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单选、多选、分析)
基本内容:
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十七大进一步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重大意义: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
第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2.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单选、多选、分析)
(1)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指—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民族精神的内涵:第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第二,团结统一;第三,爱好和平;第四,勤劳勇敢;第五,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它既植根于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1)时代精神的内涵
①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包含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它方面的创新。
②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③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④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崇尚和谐的观念,发扬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风尚,确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增强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3.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单选、多选、分析)
(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①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②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①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③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
(2)人生价值的标准
1、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2、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越大,他在社会中获得的人生价值的评价就越高。
3、劳动和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普遍标准。
(3)人生价值的评价
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四个坚持:①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③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④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4.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单选、多选、分析)
(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①第一,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②第二,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个体自身条件主要包括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要素。客观地认识自己,是确定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
②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个人的主观努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
③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人生价值的实现就在尽职尽责、奋发努力的过程中。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只要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人生终会有价值。
5.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单选、多选、分析)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有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实要求,也有一个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但也要看到,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如趋利性、自发性等也会反映到道德生活中来,反映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这些因素都会干扰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第一,(理论依据)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第二,(现实基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不仅不排斥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且需要通过服务甚至是优质服务,才能实现市场主体自己的利益。这一点说明,为人民服务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必然对立的。但是,不能把市场经济的利他性同为人民服务混为一谈。如果把各种有着不同内涵的利他性道德要求简单地等同于为人民服务,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会在实践中造成混乱。笼统地讲市场经济要求为人民服务是不正确的。
第三,为人民服务体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长期以来,集体主义已经成为调节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最重要的原则。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第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第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第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集体主义原则的三个层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具体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已经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们能够达到的道德目标。三是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既有先进性导向,又有广泛性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提倡和赞扬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善恶、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2、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①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②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③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3、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规范、激励和指导作用。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增强人们的道德荣誉感和道德判断力。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③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使社会成员自觉内化社会主义道德要求。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