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根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发布的调差报告显示,基于对15000余份调查问卷的分析,研究团队为十一种不同类型单位平均起薪给出了一个排行榜:科研单位以每月5407元的平均起薪占据榜首,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紧随其后。
科研单位给毕业生开出的起薪最高?这个结论似乎和大家日常感知不符。毕竟,互联网和金融行业,给人的印象一向都是“财大气粗”不差钱,怎么会败下阵来?
——报告——
科研单位不是第一次排名第一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于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和2013年都进行过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此次调查为第七次。
根据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岳昌君给科技日报提供的信息,这份调查于2015年6月毕业生离校前夕进行,涉及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7个省份的28所高校。在每所高校,会根据毕业生学科和学历层次按一定比例发放500到1000份问卷,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达15400余份。
岳昌君认为,收入是反映就业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本次调查中,由已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起薪进行了估计。为了排除奇异值,调查团队只统计了月起薪在500—30000元之间的观测值。
之所以统计起薪,根据岳昌君在其一篇论文中所述,是因为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尚未离校的应届毕业生,他们并没有真正拿到过单位的工资,这个数字是毕业生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信息来“估计”的,与实际到手的起薪可能存在一定偏差。而且,毕业生刚刚入职时,基本都处于试用阶段,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薪水会有较大提高。“但是一般来说,起薪高的,以后的收入也会高。因此,对起薪进行分组比较还是有意义的。”
统计结果也肯定了读书的价值。从算术平均值来看,学历越高,起薪越高:硕士的平均起薪为6363元,博士为6753元。学校越好,起薪越高:“211”(包括“985”)重点高校毕业生起薪为5571元,一般本科院校为3944元,差距较为明显。
除了按照单位性质来比较起薪,调查报告其实也按照不同行业对平均起薪进行了排序。这个排序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大家公认的“土豪”行业揽下前两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起薪最高,为5386元;金融业为5098元。
那么,科研单位开出的起薪最高,这是2015年的一个异常值吗?并不是。根据北大教育经济研究所《2013年高校毕业生调查报告》,当年,科研单位以4620元的平均起薪,同样成为11种单位类型中开出起薪最高的一类。
原来,科研单位还是一个隐形的富豪啊。
——争议——
学历层次和就业区域对起薪有较大影响
“这个结论是不是太草率了一点,至少去互联网和金融业,总比干科研赚得多啊。”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生蒋林(化名)对科研单位“起薪第一”的结论,有些疑惑。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博士生孙耀(化名)认为,科研院所起薪最高,并不意味着,在同等条件下,一名去往科研单位的毕业生就比其他人赚得更多。
《调查报告》显示,2015届毕业生中,38.9%进入私营企业,27.9%进入国有企业,而进入科研单位的,仅占到1.5%。“科研院所一般都在省会级城市,而且,进入科研院所的学生至少是硕士,大多是博士。其他单位,则分布在各种不同层级的城市,招收员工的学历也是参差不齐。这么一平均,自然是主要身处大城市、招收高学历毕业生的科研单位开出的起薪更高。”孙耀分析称。
孙耀还发现,根据《调查报告》,博士毕业生能够拿到的起薪平均值为6700余元,而接收博士大户的科研单位所能提供的起薪为5000多元。“所以,排除掉地域、学历这些影响因素,做科研拿的钱不算高。”
在蒋林看来,近年来科研单位越来越难进,吸引力也越来越低。“师兄师姐大多会选择进入企业的研究所,大家能一起搞一个能转化为生产力的课题。科研单位研究的一些课题,感觉有点‘虚无缥缈’。”蒋林坦言,和企业相比,类似中国科学院这样的纯科研单位开出的工资确实没什么竞争力。而且,即使不考虑工资,科研院所的门槛也不低,对毕业生的毕业院校、海外求学经历、论文发表情况、学术能力都有较高要求。“想留也不好留啊,人太多了。”
科研单位大多为事业单位,工资由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和其他补贴构成。一位工作于北京某航天研究所的员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博士毕业生在他们单位的起薪大概在每年14万左右,硕士毕业生能够达到每年10万。“但是,过了三年,要是你没升职,你就还是拿这么多钱,没什么变化。”
岳昌君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金融业的薪水后期涨幅会非常快,远高于科研单位”。
看来,科研单位的薪水涨幅,有点缺少后劲。
——专家——
平均起薪只反映行业平均状况
类似的调查报告,都是为了给毕业生择业、高校就业服务改善和政府的就业政策制定提供依据。那么,专家怎么看呢?
万宝盛华集团大中华区总监谢妙凤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大学生工作技能不够成熟,普遍缺乏工作经验,起薪变化不会太大。她给出的建议是,毕业生不要太看重起薪,而是要先就业再择业,争取工资“低开高走”。
高等教育研究者熊丙奇比对了其他调研机构的报告后认为,这份调查报告中对毕业生平均起薪的估计有些“过高”,和近一两年其他调查研究公布的数据有较大差异。他指出,任何社会调查,不能闭门造车,不正确的调查方式会导致不正确的调查结果,不能反映真实情况的调查,会对决策和社会舆论产生误导。“不过,科研院所的薪资问题,我们没有数据支撑,只能说和大家日常感受到的不大一样。”
熊丙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学生择业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有人追求自己的兴趣,有人看重工作的发展前景,有人在乎的是工作环境和单位人际关系。不过,薪酬水平应该是影响学生择业的前三大因素之一。“平均薪酬,只能说明行业的整体情况。但是工作岗位不一样,工作能力不一样,同一行业不同个体所得薪酬差距也会较大。而且,起薪高并不等同于工资涨幅也大。”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