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户口是硕士毕业生面临的一大问题,特别是对于正打算报考北上广等热门城市的考生,以下小编和考生们一起谈谈这一关乎考研学子的终身大事。
一、落不了户意味着什么?
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对年轻人有着致命的诱惑力。在这里,你可以尽情挥洒汗水,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户口问题让多少人心碎,又让多少人一直单着、漂着,特别是想在北京落户真的是难于上青天。没有户口,会影响到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
极其的不方便,也极其的不公平。但是,在可见的将来,大城市控制人口的政策不会松动。所以,为了落户,中国人想尽一切办法。结婚、投资和求学是三种常见的方式。前两个不用多说,大家应该都有耳闻。今天以上海市为例重点谈一谈如何通过考研落户。
二、不同专业迥然不同的结果
先与大家分享一个笔者亲历的事情。笔者在上海某高校读研的时候,一个班级有十几个人,其中笔者在内的四个人是一个专业,其他同学是另外一个专业。所学的课程大部分一样。所以,大家基本就在一块上课,只有核心专业课分开上课。读研生活很快到了第三年,大家都在找工作,这必然涉及到落户问题。想在上海长久发展,落不了户口一切基本都是白搭。
怎么办?还好,上海实行的是限制人口但不限制人才的政策。落户可以,但是要满足一系列要求。对于高校毕业生有专门的政策,也就是通过打分。只要过了标准分就可以可落户。然而,打分却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与所学专业有密切关系。具体怎么打分?下面帮帮就以《2014年非上海生源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进沪就业评分办法》为蓝本,详细解读一下这个专业分。
三、决定命运的关键3分
该办法除了对学历、高校等有明确规定,还对专业有严格限定。在第二条"用人单位要素分"里面有这样一个政策"用人单位录用上海市重点发展领域所需学科(专业)(见附件3)毕业生,3分;用人单位录用上海市重点发展领域所需学科中的教育部、上海市、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毕业研究生,3分"。
其中的"3分"指的是自己的专业如果符合上述"重点发展领域所需学科(专业)",那就可以加3分。如果不是,那就加不了三分。我们班的情况恰好是这样。我们四个人的专业属于落户范围内,其他十几个同学的专业则不在此范围内。这一纸文件难坏了许多人。缺少这3分,标准分很可能不达标,就意味着落不了户只能办居住证。而居住证距离落户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四、选择加3分的专业
就因为这3分,一个绝好的机会就没了。有同学可能会想,那可以在其他项目上再得分。道理是对的,但是,想再得哪怕一分就得花大力气。既然,重点专业能多加分,为啥当初在考研选专业时不一步到位?道理也是对的,但是,没有看此文之前,有多少同学知道这个事?2016考研学子,如果仅仅埋头苦学而不看方向,就想憧憬未来,这会出大问题!
那么,上海有哪些加分的研究生学科专业呢?同学们可以参考《2014年非上海生源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进沪就业评分办法》。因为内容非常多,笔者把该办法全文放在文末。考生们可以与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专业知识库对比查看自己打算报考的专业。如果不属于加三分的专业,建议同学们最好选择相近的其他专业。
五、其他加分项
2014年上海落户标准分是72分,其中专业只占3分,其他项目所占分值更多。具体包括学历、是否985、211高校等、学习成绩排名、四六级水平、计算机水平、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挑战杯"等学术、文体竞赛获奖、专利证书、西部计划和用人单位要素等。
加分项很多,目的就是为了筛选出上海需要的人才。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学习好,有专业技能而且品学兼优,若有发明创新那是最好不过。最基本的四六级、计算机等要素,同学们最好在本科期间拿下。还有就是尽可能选择211、985等名校和上海市的高校。读研期间努力学习成绩保持在前20%,再哪些奖项和荣誉称号等,毕业时找份好工作,落户上海就不是问题。一旦成为上海人,再解决第二个终身大事就容易许多。
六、其他报考热门城市啥政策?
三年之后的情况谁也说不清楚,但是,现在还有选择的余地,一旦报了名考上研究生那就没法更换。另外,上海市该评分办法每年都有修订,部分专业可能有变动,一些政策也会有调整,总的趋势肯定会趋于严格。所以,想长期在上海发展,那就现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本文仅以上海为例,完全从个人今后几十年长远发展角度,与2017考研学子讨论选专业院校与落户口这一终身大事。其他考研报考热门城市如北京、广州、南京、武汉等地也类似的高校毕业生落户政策。帮帮强烈建议打算报考上述地区高校并想在当地发展的同学一定要提前熟悉相关政策规定,特别是重点了解有关专业和院校政策方面的规定。
选专业和院校是件大事,请同学们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最适合的选择。剩下的看书复习工作其实是最简单的,只需按部就班坚持到底即可。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