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心理专家认为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教育以及科学、文化教育的前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
案例一
高材生忧心就业致失眠
健谈、开朗,在和赵鑫(化名)交谈的过程中,记者感觉眼前这个大男生是个不折不扣的阳光青年,和心理问题好像一点也不沾边。但事实上最近这一个月,赵鑫已经两次敲开心理门诊的大门,向专家们寻求心理帮助。而就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赵鑫自己总结是因为对就业的恐惧而产生的压力。“之前我自己都不会想到,我会对就业产生这么大的心理障碍,那种感觉说不太清楚,担心找不到工作,也担心找到不适合自己的工作,然后最近整天就是在寻思这些事,失眠非常厉害,这三天的时间里,我每天能睡三五个小时就不错了。”赵鑫告诉记者,在大三之前他对自己的未来还是相当有信心的,这份信心源于他认真的学习和拿到手软的各种奖励。大学生涯里,当别的同学、室友在享受愉悦的大学时光时,赵鑫自己却仍像在高考冲刺阶段一样,将学习放在第一位,因为这份勤奋,他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在老师和父母眼里自己无疑是个好学生,未来仿佛一片光明。但进入大四,尤其是临近毕业这段时间,不知为何以往学习的愉悦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忧虑,尤其是见到一位高材生学长在社会上起起伏伏,并没有达到之前的心理预期时,赵鑫心理更加疑惑,脸上的阳光也逐渐被阴霾取代。
案例二
校园“剩女”遭讽心生自卑
随着大学生生理的成熟,大学生对情感问题的认识与处理正确与否,也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今年升大三的小天(化名)面容姣好、心思单纯,是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好学生、乖乖女。因为专心于学习和不善沟通,在看着身边的许多闺蜜都一个个脱离单身后,小天却还是闺蜜口中的恋爱“小白”。“就感觉自己在一些同学眼中就像个异类一样,有时候甚至想,就随便找个男生结束单身生活好了。”小天告诉记者,随着单身时间越来越长,有时候她会感到很自卑,会想是不是自己有什么毛病或者外貌有什么缺陷,才让自己始终和情感生活无缘,一个人的时候甚至想到通过整容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问卷调查
三成受访学生坦承心理有“阴影”
近日,通过街头询问、社交软件及电话采访等方式,记者随机向近百位在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发现,有近三成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内心存在着一些不为人知的信息,也有一些问题因为不知道如何向别人诉说、排解而导致压力的产生,让原本坦荡的心理产生一些阴影。对于压力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将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是源于对前途的不明确,对就业的过度关注导致。在忧心就业的这部分人中,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关工作和实习经验、父母的期望等又成了他们主要忧虑的方面。除了就业之外,情感方面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之一,多数受访者表示,会因为情感问题产生心理波动,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走出阴影,只有少部分受访者表示自己可以积极调整心态,走出阴影。
面对心理压力,大家选择如何排解?近半数的问卷填答者表示自己可能只是默默忍受,不知如何排解,30%受访者表示倾向于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通过转移注意力来缓解压力。此外,也有不少人选择向他人倾诉以排遣。对于心理问题对学生心理和身体的危害,受访者们虽然在意的程度不同,但都认可其对心理和身体可能带来的多种危害。
原因
入学毕业“衔接段”易焦虑
大一新生不知如何与室友交往,大四找工作时害怕面试……在大学生还没进入社会之前,有许多东西要学习,很多人都会感觉“压力山大”。有研究数据显示,不仅大学生,国人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也令人担忧。中国人中70%左右的人处于精神“亚健康”状态,在年满20岁的成年人中,有心理障碍的患者每年以11.3%的速度增加,17岁以下未成年人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约3000万人;大学生中16%~25.4%的人有心理障碍。
“现在学生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比较大,不仅要完成学业,还需要参加各种活动、竞赛、评优,因此可能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重视、不及时解决的话,一些不适的症状就会慢慢开始影响学习、生活、社交,导致社会功能下降。”国家二级注册心理咨询师心理专家罗丽告诉记者,现在大学生心理问题类型、种类增多。特别是应届毕业生作为求职的主体,遇到任何困难和挫败都要学会及时排解情绪。罗丽建议,大学生们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缓冲阶段,比如从大二大三开始慢慢通过一些实践活动了解社会,通过师兄师姐了解职场的相关内容,完成整个过渡阶段,从容应对求职之路。同时,在整个求职过程中,大学生需要做好准备,例如制订目标,做好面试的形象准备以及相关的现场模拟等。在求职过程中,不少学生会出现不适应社会人情世故的情况,认为社会复杂,担心自己耿直的性格无法生存。对此,罗丽认为,职场中的历练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刚出象牙塔的应届生总会担心自己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但在经过职场的洗练之后,大学生们会逐渐褪去青涩,融入社会,也会了解到自己在社会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和地位。
除了要毕业的老生容易焦虑外,其实新生也是容易焦虑的群体之一。“大一大二学生主要体现在发展过程中的迷茫,目标缺失;大三大四学生主要是何去何从的抉择问题,人际关系包括友谊、爱情以及家庭关系等。”罗丽说,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第一次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需要自己安排生活。而随之而来的学业、人际关系压力,又让他们无所适从。除了对学校生活不适应、未来发展迷茫而出现心理问题以外,因亲子关系而前来求助的学生并不在少数。
措施
“给爱一个拥抱”开展微笑征集
据了解,在大学生的求职过程中,校方充当着关键角色,不少学校会组织相关的宣讲会以及招聘会为学生提供职位,举行相关的求职模拟,罗丽告诉记者,校方也应该重视相关的心理辅导,通过团体式的心理教育发现个人的心理问题,再通过单独的心理辅导让这些同学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公开播放一些励志电影等,引导他们走出困境和迷茫。
从象牙塔走向社会也是每个大学生必经的人生阶段,也许我们在这个过渡阶段中会遭遇许多挫败与困难,会对这个社会感到失望,会思考自己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最终还需要大学生战胜困难,逐渐摆脱稚气,走向社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青岛市一些高校的领导都非常重视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将这项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专门设立了心理咨询站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据介绍,青岛滨海学院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届,是一项特色品牌活动。今年学校将陆续开展“给爱一个拥抱”传递无声的爱公益活动、微笑征集、“拥抱你身边的感动”PPT演讲大赛、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影视欣赏、心理趣味运动会等特色鲜明、形式新颖、富有创造性的活动。一系列的活动为师生搭建了沟通交流的良好平台,塑造了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引路人’的关心与指导。”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学生工作部部长姚海田说,学校推出的“五进”要求正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让辅导员更好地贴近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在与学生深入接触和了解中,预判和解决各类问题,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校还每年拿出经费20万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咨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一些心理困扰。
专家说法
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
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心理专家认为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作为孩子的“第一导师”,在陪伴孩子度过求职之路的时候,父母的态度对于孩子来说十分关键,有的父母则亲力亲为帮孩子找好了出路,要求孩子考公务员或回家发展,有些父母则对孩子不闻不问,由着他们的性子来,甚至让子女成为啃老一族。相比于成为子女职业的决策者,父母更应该培养子女独立自主的判断能力,可以适时为他们提供招聘信息,帮他们缓解求职压力,告诉他们相关经验等,对于求职意愿不强烈的子女,父母则需要培育他们主动融入社会的观念。其次学校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通过教育和宣传,引导学生心理往健康积极方向发展;社会上也应该宽容对待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不要用异样的目光去看待他们。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