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女大学生毕业去向呈现出哪些特点?男女大学生就业起薪和薪资增长情况是否出现差异?哪些用人单位里女生就业比例较高?女生较多在哪些行业中发展?麦可思根据对全国2014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以及2011届毕业生三年后的数据采集和研究,进行了女大学生实际就业状况的分析,结论如下:
女生深造比例高于男生,创业比例低于男生
14.3%的2014届本科女生在国内外读研,高于同届本科男生(12.5%)1.8个百分点。2014届高职高专女生毕业后读本科的比例(5.5%)比高职高专男生(2.8%)高2.7个百分点。
毕业半年后选择自主创业的2014届本科女生比例为1.6%,低于本科男生(2.4%)0.8个百分点;2014届高职高专女生的这一比例为2.8%,比高职高专男生(4.8%)低2个百分点。
女生起薪及涨幅均低于男生,高职男女差异更明显
麦可思数据显示,2014届毕业的本科女生半年后的月收入(3505元)比本科男生(4012元)低507元;2014届毕业的高职高专女生半年后月收入(2866元)比高职高专男生(3518元)低652元。
从中期职业发展来看,2011届毕业的本科女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为5671元,相较于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2856元),涨幅比例为99%;2011届本科男生月收入从半年后的3340元增至三年后的6696元,涨幅比例为100%;2011届毕业的高职高专女生在毕业三年后月收入为4206元,相较于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2242元),涨幅比例为88%;相比之下,2011届高职高专男生月收入从半年后的2738元增至三年后的5455元,涨幅比例为99%。与本科毕业生相比,高职高专毕业生男女间不仅起薪差距大,薪资涨幅的差距也较为明显。
女生就业于国企比例明显低于男生,就业于民企、外企、政府和事业单位的比例高于男生
麦可思数据显示,在各类用人单位中,国有企业是2014届男女毕业生就业比例最不平衡的。有29%的2014届就业的本科男生就业于国有企业,比本科女生(15%)高14个百分点;22%的2014届就业的高职高专男生就业于国有企业,比高职女生(9%)高13个百分点。国有企业里有较多涉及能源、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男女比例不平衡的问题与用人单位的工作特点、工作环境有关。
2014届女生就业比例更高的用人单位类型为:民营企业/个体、政府机构/科研事业、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其中,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的2014届本科女生比例为52%,男生为49%;就业于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的2014届本科女生比例为20%,男生为11%;就业于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的2014届本科女生比例为12%,男生为10%。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的2014届高职高专女生比例为67%,男生为62%;就业于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的2014届高职高专女生比例为13%,男生为10%;就业于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的2014届高职高专女生比例为10%,男生为5%。
女生在医疗、教育业就业比例较高
根据麦可思数据,2014届毕业生中女性就业比例较高的行业前五位分别是:教育业、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住宿和饮食业、纺织皮革及成品加工业、零售商业。其中,本科女生比例最高的行业是教育业,高职高专女生比例最高的是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医疗和教育业是近年来对大学毕业生需求增长的行业,相关专业的女生就业前景看好。
2014届本科女生就业比例最低的行业前五位是:水电煤气公用事业、建筑业、交通工具制造业、初级金属制造业、矿业。高职高专女生就业比例最低的行业前五位分别是:交通工具制造业、矿业、水电煤气公用事业、运输业、机械五金制造业。其中建筑、金属制造、矿业的不景气对女生就业影响不大。
女生职位晋升机会低于男生;工作稳定性方面男女无差异
麦可思研究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在晋升机会的获取上并不完全平等。2011届毕业的本科女生毕业三年内平均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是0.8次,低于本科男生(0.9次)。2011届毕业的高职高专女生毕业三年内平均获得0.9次晋升,低于高职男生(1.1次)。
2011届毕业的男女生在毕业三年内的雇主数量相等。本科男女毕业生三年内的平均雇主数均为2人,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的平均雇主数均为2.5人。说明男女生在毕业三年内工作稳定性方面没有差异。
数据说明:
数据来源于麦可思对全国2014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数据采集和研究,回收全国样本约26.4万份,其中本科生样本约12.6万份,高职高专生样本约13.8万份。对2011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连续跟踪研究,回收全国样本约6.0万份,其中本科生样本约3.1万,高职高专生样本约2.9万。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