样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奖助学金等待遇。同时,研究所建立了完善的科研奖助金制度,用以保证在学研究生完成学业。自2013年起,研究生为优秀新生设立了最高奖学金额度达3万元的“纳米新星”新生奖学金。
研究生统一入住条件优越的学生公寓,周边1公里范围内配套有体育馆、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游泳馆、攀岩馆、影剧院和白鹭公园等,为研究生的学习和课外生活提供优质的环境。
三、招生专业、研究方向及初试科目
序号
|
招生专业
|
研究方向
|
导师
|
考试科目
|
1
|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1、新型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研究
|
杨辉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815固体物理或929半导体物理 |
2
|
徐科
|
|||
3
|
张宝顺
|
|||
4
|
曾中明
|
|||
5
|
张子旸
|
|||
6
|
张泽洪
|
|||
7
|
边历峰
|
|||
8
|
时文华
|
|||
9
|
王建峰
|
|||
10
|
张纪才
|
|||
11
|
周桃飞
|
|||
12
|
任国强
|
|||
13
|
王凤霞
|
|||
14
|
2、OLED器件与物理,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物理
|
崔铮
|
||
15
|
3、二维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
张跃钢
|
||
16
|
4、MEMS制备工艺,MEMS器件封装
|
谢永林
|
||
17
|
5、半导体物理与表面科学
|
丁孙安
|
||
18
|
6、固态太赫兹器件与集成应用
|
秦华
|
||
19
|
7、宽禁带半导体GaN材料与器件
|
孙钱
|
||
20
|
8、微纳光电子器件
|
陈沁
|
||
21
|
9、微纳机电系统(MEMS/NEMS)
|
沈文江
|
||
22
|
10、氮化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
刘建平
|
||
23
|
池田昌夫
|
|||
24
|
11、半导体材料MBE生长和新型器件工艺
|
陆书龙
|
||
25
|
12、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
董建荣
|
||
26
|
张书明
|
|||
27
|
黄勇
|
|||
28
|
张瑞英
|
|||
29
|
13、过渡金属超材料与功能器件
|
蒋春萍
|
||
30
|
14、石墨烯制备与光电器件应用
|
刘立伟
|
||
31
|
15、宽禁带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
|
蔡勇
|
||
32
|
16、微/纳电子机械系统(MEMS/NEMS)
|
吴东岷
|
||
33
|
李加东
|
|||
34
|
17、微纳传感器件及物联网应用、MEMS器件、微纳制造
|
张珽
|
||
35
|
18、二维纳米光电器件
|
张凯
|
||
36
|
19、低维功能材料与器件
|
李立强
|
||
37
|
20、微纳电子材料与功能器件
|
程国胜
|
||
38
|
21、仿生力学传感
|
陈韦
|
||
39
|
22、有机光电探测器及其应用
|
潘革波
|
||
40
|
23、柔性可穿戴器件与材料
|
姚亚刚
|
||
41
|
24、电致变色器件
|
赵志刚
|
||
42
|
25、扫描探针显微学和纳米光电表征技术
|
徐耿钊
|
||
43
|
26、半导体光学与光子学
|
宁吉强
|
||
44
|
27、二维薄膜材料的原位制备表征
|
崔义
|
||
45
|
28、高功率超短脉冲(皮秒飞秒)光纤激光器
|
李丰
|
||
46
|
29、稀土掺杂氮化物半导体材料
|
曾雄辉
|
||
47
|
30、扫描探针显微学和纳米光电表征技术
|
刘争晖
|
||
48
|
31、纳米材料的第一性原理计算,III-N族半导体声子谱计算,缺陷体系中电声耦合计算
|
石林
|
||
49
|
32、印刷碳基电子器件与功能电路
|
赵建文
|
||
50
|
33、有机功能材料与半导体器件物理
|
张东煜
|
||
51
|
34、印刷/柔性OLED器件与薄膜封装
|
苏文明
|
||
52
|
35、基于微滴喷射技术的微纳米光电子学研究
|
钱波
|
||
53
|
36、光伏材料与器件
|
蔡金华
|
||
54
|
37、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电路与系统
|
张耀辉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808电路与电子线路 |
|
55
|
宋贺伦
|
|||
56
|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
|
1、微/纳电子机械系统(MEMS/NEMS)
|
吴东岷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2数学二 815固体物理或929半导体物理 |
57
|
李加东
|
|||
58
|
2、微纳光电子器件
|
陈沁
|
||
59
|
3、信息光电子器件
|
张瑞英
|
||
60
|
4、信息功能材料
|
边历峰
|
||
61
|
5、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和光子集成器件
|
张子旸
|
||
62
|
6、微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
李丰
|
||
63
|
7、人工智能
|
张耀辉
|
||
64
|
宋贺伦
|
|||
65
|
085209集成电路工程
|
1、新能源系统集成及应用
|
张耀辉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2数学二 808电路与电子线路 |
66
|
宋贺伦
|
|||
67
|
2、计算机辅助心血管系统分析
|
董军
|
||
68
|
070304物理化学
|
1、纳米碳材料及复合功能材料
|
李清文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21物理化学 81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或852无机化学或854有机化学 |
69
|
2、功能无机纳米晶体及结构的可控制备
|
王强斌
|
||
70
|
3、新型锂电材料与器件;有机与钙钛矿光伏;原位扫描探针技术
|
陈立桅
|
||
71
|
4、纳米复合材料与功能界面材料,高分子复合功能材料
|
靳健
|
||
72
|
5、印刷电子材料与印刷电子器件界面研究
|
崔铮
|
||
73
|
6、能源转换与存储系统
|
张跃钢
|
||
74
|
7、喷墨3D打印墨水与材料
|
谢永林
|
||
75
|
8、纳米载体,生物和纳米传感
|
裴仁军
|
||
76
|
9、有机及钙钛矿薄膜光伏材料与器件
|
马昌期
|
||
77
|
10、磁共振分子探针的细胞作用机制及应用
|
邓宗武
|
||
78
|
11、智能驱动材料与器件
|
陈韦
|
||
79
|
12、纳米载药体系的构建
|
张智军
|
||
80
|
13、功能高分子材料,低维碳材料
|
张学同
|
||
81
|
14、生物成像与传感纳米功能材料
|
姜江
|
||
82
|
15、多孔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
|
潘革波
|
||
83
|
16、有机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
李立强
|
||
84
|
17、电子封装材料
|
姚亚刚
|
||
85
|
18、微观催化技术和理论
|
周小春
|
||
86
|
19、纳米复合材料,仿生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健康监测与自修复
|
吕卫帮
|
||
87
|
20、二维晶体材料及其功能应用
|
赵志刚
|
||
88
|
21、微流控分析芯片及分析检测系统
|
聂富强
|
||
89
|
22、生物材料与干细胞
|
戴建武
|
||
90
|
陈艳艳
|
|||
91
|
23、高效传热传质纳米界面研究
|
高雪峰
|
||
92
|
24、石墨烯在锂电和超容中的应用
|
刘立伟
|
||
93
|
25、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的结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
|
吴晓东
|
||
94
|
卢威
|
|||
95
|
26、微纳传感技术、纳米智能材料及应用
|
张珽
|
||
96
|
27、二维纳米功能材料
|
张凯
|
||
97
|
28、面向能源高效利用的表界面催化
|
崔义
|
||
98
|
29、功能纤维器件与智能织物
|
邸江涛
|
||
99
|
30、纳米能源器件界面调控与表征
|
蔺洪振
|
||
100
|
31、新型功能材料与高能化学电源
|
李宛飞
|
||
101
|
32、纳米材料控制合成;能源存储与转化
|
刘美男
|
||
102
|
33、纳米碳材料及复合功能材料
|
张骁骅
|
||
103
|
34、印刷碳基电子技术与应用
|
赵建文
|
||
104
|
35、石墨烯及碳纳米管纤维的可控制备技术研究
|
张永毅
|
||
105
|
36、低维半导体材料及其光电性能
|
王凤霞
|
||
106
|
37、喷墨打印微纳米功能材料墨水开发
|
钱波
|
||
107
|
38、药物固态化学
|
张海禄
|
||
108
|
39、氮化镓体单晶制备技术
|
任国强
|
||
109
|
40、稀土掺杂氮化物半导体材料
|
曾雄辉
|
||
110
|
41、仿生微纳米结构表面气液相变行为调控
|
弓晓晶
|
||
111
|
42、表面涂层技术及相关材料研究
|
薛卫昌
|
||
112
|
43、纳米碳材料及其电化学储能器件
|
陈名海
|
||
113
|
44、纳米碳材料与复合功能材料
|
金赫华
|
||
114
|
45、印刷OLED、QLED材料与墨水
|
苏文明
|
||
115
|
085216化学工程
|
1、有机及钙钛矿薄膜光伏材料与器件
|
马昌期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2数学二 81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或852无机化学或854有机化学 |
116
|
2、磁共振分子探针的细胞作用机制及应用
|
邓宗武
|
||
117
|
3、电活性高分子
|
陈韦
|
||
118
|
4、高效传热传质纳米界面研究
|
高雪峰
|
||
119
|
5、生物微机电系统
|
王宏
|
||
120
|
6、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的研发与制造技术
|
吴晓东
|
||
121
|
卢威
|
|||
122
|
7、功能高分子材料,低维碳材料
|
张学同
|
||
123
|
8、聚合物纤维制备与结构/性能关系
|
吕卫帮
|
||
124
|
9、生物芯片(高分子材料),多肽
|
马宏伟
|
||
125
|
10、能源催化材料
|
崔义
|
||
126
|
11、生物材料
|
陈艳艳
|
||
127
|
12、药物结晶工程
|
张海禄
|
||
128
|
13、仿生微纳米结构表面气液相变行为调控
|
弓晓晶
|
||
129
|
14、纳米碳功能材料
|
金赫华
|
||
130
|
15、生化信息检测及传感器技术
|
李加东
|
||
131
|
071009细胞生物学
|
1、细胞生物学
|
王强斌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9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841细胞生物学 |
132
|
2、纳米影像探针,纳米药物
|
裴仁军
|
||
133
|
3、生物材料与干细胞
|
程国胜
|
||
134
|
4、纳米生物材料对干细胞功能的调控
|
张智军
|
||
135
|
5、生物材料与干细胞
|
戴建武
|
||
136
|
陈艳艳
|
|||
137
|
6、体外诊断技术
|
李炯
|
||
138
|
7、肿瘤转移和干细胞组织工程
|
索广力
|
||
139
|
8、多肽药物;多肽影像探针
|
费浩
|
||
140
|
9、肿瘤免疫调控机制研究及药物设计
|
朱毅敏
|
||
141
|
10、免疫学
|
马宏伟
|
||
142
|
11、生物芯片与细胞生物学
|
聂富强
|
||
143
|
085238生物工程
|
1、纳米功能复合材料
|
李清文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38生物化学 841细胞生物学 |
144
|
2、纳米诊疗材料
|
王强斌
|
||
145
|
3、纳米诊疗技术,生物和纳米传感
|
裴仁军
|
||
146
|
4、生物材料
|
张智军
|
||
147
|
5、生物材料与干细胞
|
戴建武
|
||
148
|
陈艳艳
|
|||
149
|
6、肿瘤生物治疗
|
朱毅敏
|
||
150
|
7、体外诊断技术
|
李炯
|
||
151
|
8、生物微机电系统
|
王宏
|
||
152
|
9、多肽生物材料
|
费浩
|
||
153
|
10、免疫学
|
马宏伟
|
||
154
|
11、纳米诊疗材料
|
姜江
|
||
155
|
12、微流控生物技术
|
甘明哲
|
||
156
|
13、生化信息检测及传感器技术
|
李加东
|
四、复试与录取
复试形式为面试,满分100分。内容如下:
1、综合素质和能力:主要考核考生的工作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人文素养、沟通和交流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素质。
2、专业素质和能力:主要考核考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知识灵活运用的程度以及专业实验技能,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
3、思想政治品德和道德素质:主要考核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及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4、英语听说能力:主要考核考生运用外语知识与技能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可适当加入少量专业英语。
复试成绩不合格者、思想政治品德考察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最终成绩=(初试成绩÷5+复试成绩)÷2。
复试结束后,按最终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提出拟录取名单报批。为保证招生质量,报批人数可小于招生计划。
五、调剂
本专业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接受调剂。调剂信息将于复试阶段在中国科大研究生招生在线网站(http://yz.ustc.edu.cn)发布
六、学费标准
8000元/学年
七、联系方式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若水路398号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生部
邮编:215123
联系人:潘婷婷
电话:0512-62872676
传真:0512-62603079
E-mail:yjsb@sinano.ac.cn
QQ群:204533192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