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1.唯物主义哲学的共同特点是
A.一元论哲学
B.决定论哲学
C.能动的反映论
D.坚持唯物史观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主义的特点。
所有的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一元论哲学)。自然界、物质是第一性的,思维、意识、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决定论是认为事物或现象之间具有因果联系性、规律性和必然性的哲学学说。所有唯物主义和许多自然科学家都坚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思想,肯定因果关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与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根本不同,一些唯心主义者虽然也承认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但却不是从事物本身的性质,而是从精神的性质来解释问题,或者是认为人把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赋予自然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不彻底性。它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即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是不了解人的实践活动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意义和作用,只是从客体的方面去把握和直观世界,抹杀了人及其意识的能动性。显然答案选AB。
[教材链接]该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3页;《大纲解析》第1-2页。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在于
A.它企图以机械力学的原理解释一切现象
B.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C.只从客体方面去直观世界,抹杀人及意识的能动性
D.不了解人的实践活动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意义和作用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近代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具体表现在:第一,机械性。它企图以力学的原理解释一切,把一切现象都解释为机械运动,甚至把人也看成机器。因此,亦称机械唯物主义。第二,形而上学性。它不懂得世界和事物是历史地发展着的过程,把世界和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永恒不变的,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三,不彻底性。它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即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是不了解人的实践活动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意义和作用,只是从客体的方面去把握和直观世界,抹杀了人及其意识的能动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4页;《大纲解析》第2页。
3.对感性的物质世界进行直观性理解的哲学派别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主义的具体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朴素结合,但又有它的局限性,即具有直观性、猜测性,缺乏科学的论证。然而,直观性不仅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同是也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马克思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称之为“直观的唯物主义”,就是因为:费尔巴哈把人视为感性的对象,主张对感性世界进行多种直观:普通直观、自然科学的直观、高级的哲学直观;强调直观是生活的原则,直观提供本质、真理、现实。在认识论上,直观的唯物主义像一切旧唯物主义一样,缺乏能动原则,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的意义,只是从感性直观上去理解客体;在自然观上,直观的唯物主义消极的崇拜自然,把感性世界仅仅看作是开天辟地以来就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没有看到人周围的感性世界是历史和实践的产物;在社会观上,直观的唯物主义把个人仅仅看作是脱离现实社会关系的有机物质实体,而不是处于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中的真实存在的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3页;《大纲解析》第2页。
4.一切唯心主义都认为
A.万事万物都是精神的产物
B.意识具有能动性
C.主观意志决定一切
D.世界是不可知的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心主义概念及基本类型的特征的把握。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物质是精神、意识、思维的派生物或表现。一切唯心主义不仅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而且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把意识上升为世界的本原,决定物质世界。C选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一切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都是可知论者,只有不彻底的唯心主义才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4页;《大纲解析》第2页。
5.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A.物是感觉的复合
B.感觉是与外界隔离的屏障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6.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7.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下列命题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命题分析] 这三题考查的知识点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辨析。
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主观唯心主义必然导致只有自我才是唯一存在的“唯我论”。例如,英国大主教贝克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的主观感觉,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马赫倡言“世界是感觉要素的复合”;康德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尼采的“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叔本华的“意志是世界的物自体、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波格丹诺夫的“经验是世界的最终构成要素”;杜威的“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中国古代庄子讲的“万物与我为一”,孟子讲的“万物皆备于我”,陆象山说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阳明说的“天下无心外之物,心包万物,心包万理,万物皆在我心中”,等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
第25题的B选项不属于可知论,其哲学倾向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D选项,是柏拉图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BC选项。第26题的C选项是黑格尔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BD选项。第27题中A选项是荀子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4页;《大纲解析》第2页。
8.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B.世界统一于存在
C.万物皆在我心中
D.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原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辨析。
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绝对精神等)变为独立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它认为,世界的本原不是人的主观精神,而是由超时间、超空间的客观存在的精神决定的,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这种精神实体的派生物或表现。客观唯心主义的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其所谓的客观精神不过是上帝的别名。例如,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柏拉图的“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人为天命所主宰”,中国古代哲人老子的“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万物”,程颐的“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朱熹的“理在物先,理在事先,理是万物之本”,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C选项是王阳明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选项的观点属于二元论,“存在”既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有在回答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时才有意义。B选项并没有回答这一问题,因此不能将之归结为这两派。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D。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4页;《大纲解析》第2页。
9.唯心主义哲学的共同特点是
A.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B.一元论哲学
C.经验论哲学
D.唯理论哲学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心主义哲学的特点。
唯心主义哲学由于对精神本原的不同理解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式。而无论是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由于它们都“坚持意识第一性”,因此在认识论上两者都“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两者都是坚持世界有一个精神本原的一元论哲学。唯理论承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经验。经验论认为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主张一切知识都通过经验而获得,并在经验中得到证明。不论是唯理论还是经验论都有唯物和唯心之分。因为有唯心主义经验论和唯心主义唯理论的对立,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唯心主义都是经验论哲学或都是唯理论哲学。因此答案选AB。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4页;《大纲解析》第2页。
10.黑格尔认为:自然界只是观念的“外化”,它在时间上不能发展,只是在空间中展示自己的多样性,因此,它把自己所包含的一切发展阶段同时地和一个挨着一个地展示出来,并且注定永远重复总是同一的过程。黑格尔这个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主观辩证法
D.形而上学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以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黑格尔把自然界看作是观念的“外化”,这里的“观念”是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绝对观念”,因此,黑格尔的这一观点显然是客观唯心主义。同时,黑格尔未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而把发展看作是在空间以内、但在时间(这是一切发展的基本条件)以外发生的这种谬论强加于自然界。尽管人们知道自然界是处在永恒的运动中。但是根据当时的想法,这种运动是永远绕着一个圆圈旋转,因而始终停留在同一地点;总是产生同一的结果。因此,黑格尔对“自然界”的观点显然是与当时的自然科学状况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形而上学的即反辩证法的哲学思维方法相适应的。尽管黑格尔对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他是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的诸多范畴,建立起庞大的唯心辩证法的体系的,因此,“方法为了要迎合体系就不得不背叛自己”,从而最终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泥潭。考生这里要注意的是主观辩证法指的是辩证的思维,在本质上,它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它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4页;《大纲解析》第2页
11.哲学唯心主义“无疑是一朵无实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树上的一朵无实花”。这说明
A.哲学唯心主义不能在人类认识这棵树上结出果实
B.哲学唯心主义在人类认识史上是没有根基的
C.哲学唯心主义也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花朵
D.哲学唯心主义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题干来自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列宁指出“而僧侣主义(=哲学唯心主义) 当然有认识论的根源,它不是没有根基的,它无疑是一朵无实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树上的一朵无实花。”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它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如果在认识过程中把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片面地夸大主观的作用,或者把认识过程的某一阶段绝对化,就会导致唯心主义。在人类认识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同时存在,唯物主义是必然的,唯心主义也是不可避免的,二者是共生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地球上的最美丽的思维着的花朵。但由于唯心主义哲学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脱离了人的社会实践,不能正确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因而在总体上是错误的,是不结果实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C和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4页;《大纲解析》第2页。
12.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它们的对立就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A.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 意识根源于物质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这是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的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根源于物质,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不是意识,而是运动。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3页;《大纲解析》第2页。
13.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和创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A.结束了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统治地位
B.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彻底的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
C.为人类自觉创造历史提供了认识工具
D.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史观创立的重要意义。
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唯物史观的创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第一,唯物史观的创立,科学阐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社会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结束了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统治地位。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的社会实践作出了科学的规定和解释,阐明了实践是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统一的基础。马克思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了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从而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彻底的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
第三,唯物史观的创立是人类科学思想中最大成果,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社会生活、揭示社会本质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使人们对历史的研究真正成为科学,为人类自觉的创造自己的历史,成为自己历史的主人提供了强大的认识工具。
第四,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基石,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它指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使人们摆脱了社会历史的盲目必然性,进而认识到只有自觉创造历史,才能真正成为社会和历史的主人,这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 、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7页;《大纲解析》第3页。
1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不同,它是
A.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科学之科学
D.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区别。
任何哲学都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因此不选B。C选项是错误的,任何哲学都不可能是“科学之科学”。只有A选项和D选项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有的特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6-7页;《大纲解析》第3-4页。
1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区别是
A.前者主张科学精神,后者主张科学主义
B.前者主张科学主义,后者主张科学精神
C.前者主张人文精神,后者主张人文主义
D.前者主张人文主义,后者主张人文精神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区别。
现代西方哲学主要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潮,即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反对极端的科学主义,也反对抽象的人本主义。它既强调世界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又充分考虑人的主体地位,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和要求。它反对科学主义但重视科学精神;反对人本主义但重视人文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反对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同时,注意吸收它们中的某些合理的成分,并力求在当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统一。需要注意的是,科学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科学精神指的是对真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的求真精神和面对现实探索规律的求实精神。因此选AC。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页;《大纲解析》第7页。
16.爱因斯坦指出:“在我们之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它离开我们人类而独立存在,它在我们面前就像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迷,然而甚少部分地是我们的观察和思维所能及的。”一些自然科学家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能在科学上取得伟大成就,这是由于他们
A.在科学实践过程中摆脱了唯心主义
B.完全依靠个人的天才条件
C.自觉不自觉地贯彻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原则
D.“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存在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研究中的普遍指导意义。
此题是一道事实辨析选择题,题干给出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切自然科学家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活动中就不受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恰恰相反,科学家们无论从事何种科学研究活动,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某种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如果自觉地接受某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他将会取得更多、更大的成果,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所以,只要考生懂得这一基本哲学常识,在所给出的选项中,确认ACD的正确性是不难的。选项D,实际是说坚持唯物主义的原则。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页;《大纲解析》第6页。
17.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C.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D.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记忆型题目。考生只要记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实践性、创新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实践性和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就可以判断出该题选B和D。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8页;《大纲解析》第4页。
18.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时代前进的旗帜,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
A.在实践基础上达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包含了一切现实问题的正确答案
C.揭示了现时代的基本矛盾和本质内容
D.提供了研究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在实践活动基础上达到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但是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可能包含一切现实问题的正确答案。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CD。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7-8页;《大纲解析》第3-4页。
19.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和人本主义哲学,其实质都是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辩证法
D.形而上学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实质。
人本主义哲学将世界和人生的本质归结为非理性的生命意志和本能冲动等,认为把握世界和人生的本质不能借助于理性、逻辑和科学,而只能借助于非理性的生命直觉和神秘的内心体验。科学主义强调理性,推崇自然科学,主张哲学应仿效自然科学,放弃和排斥传统的“形而上学”(世界观)的研究和价值判断,致力于对具体科学知识的综合或逻辑、语言分析,强调人的认识只能停留在实证范围内,反对哲学对世界本原问题的研究,哲学由此变成了对科学进行分析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现代西方哲学在本质上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对立的。具体表现在:第一,阶级属性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现代西方哲学则是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存在和发展的。第二,理论实质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彻底的辩证法;西方现代哲学的实质则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选项B和D)第三,社会作用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服务于广大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活动;现代西方哲学则更多地远离社会现实,远离社会的发展。第四,发展形态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有统一性和稳定性的哲学;西方现代哲学则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呈现出多样性、短暂性,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稳定的形态。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页;《大纲解析》第7页。
2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这是指在内容上它实现了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
C.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
D.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在内容上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表现在理论内容上,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实践活动的物质性和辩证运动揭示出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物质性和辩证性,这就为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现实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自然与社会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形成了社会的自然与自然的社会,这样就把唯物主义的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D。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8页;《大纲解析》第3-4页。
21.现代科学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
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步和发展
B.证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C.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视野
D.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具体科学发展的材料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推动作用。第一,自然科学技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现代科技革命的一系列重大成果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和其他科学技术的重大进步,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20世纪的自然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引起了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也检验、证实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第二,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领域。例如,人工自然系统、生态系统、技术系统和网络系统以及基因技术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系统认识论和系统思维方法成为现代哲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知识经济等理论观点的提出大大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历史的研究。第三,现代科学研究的新方法引入哲学领域,使哲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发生了变革。因此,我们要重视科学技术对哲学的作用,善于运用科学的力量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页;《大纲解析》第6页。
22.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中国化
A.是在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B.是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
C.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指导和运用于中国实践,从而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
D.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批判继承的过程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辉煌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充分证明了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因此不难发现,四个备选答案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正确阐述和理解。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2页;《大纲解析》第7页。
2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两次伟大的飞跃是
A.毛泽东思想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八荣八耻思想
D.邓小平理论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辉煌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两次伟大的飞跃。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根本原因就在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工作中,形成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等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邓小平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主要以和毛泽东思想。他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极大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但不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D选项。
[教材链接]该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2页;《大纲解析》第7页。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