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积累充足的阅读量是通往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即使不是为了考试,阅读也是提升个人素养的重要途径。
更何况,想要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就不能只局限于读本专业的书籍。任何一个领域只要挖到足够深,就一定会与其他学科产生逻辑上的关联。比如传播学起源于社会学,教育学与心理学挂钩等等,这也是为什么人类历史上颇有成就的学者通常都是集大成而不是只局限于一个学科。
为何记笔记:输出检验输入
但是,投入与产出不见得成正比,阅读量也不一定能够转化为实际的知识储备量。毕竟,书读的再多,记不住有什么用?即使记住了,不会应用又有什么意义?海量的阅读,却不能收获同等知识,这种浪费谁都不乐意,这时候就体现出了做笔记的重要性。
首先可能有人会反驳:陶渊明读书不是“不求甚解”吗?诸葛亮也习惯“观其大略”,读书浏览足矣,做笔记更是浪费时间。然而事实上,害怕浪费的过程就是在浪费,时间就是在你纠结的那一刻开始被浪费的。与其在其中犹豫,不如直接行动。书的质量良莠不齐,有些囫囵吞枣式的浏览就足够,不值得耗费过多时间,而有些却需要细细品读,深入思考。做事情还讲究因地制宜,读书自然也不能只信奉一条准则。
再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具备过目不忘的能力。有时候即使理解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在脑海中有个大体的印象,但是在实际需要应用的时候,却可能因为不能还原具体内容和出处而难以使用。在返工阅读和搜索验证中,你会浪费更多时间。研究生考试中,理论的套用和数据的应用随时都可能遇到,如果在答题的过程中一直使用模糊词汇,甚至记错了细节,那么这种引用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还很可能成为一个减分项。输出是检验输入的最佳标准,而记笔记就是这个转化过程的重要保证。
如何记笔记:需求决定类型
那么,该如何有效率的记笔记呢?每个人记笔记的习惯都有所不同,记录的笔记内容也各有特色,大体可以概括成以下几个类型:
随时记——在阅读的过程中某一句话、某一个想法都可能让人有所触动,可以是一瞬间的火花,也可能是由此引发的思考或者疑问,随时记录以防忘记,等再次整理的时候,可能会产生新的理解。
摘抄型——新颖的想法、精炼的词句、独特的比喻、严谨的出处、准确的数据等等,这些是引用时候的重点,原样摘抄可以最大程度上保留准确性。
结构型——对于一本书整体框架的分析和归纳,可以借用本身的目录,也可以进行自己概括,这个过程最好建立在整体的理解之上。而搭建和整理框架的过程,就是对内容最好的梳理,这是背诵过程中最有效的记忆方法。
如果想要对阅读的书籍进行系统性的记录,可以借鉴网络上各式各样的读书笔记模板,同时包含笔记的各个要素,建立详细的阅读记录,一般会包含以下要八个要点:
信息(作者、出版社、出版年、页数、作者简介、阅读起止日期)
标签(即关键词)——方便以后检索
价值(总体评分,1-10)——是否推荐的参考指标
纲要(按顺序列出全书重要部分)——可复制目录或自己拟出纲要
主题(简要说明本书在谈些什么,主要观点)——自己用一句话概括
评点(赞同或不赞同作者观点的理由+对自己的启发)——能否记住这本书的关键
记取(精华摘抄)——方便日后引用
相关(其他人的精彩书评、思维导图或PPT)——作为补充资料备用
最后,重在行动,重在行动,重在行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要再让书本精华从你的指缝中溜走,快点行动起来吧!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