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一、总则
第一条复试是进一步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及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录取工作的重要依据,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复试工作应严格执行复试程序,确保复试的公平性、公正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二条所有达到我校“复试基本分数要求”的考生必须参加复试,复试合格后方能拟录取。
第三条复试比例(参加复试人数与本学科专业招生规模之比)原则上不低于1:1.2。
第四条为维护考生合法权益,研究生招生办应至迟在复试前一周将复试工作办法(含复试程序、方法、复试权重及复试成绩计算方法等)告知考生。
二、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学校研究生招生委员会(下设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组织日常工作)负责制定全校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基本原则;根据教育部划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结合第一志愿考生初试成绩确定本校复试基本分数线;分配各学科专业招生名额;审批各学科专业复试组上报的拟录取名单及申请调剂、破格复试名单;统筹全校的复试工作。
第六条各学科专业复试组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5人以上(含5人)硕士生导师组成。每个复试组须配备1-2名记录员。
复试组的职责是:
1.研究制定本学科专业的复试标准、复试方法及复试命题管理办法,建立复试试题库(复试试题及其答案在启用前均系国家机密材料)。
2.对本学科专业考生实施综合情况面试、笔试、外语口语测试及其他复试工作;
3.确定拟录取名单和申请调剂、破格复试名单;
4.对参加复试而未予录取的考生进行疏导,维护学校工作秩序。
三、复试内容及形式
第七条复试内容包括以下基本方面:
1.专业素质和能力
⑴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
⑵全面考核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
⑶外语听说能力;
⑷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综合素质和能力
⑴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等;
⑵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
⑶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遵纪守法)、协作性和心理健康情况;
⑷人文素养;
⑸举止、表达和礼仪等。
第八条复试工作应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具体内容采取以下不同的形式:
1.笔试
⑴外语听力测试
由研究生招生办组织实施。测试方式以记笔记形式在答题卡或答卷纸上填写、完成句子、回答问题等。测试时间30分钟(放录音时间约25分钟),成绩满分为20分。
⑵专业课测试
由研究生招生办组织实施。每科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为150分。考试科目为考生网报选择的专业或研究方向对应《招生简章》复试栏目中笔试专业课的考试科目。
⑶同等学力加试
由研究生招生办组织实施。每科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为100分。试题内容应涵盖所报考专业要求的本科主干课程。试题难易程度应严格按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
2.外语口语水平测试
原则上由学科复试组组织实施。学科复试组不能自行组织实施的,可由研究生招生办协调外语学院教师予以协助。
3.面试
为了更加全面了解考生情况,考查其对基本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素质及潜质,复试组应注意把握面试时询问的广度和深度,做到泛问与追问相结合,多层次、多角度地考察考生。具体要求:
⑴核查考生出示的经研究生招生办签有“已复试报到”字样的准考证、复试通知书、身份证等相关材料是否一致,杜绝冒名顶替。
⑵每生时间不少于15分钟。
⑶预先制作一定数量复试题目,通过抽签方式确定各位考生具体复试内容。
⑷对每位考生的作答进行现场记录,记录在《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情况登记表》(以下简称《复试情况登记表》)中的指定位置。
⑸按照《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复试量化得分表》(见附件一、附件二)当场给出分数,并告知考生本人。
⑹面试结束后,在《复试情况登记表》复试评语栏中给出评语。
四、其他复试(复查)内容
第九条研究生招生办应对参加复试考生的以下事项进行审查:
1.考生身份
应认真核对考生有效身份证上的照片是否与本人相貌以及《准考证》、《报名登记表》上的照片一致。
2.毕业证书及学生证
应对全部参加复试的非应届生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应届生的学生证原件进行严格审查。无原件考生(学生证显示不是应届生的考生)一律不准参加复试。如对原件有疑问,由研究生招生办向发证单位核实。
在国外获得学位的考生,应提供由教育部留学生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书。无此认证书者不得录取。
3.档案材料
应向统考、联考、单考中已确定复试资格的考生的档案管理部门调取其人事档案材料,全面审查其政治、业务情况。
若未录取或录取为定向培养、委托培养考生的档案材料,待审查后及时以机要件寄送形式退回档案调出部门。
4.身体状况
统一组织参加复试的考生在校医院体检。体检标准按教育部有关招生体检规定执行。
五、复试总成绩的计算办法与复试权重
第十条复试总成绩的计算与不予录取的情形:
1.复试期间发现考生不符合规定报考条件、考试违纪、替考及政治思想道德状况不符合录取要求的,一律视为不合格,不予计算复试总成绩,不予录取。
2.体检不合格的考生不予计算复试总成绩,不予录取。
3.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的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但单科成绩低于60分(不含60分)为不合格,不予录取。
4.复试总成绩A(不含专业学位)满分为300分,低于180分(不含180分)为不合格,第一志愿专业不予录取。
复试总成绩A――《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量化得分表》(不含法律硕士专业)(附件1)的分值加外语听力测试成绩及专业课笔试成绩。
5.复试总成绩B(仅限专业学位)满分为150分,低于90分(不含90分)为不合格,不予录取。
复试总成绩B――《西南政法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量化得分表》的分值见附件2。
第十一条复试权重指复试总成绩在决定考生录取中所占比重。
2011年复试权重(不含专业学位)为40%
考试总成绩的计算公式为:
初试总成绩×60/500+复试总成绩A×40/300=考试总成绩
2011年专业学位复试权重为30%
考试总成绩的计算公式为:
初试总成绩×70/500+复试总成绩B×30/150=考试总成绩
六、调剂复试
第十二条调剂复试按下列规定进行:
1.校内调剂专业复试。
按机会均等的原则,调剂专业复试工作由研究生招生办统筹,在同一时间段实施。
凡经我校第一志愿专业复试未拟录取的考生,均可按规定条件申请参加我校调剂专业的复试。
具体程序为:研究生招生办公布专业空缺,严格按“复试须知”通知的时间、程序,由考生填报《西南政法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调剂专业复试审批表》,经审查签批“同意”后,考生进入调剂专业复试。未经研究生招生委员会审批同意的考生,不得参加调剂专业复试。
2.凡报考我校法学专业(专业代码:0301)初试分数为340分以上(含340分),且具有法学专业背景的本科考生,均可申请调入我校法律硕士(法学)专业,专业代码:035102。
3.单独考试的考生不得参加调剂专业复试录取。
4.法律硕士联考考生不得参加调剂专业复试录取。
5.国民经济学、企业管理、政治学理论三个专业接受外校调剂生。
6.翻译硕士(英语笔译)、新闻与传播、公共管理三个专业学位接受外校调剂生。
七、录取
第十三条录取具体可分为四种情形:
1.第一志愿专业考生以考试总成绩排序,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拟录取。
2.调剂到专业学位复试的考生,以考试总成绩排序,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拟录取。考试总成绩计算公式如下:
第一志愿专业的初试总成绩×70/500+复试总成绩B×30/150=考试总成绩
3.调剂到其他专业复试的考生以《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量化得分表》成绩排序,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拟录取。
4.外校调入西南政法大学复试考生(学术型)以复试总成绩A所得成绩排序,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拟录取。
八、其他
第十四条按教育部教学〔2011〕3号文件规定,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包括经教育部批准备案的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项目),完成服务期并考核合格的考生(名单已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以下简称研招网)公布,未在研招网上公布的人员不享受该政策),三年内可享受初试总分加10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政策。上述考生在复试时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五条如考生对第一次复试结果提出异议且具有充足理由,可在张榜公布考试总成绩排序前,通过书面形式向研究生招生办提出重新复试申请,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委员会查实、审核批准后,由相关学科专业复试组对其组织第二次复试,其第一次复试成绩作废。
第十六条加强对复试拟录取工作的监督。
1.研究生招生办应将学校制定的复试和拟录取办法予以公布,接受考生和社会监督。
2.学校纪委监察部门对复试、录取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
投诉电话:023-67258217(监察处);13996009732。
投诉电子信箱:xzhpb@swupl.edu.cn
第十七条复试结束后,研究生招生办将复试拟录取结果及时告诉考生并办理离校手续。
第十八条研究生招生办应及时将初试成绩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复试基本分数要求但未被我校拟录取的考生信息上网,并按教育部关于招生单位之间调剂生源复试录取的规定将其材料转寄考生申请调入的招生单位。
附件1、《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量化得分表》(不含法律硕士专业)样表
附件2、《西南政法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量化得分表》样表
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招生委员会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