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大道而产生的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它最主要的理论来源是:
A.重商主义理论
B.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C.古典政治经济学
D.庸俗政治经济学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尚未充分发展的潜伏阶段,运用抽象分析方法较为公正地科学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和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内在矛盾和运行机制,构筑了包括一系列重要经济概念、范畴、理论、规律在内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这些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也是最主要的理论来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学说,在对资本主义的尖锐批判中,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如他们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的深刻批判,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矛盾和罪恶,对未来的“和谐”社会作了许多天才的构想等等,这些都为马克思、恩格斯实现政治经济学上的伟大变革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材料。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学说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的理论来源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来源,所以不能选B。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强调货币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性,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来源关系不大,因此A项不是正确的答案。而D项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对象,也是错误的。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99页;《大纲解析》第74页。
2.马克思说过:“被斯密和李嘉图作为出发点的孤立的猎人和渔夫,不过是18世纪缺乏想象力的幻想。”“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从而也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这段话说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生产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题干引用的这段话正是马克思对于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以“离群索居的猎人和渔夫作为政治经济学出发点”的观点的评价。这也正揭示了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的出发点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而不是单个的或独立的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用自己的劳动改造自然界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的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着其他一切活动。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科学,其研究的出发点只能是物质资料生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们必然要和自然界发生联系。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物质资料的社会生产过程就是在生产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过程。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因此,ABC都是物质资料生产的组成部分,如果选择它们其中之一都不够全面,只有D项最符合题意。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0页;《大纲解析》第75页。
3.马克思指出,资本不是物,而是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D.社会生产方式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的总和。
由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力量,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虽重视对生产力状况的考察,但也只限于为揭示生产关系性质和发展规律所必需的范围之内。政治经济学并不是专门研究生产力的科学。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用自己的劳动改造自然界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的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因此AC都不正确。任何社会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社会生产方式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选项D也不准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0页;《大纲解析》第75页。
4.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这一段话说明:
A.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B.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C.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
D.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实质。
为了实现物质资料生产,人们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生产劳动。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劳动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关系的社会过程,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们必然要和自然界发生联系。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而且人们相互之间也必然发生一定的关系。由于孤立的个人是无法同自然界的力量相抗衡的,人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才能进行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这正反映出使用劳动资料进行生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之间发生的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劳动资料,又称作劳动手段,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这里的劳动资料主要是指生产工具,从“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从这句话可以得出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这样的结论,但是B项与D项相比,不如D项全面,作为单选题D项最符合题意。若本题换为多选题,则BD两项都是正确的。而AC两项反映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本题的题干并没有反映出这层关系,所以不选。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1页;《大纲解析》第75页。
5.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伟大贡献在于他:
A.提出了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润的学说
B.揭示了资本积累的过程
C.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D.探讨了资本有机构成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与时俱进的。
恩格斯认为,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一样,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新的内容、新的范畴和新的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科学精神。
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自由竞争的统治地位为垄断所取代,垄断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重要基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与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具体历史条件相结合,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和基本特征。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列宁在对经济相对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探索上,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实践和理论,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0页;《大纲解析》第74页。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而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可以概括为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两个层面,下列关于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
B.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C.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D.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中所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反映着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区别,因而是区别不同生产关系的主要标志。政治经济学就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研究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各个环节上结成的生产关系,研究它们的社会性质,也就是研究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为基础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在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关系中,经济制度是决定性的,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主要特点、方向都要由它来决定。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3页;《大纲解析》第76页。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社会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其研究社会生产关系是为了:
A.揭示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关系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
D.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但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通过对生产关系的各种现象的考察,深入地揭示一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由于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总和构成人们全部的社会经济关系,也就是说,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包括了社会经济关系的全部内容,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也就是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客观经济规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A选项正是生产关系研究的内容,不是目的或任务,C选项是剩余价值规律所揭示的内容,D选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而题干中只涉及一个方面即生产关系。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2页;《大纲解析》第76页。
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在研究生产关系时必须联系:
A.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
D.经济规律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尽管不是专门研究生产力的科学,但由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力量,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必须十分重视对生产力状况的考察。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除了紧密联系生产力以外,还必须紧密联系上层建筑,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中研究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构成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生产方式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0页;《大纲解析》第75页。
9.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定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使其发生变化以满足人们需要的社会经济活动。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生产资料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资料的内涵。
人类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的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过程的这三要素是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条件。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抽象、最一般、最基本的,从而是最具有普遍性的要素。其中,劳动者是生产的主观因素,起主导作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通称为生产资料,是生产的物质条件。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有机结合构成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就是人们通过自己有目的的活动,借助于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变化,创造出物质产品以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全过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1页;《大纲解析》第75页。
10.从劳动过程来看,汽车修理厂用以检修汽车的机器设备是:
A.劳动力
B.劳动对象
C.劳动工具
D.劳动产品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和劳动产品的辨析。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在一切社会中,人们为了获得维持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都必须凭借人本身的自然来改造人周围的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劳动力是同人类共生的,在任何社会里,它都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人的因素、主观因素,但它同进行生产的物的因素、客观要素即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在历史上的各个不同时期是不同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力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劳动资料,又称作劳动手段,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资料(尤其是生产工具)的质与量都在不断发展,范围在不断扩大,其使用效能也在不断提高。
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劳动对象有两类:一类是未经人的加工但已纳入生产过程的自然物,;另一类是经过人的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称为原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劳动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仅越来越多的自然物被作为劳动对象,而且新的原材料也不断出现和日益增多,越来越显示出它在生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劳动过程来看,汽车修理厂用以检修汽车的机器设备属于劳动工具。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1页;《大纲解析》第75页。
11.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并决定其性质的是:
A.生产和交换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分配和消费的关系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的经济关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又决定着产品的分配形式、交换形式,它们又共同制约着人们的消费关系。因此,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别不同生产关系类型的主要标志。同时,生产资料所有制又总是通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得以实现的,这些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起着反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1页;《大纲解析》第75页。
12.在生产资料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成为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工具
D.劳动技能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工具是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劳动工具也称生产工具。它是劳动者用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器具。马克思称之为“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是最重要的劳动手段。劳动工具的地位和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在劳动资料系统中,劳动工具是主干,是其他物质资料得以成为劳动资料的前提;第二,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工具是人所达到的劳动生产率的最重要的标志,并且对生产的规模、生产的总类都有直接的规定作用;第三,在劳动者和人类发展史上,劳动工具的创造和改进标志人们获得了改变自己身体结构的新的器官,表现为手的延长、体力的增强和脑力的补充和提高,进而使人类生活出现新的面貌;第四,在社会经济形态发展上,劳动工具的变化成为社会经济形态变化的基础,它的变化从根本上导致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1页;《大纲解析》第75页。
13.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力包括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其中物的要素是指:
A.劳动资料
B.劳动工具
C.劳动对象
D.生产资料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在生产力的构成中,包括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人的要素是指具有一定生产技能和经验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它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物的要素是指生产资料,其中生产工具起着最重要的作用。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同时,在生产力构成要素的结合中,科学技术、管理、信息等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1页;《大纲解析》第75页。
14.经济规律体现的是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是指:
A.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所决定的经济体制
B.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
C.由一定社会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社会发展水平
D.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
15.经济规律要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这里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
A.一定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一定的生产关系
C.阶级力量对比的状况D、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命题分析]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规律客观性。
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谓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状况。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但是,人们可以在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即在承认经济规律客观性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这两题的正确答案都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2页;《大纲解析》第76页。
16.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包括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是:
A.生产、流通、分配和交换
B.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C.生产、管理、分配和消费
D.生产、分配、交换和再生产
17.在社会生产的总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18.分配、交换同生产、消费之间的关系是:
A.分配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交换不是
B.分配、交换都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
C.交换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分配不是
D.分配、交换与生产和消费无关
19.马克思说:“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例如,当市场扩大,即交换范围扩大时,生产的规律也就增大……最后,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这段话表明:
A.生产决定消费
B.消费决定生产
C.消费积极地反作用于生产
D.生产反作用于消费
[命题分析]这四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生产的总过程中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学不仅考察直接生产过程,而且考察社会再生产过程。它包括生产(即直接生产过程)和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辩证统一的运动过程。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生产出产品之后,要按照各自在社会再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和享有的权利,分得自己应得的部分,这就形成了人们对物质产品的分配关系。在存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人们所获得的产品往往不是或不完全是自己所直接需要的,必须通过交换来满足各自的需要,这就形成了人们之间的交换关系。人们把通过分配和交换所获得的产品用于个人消费,就形成了消费关系。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它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方式、数量和性质;分配和交换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中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人类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就是在这四个环节的不断更新、相互交错的过程中循环往复。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交换、分配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18题的题干主要是说明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如果生产出的东西卖不出去,大量积圧,必然会影响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因此,16题的正确大答案是B选项,17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18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19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0页;《大纲解析》第75页。
2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A.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变化
B.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变化
C.探索社会经济的运行状况
D.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但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通过对生产关系的各种现象的考察,深入地揭示一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由于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总和构成人们全部的社会经济关系,也就是说,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包括了社会经济关系的全部内容,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也就是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客观经济规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2页;《大纲解析》第76页。
21.(1992年理科第11题)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时,必须联系: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
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
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利益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社会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但不是孤立地考察生产关系,而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来考察。生产力表现的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上层建筑。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形态。
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时,必须联系社会政治、法律和文化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研究它们对生产关系的促进或阻碍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说明生产关系变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才能全面揭示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否则,就不能了解生产关系变化和变革所需要的社会政治条件,就不能适时地改革或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可见,生产力、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和上层建筑处于对立统一关系之中,因此,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1页;《大纲解析》第75页。
22.(1992年文科第11题)经济学说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抽象的各阶级适用的政治经济学,根本原因在于:
A.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现象的复杂
B.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
D.研究对象直接涉及不同阶级的利益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一门具有无产阶级鲜明阶级性的科学,它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在于它是从实际出发,正确而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并为社会实践所证明的科学真理。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就是指这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反映一定阶级的意志和要求,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
政治经济学之所以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是由它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经济关系,也就是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因而研究生产关系必然要触及各个阶级的切身利益。在阶级社会中,物质利益关系就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由于人们所处的阶级地位不同,阶级利益不同,他们对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所作的分析也必然不同。这就决定了各个阶级不可能有统一的政治经济学。对于某种特定性质的生产关系,各个阶级都会从本阶级利益出发,采取拥护或反对的态度。因此,政治经济学必然具有强烈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却敢于公开申明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是为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因而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党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1页;《大纲解析》第75页。
2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其形成和存在于:
A.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过程中
B.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中
C.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
D.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中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但政治经济学不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的表面现象,而是通过对生产关系的各种现象的考察,深入地揭示一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由于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总和构成人们全部的社会经济关系,因此,人们在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包括了社会经济关系的全部内容,也就是说,它既包括了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社会经济体制的具体运行,也包括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等内容。本题的正确答案应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1页;《大纲解析》第75页。
2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结合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就是要:
A.坚持实践标准
B.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坚持生产力的标准
D.坚持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原则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正是由于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变革是由生产力决定和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准则的,这就决定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必须从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这一矛盾运动中来研究。只有联系生产力,才能找到人类社会历史上各种生产关系存在的客观依据,才能说明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消亡的根本原因,才能正确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及优越的程度如何。因此,政治经济学尽管不是专门研究生产力的科学,但由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力量,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必须十分重视对生产力状况的考察,也就是要坚持生产力的标准。政治经济学既要分析生产力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又要分析生产力发展的现状,探讨生产力各个层次及其发展变化对生产关系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要特别重视对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和层次的研究,以选择最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状况并最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1页;《大纲解析》第75页。
2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为了:
A.揭示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前提条件、来源和实质
B.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关系
C.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从获取平均利润转为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D.探讨建立怎样的生产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研究生产关系,不仅要考察生产的一般情况,而且要考察其本质差别。生产关系的社会性质取决于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别不同生产关系类型的主要标志。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对社会生产中人们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上所结成的关系的制度规定。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就是为了探讨建立怎样的生产关系。此外,尽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专门研究生产力的科学,但由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力量,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1页;《大纲解析》第75页。
26.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有机体的物质承担者;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是指该社会的:
A.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总和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
C.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
D.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生产方式的内涵。
生产方式是指该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导致了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随着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就会打破原有的生产关系,形成与新生产力相适应的新生产关系,二者的统一构成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产力与新的生产关系作为新的矛盾关系继续运动变化,重新推动生产方式发生新的变革,生产方式由此而呈现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生产方式的运动变化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1页;《大纲解析》第75页。
27.在生产力构成要素的结合中,科学技术、管理、信息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最主要的标志是:
A.劳动力素质
B.生产工具
C.管理方式
D.科学技术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科学技术是体现生产力水平的最主要的标志。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中的智能性要素,能够渗透到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中并引起这些基本要素的变化,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在现当代,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第一生产力。就生产力的层次而言,它包括先进的、一般的和落后的生产力,其中先进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大系统中最为活跃的部分。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这是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论断,这里不仅提出了“先进生产力”这一新概念,而且对科学技术在先进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新的概括,这是对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深化。管理方式虽然也是生产力中的智能性要素,但不能成为衡量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1页;《大纲解析》第75页。
2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在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中,其基础是: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B.产品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D.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的关系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的经济关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又决定着产品的分配形式、交换形式,它们又共同制约着人们的消费关系。因此,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别不同生产关系类型的主要标志。同时,生产资料所有制又总是通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得以实现的,这些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起着反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1页;《大纲解析》第75页。
29.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表现为人类各个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共同的性质,它指的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立统一规律
B.价值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商品流通规律
30.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这几个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共同性质,如: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规律
B.商品经济发展阶段中的价值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按劳分配规律
[命题说明]这两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经济规律及其特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也就是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伴随着它所依存的条件而产生,同时又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消失。这一特点决定,经济规律就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即表现人类各个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共同性质,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二是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即表现这几个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共同性质,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商品经济就跨越了几个社会形态;三是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即表现某一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质,如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规律等。其中,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表现为人类各个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共同的性质,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和状况的规律或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规律。因此,29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30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2页;《大纲解析》第76页。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法正确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B.社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C.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D.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来源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没有脱离世界文明发展的轨迹,而是建立在吸收、改造和综合前人一切优秀思想成果(包括自然科学伟大成就)并加以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上产生的,尤其是19世纪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思想成果,主要如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构成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的思想来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其中,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学说所取得的成就,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从流通转向生产,创立了劳动价值论。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正是由于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创立,创造价值的劳动才被明确地归结为人类的抽象劳动,并把它同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区分开来,才使劳动价值论奠定在牢固的基础上,确立了真正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99页;《大纲解析》第74页。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因为:
A.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吸收和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第一次把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面吸收了重商主义关于货币和对外贸易的观点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原理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李嘉图强调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认为利润、地租等“收入”都是工人创造的劳动产品的转化形式,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正是来源于此。重商主义是“政治经济学的前史”。因为它把经济学研究的范围限于流通领域,而古典政治经济学克服了重商主义的研究局限,将研究领域转向了生产领域,使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得以创立。马克思评价说:“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376页)因此,C选项也是错误的。D选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因而也是错误的选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99页;《大纲解析》第74页。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为:
A.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B.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它触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研究的最高成就
C.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中占统治地位
D.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各种矛盾日益显露,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十九世纪中叶,随着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显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日益发展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一方面,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于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客观上要求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这也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思想体系的诞生。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来研究政治经济学,详细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经济运行机制,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99页;《大纲解析》第74页。
4.江泽民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根本上是由它内在的本质属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在的本质属性主要表现在:
A.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开放性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发展性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实践性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原理是从经济关系发展变化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并在这一实践中得到检验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又是植根于社会经济实践的,是随着时代和历史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性的根本所在。所以A和D项正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自我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时刻关注着社会经济关系发展的每一重大变化,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进行着理论创新。所以B项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还具有发展性,这可以通过半个世纪以来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来体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决定了它能够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而其发展性也就内在地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99页;《大纲解析》第74页。
5.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这是因为:
A.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关系的过程
C.物质资料生产领域中的矛盾是人类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D.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用自己的劳动改造自然界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的实践活动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人们要生活,就需要有生活资料。人们要获得生活资料,就必须进行生产。这正说明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人类社会除了生产活动外,还要进行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等社会活动。而这些活动必须建立在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基础之上。包括我们的国防与军事活动,一刻都脱离不了物质资料生产活动,这表明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领域中的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正是一切社会矛盾的总根源。因此,ABC项是正确答案。而D项是对物质资料生产概念的解释,而不是“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原因解释。因此是错误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0页;《大纲解析》第75页。
6.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关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简单要素是:
A.生产方式
B.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C.科学技术与管理
D.劳动者的劳动力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资资料生产总过程必须具备的简单要素。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定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使其发生变化以满足人们需要的社会经济活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的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这三要素是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条件。无论是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还是生产力获得了较大发展的现代社会,劳动过程都必须具备这三个基本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抽象、最一般、最基本的,从而是最具有普遍性的要素。其中,劳动者是生产的主观因素,起主导作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通称为生产资料,是生产的物质条件。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有机结合构成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就是人们通过自己有目的的活动,借助于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变化,创造出物质产品以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全过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D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1页;《大纲解析》第75页。
7.劳动资料主要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一个现代化的苹果栽培农场的劳动资料包括:
A.农业机械
B.作业管理
C.土地
D.苹果树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劳动资料的具体内涵。
劳动资料,又称作劳动手段,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资料(尤其是生产工具)的质与量都在不断发展,范围在不断扩大,其使用效能也在不断提高。苹果栽培农场的劳动资料是农业机械和土地。D选项是劳动对象。B选项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必须遵循的科学管理方法,科学的作业管理会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1页;《大纲解析》第75页。
8.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劳动资料中生产工具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
A.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
B.是划分各种经济时代的主要标志
C.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
D.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工具的地位和作用。
在劳动资料系统中,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是主干,是“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是其他物质资料成为劳动资料的前提。生产工具是人所达到的劳动生产率的最重要标志,也是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人类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的历史。但是,生产工具不能脱离其他劳动资料发挥作用,尤其在现代化生产中更是如此。生产工具和整个劳动资料系统的发展导致全部生产力系统的发展,新生产工具的发明导致新劳动资料系统的出现,也就是新生产力的形成。因此,生产工具成为划分各种经济时代的主要标志。江泽民指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因此,D选项是错误的。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1页;《大纲解析》第75页。
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具有层次性,这里的层次性主要是指:
A.不仅要研究本质层次,也要研究经济运行层次
B.不仅要研究经济制度,也要研究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
C.不仅要阐述社会经济现象,也要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D.不仅要研究如何利用经济规律,也要研究如何创造经济规律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具有的层次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的总和。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可以概括为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两个层面。政治经济学不仅要研究本质层次即属于社会基本经济性质层次的生产关系,也要研究经济运行层次即属于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生产关系。在研究、揭示生产关系的本质时,结合对一定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分析和探讨,可以从比较具体的经济运行过程和趋势中更好地把握一定经济制度的运动和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实现政治经济学的功能及其历史使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1页;《大纲解析》第75页。
10.有的经济规律只在某一个特定的社会形态中发生作用,表现为某一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质,如:
A.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剩余价值规律
B.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规律
C.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
D.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的规律
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也就是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客观经济规律。其中价值规律:
A.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B.是几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
C.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并发生作用
D.决定着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由低向高发展
[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规律的类型。
经济规律伴随着它所依存的条件而产生,同时又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消失。这一特点决定,经济规律就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人类各个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共同性质,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和状况的规律或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规律。二是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这几个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共同性质,如价值规律是在商品经济中发生作用的,而商品经济就跨越了几个社会形态。三是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某一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质,如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规律等。因此,10题的正确答案是AB选项,11题的正确答案是BC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2页;《大纲解析》第76页。
12.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
A.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具有客观性
B.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发生作用
C.不能离开人的经济活动,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
D.随条件改变而变化需要较长时间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任何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必然性。这是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规律。第二,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经济规律总是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否则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相反,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2页;《大纲解析》第76页。
13.马克思说:“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或减轻分娩的痛苦。”这段话说明:
A.人们在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方面的主观能动性
B.经济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
C.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D.人们可以改变规律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经济规律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质。因为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它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不依赖人们的主观意志而存在,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正如马克思所说,它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但并不表明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和无所作为,更不意味着人们只能听凭经济规律摆布,做经济规律的奴隶。事实上,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对于经济规律作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消极影响,应该采取措施,限制其作用的范围,减少其不利后果。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缩短或减轻分娩的痛苦”。但是人们在规律面前具有主观能动性,并不是说人们可以随意改变规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2页;《大纲解析》第76页。
14.一定的经济制度建立后,经济体制的选择及其变革非常重要。判断经济体制合理、有效的标准是:
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
B.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有利于促进效率和公平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体制合理有效的标准。
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有反作用。一定的经济体制都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对于经济制度的完善和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不合理的经济体制则会阻碍经济制度的完善和生产力的发展,当一种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与生产力不相适应阻碍其发展时,就要通过社会革命或改革以新的经济体制适应新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此,一定的经济制度建立后,经济体制的选择及其变革非常重要。判断经济体制合理、有效的标准是看它是否符合邓小平所说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而D项所说的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三个有利于”,也是正确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3页;《大纲解析》第76页。
15.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称之为生产关系,它是:
A.生产力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条件
B.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所决定
C.反映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关系的内涵。
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性质。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和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和。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的经济关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别不同生产关系类型的主要标志。同时,生产资料所有制又总是通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得以实现的,这些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起着反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1页;《大纲解析》第75页。
16.关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和依据
B.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C.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发展方向
D.在同一种经济制度中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
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反映着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区别,因而是区别不同生产关系的主要标志。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一定的经济体制的发展状况对于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一定的经济制度也只有在选择了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后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上,经济体制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相联系、相结合;同时,经济体制具有相对独立性,人们可以根据一定社会的客观现实,特别是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经济政治环境和社会心理因素等选择不同的经济体制。同一的社会经济制度也可能在其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由于上述因素的变化,选择不同的经济体制。同样道理,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在经济体制的选择上也可能具有相似性。因此,经济体制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分离的。如市场经济作为体制性范畴,反映的是社会经济运行中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形式,因而对它的认识、考察和选择,在一定的层次和范围内可以同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相“剥离”。然而,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存在,又总是同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相联系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方式,它既要受到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制约,反过来又可能影响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和变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3页;《大纲解析》第76页。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