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导师信息 来源:中国考研网 2015-07-08 相关院校:北京林业大学
导师详细信息
导师姓名: | 毕华兴 | 照片:无 |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9 年4 月25 日 |
院系名称: | 水土保持学院 | 一级学科: | 林学 |
二级学科: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研究方向1: | 流域管理 |
研究方向2: | 森林水文 | 研究方向3: | 林业生态工程 |
政治面貌: | 中国共产党党员 | 现任职务: | 学科负责人 |
现在职称: | 教授 | 职称评定时间: | 2008 年12 月1 日 |
导师最后学历: | 博士 | 导师最后学位: | 博士 |
获学位时间: | 1 年1 月 | 获学位单位: | 北京林业大学 |
是否院士: | 非院士 | 是否留学: | 是 |
留学国别: | 日本 | 留学时间: | 从 2001 年 03 月 至 2003 年 03 月 |
硕导、博导: | 博导 | 批硕、博导时间: | 2009 年1 月1 日 |
在读硕士: | 9人 | 毕业硕士: | 17人 |
在读博士: | 4人 | 毕业博士: | 1人 |
上岗时间: | 1996 年4 月1 日 | 现在在岗否: | 是 |
是否外聘导师: | 否 | 原外聘单位名称: | |
是否千百万人工程: | 否 | 是否长江学者: | 否 |
其它称号: | 所在学科是否博士后流动站: | 是 | |
工作简历: | 1996-1998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讲师 1998-1999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副教授 1999-2000 日本森林综合研究所 2000-200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副教授 2001-2003 日本森林综合研究所特别研究员 2003-2008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副教授 2008-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授 |
||
教学工作: | 《环境科学》 1996-1999 北京林业大学 《水土保持效益分析与评价》 1991-1999 北京林业大学 《计算机基础》 1995-1996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自然资源学原理》 2003- 北京林业大学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2003- 北京林业大学 《环境概论》 2005- 北京林业大学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其应用》 2005- 北京林业大学 《资源环境监测与管理》 2005- 北京林业大学 《高等自然地理学》 2005- 北京林业大学 《数字流域》 2009- 北京林业大学 |
||
研究领域: | 流域管理 林业生态工程 森林水文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
||
在研课题: | 1.黄土区农林复合系统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 2.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典型森林植被对水资源形成过程的调控研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3.晋西黄土区森林植被对径流的影响及其尺度辨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陕西北部黄土区森林植被恢复和生态构建技术推广与示范(国家林业科学技术推广项目) |
||
论文目录: | 1)云雷,毕华兴,马雯静,田晓玲,崔哲伟,晋西黄土区林草复合系统刺槐根系分布特征。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2):151-155 2)鲍彪,毕华兴,云雷,高路博,许华森,安云。晋西黄土区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2,34(2):84-89 3)王晓燕,毕华兴,高路博,等。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林冠截留模拟。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10(2):44-49 4)刘李霞,毕华兴,孔宪娟,王昆,许华森,鲍彪,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GIS公共服务设施选址,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27(5):46-49 5)刘李霞,毕华兴,许华森,鲍彪,基于GIS的柳沟流域场降雨产流模型,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1,29(3):357-364 6)高路博,毕华兴,云雷,刘李霞,朱悦,黄土半干旱区林草复合优化配置与结构调控研究进展,水土保持研究,2011,18(3):260-266 7)许华森,云雷,毕华兴,鲍彪,高路博,刘李霞,朱悦,王晓燕,刺槐+苜蓿复合系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边界影响域-以晋西黄土区为例,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1,9(5):48-53 8)田晓玲,毕华兴,云雷,马雯静,崔哲伟,靳刚雷.晋西黄土区林草复合系统草本植物多样性特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1):64~69 9)陈攀攀,常宏涛,毕华兴,陈智汉. 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1,9(2):57~63 10)云 雷,毕华兴,马雯静,田晓玲,崔哲伟,周晖子,朱悦. 晋西黄土区林草复合系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边界效应.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2):37~42 11)Lubo Gao, Lei Yun, Yi Ren, Zhewei Cui, Huaxing Bi.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 of Landscape Pattern in the Hilly-Gully Region of Loess Plateau, 201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2-10~15 12)Lei Yun, Lubo Gao, Huaxing Bi, Qingke Zhu, Xiaoyan Wang.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Soil Moisture in Silvopastoral System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West Shanxi Province, 201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2-277~281 13)云雷,毕华兴,田晓玲,崔哲伟,周晖子,高路博,刘李霞。晋西黄土区果农间作的种间竞争关系及土地生产力.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5):1125-1232 14)崔哲伟,毕华兴,云雷,田晓玲,靳刚雷。指数平滑法在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动态模拟和预测中的应用. 水土保持通报,2011,31(2):128-132 15)朱悦,姜丽华,毕华兴,吴智洋,云雷,高路博,雷纳,许华森,鲍彪。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蓄水保土效益分析。水土保持研究,2011,18(5):119-123 16)王晓燕,宋庆丰,毕华兴,等。黄土高原清水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生态服务价值分析。林业资源管理,2011,(5):89-93 17)毕华兴,刘立斌,刘斌. 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8(4):27~33 18)云雷,毕华兴,任怡,等.晋西黄土区核桃玉米间作界面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其对间作玉米产量的影响.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1):47~51 19)陈攀攀,毕华兴,陈智汉,云雷,马雯靖.50年来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0,8(1):71-76 20)毕华兴,刘紫葳,佘聪伟 穆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生未来发展道路选择分析. 中国林业教育, 2010,28(2):24-27 21)云雷,毕华兴,田晓玲,等. 晋西黄土区林草复合界面雨后土壤水分空间变异规律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2010,19(4):938-944 22)周晖子,毕华兴,林靓靓. 对基于DEM导出的水文地形参数的对比研究—在ArcGIS和Rivertools两种软件环境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0,32(3):101-105 23)王亮、郭小平、毕华兴、代巍、史小丽. 晋西地区不同树龄富士苹果树体冠层结构特征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10,38(11):115-120 24)云雷、毕华兴、马雯静,等. 晋西黄土区果农间作土壤养分空间分布. 农业工程学报, 2010,26(增刊):292-299(EI) 25)Huaxing BI, Bin LIU, Jie WU, Lei YUN, Zhihan CHEN and Zhewei CUI. Effects of precipitation and land use on runoff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 in a typical watershed in Loess Plateau,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2009,24(3):352–364 (SCI、EI) 26)Huaxing BI, LI Xiaoyin, LIU Xin, GUO Mengxia, LI Jun.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oil moisture using geostatistical approach: A case study of Loess Plateau, west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2009,24(1):63–73 (SCI、EI) 27)云雷,毕华兴,任怡,等. 晋西黄土区果农间作界面土壤水分关系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 37(9):70-73(78) 28)任怡,毕华兴,云雷。黄土高原沟壑区长武县景观格局分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7(1):43-48 29)马雯静,毕华兴,云雷,陈攀攀,田晓玲。晋西黄土区林草复合界面土壤水分、养分分布规律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9, 16(5):78-82 30)吴坚,毕华兴,陈攀攀,等. 基于灰色理论的吴起县适宜退耕还林面积预测.水土保持通报,2009,29(1):108-110 31)Huaxing Bi, Jianjun Zhang, Jinzhao Zhu, Liangliang Lin, Chaoying Guo, Yi Ren, Lei Yun, Na Ma,2008. Spatial Dynamics of Soil Moisture in a Complex Terrain in the Semiarid Loess Plateau Region, Chin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 , 44(5):1121-1131 (SCI、EI) 32)GUO Mengxia, BI Huaxing, LIU Xin, LI Jun, GUO Chaoying & LIN Jingjing,2008.Review on the Water Consumption of Tree Transpiratio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4(1):709-715 (ISTP) 33)马娜,毕华兴,唐小明。可视化三维地图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增刊):72-74 34)云雷,毕华兴,任怡,等。黄土区农林复合系统种间水分关系研究。水土保持通报,2008,28(1):183-188 35)毕华兴,刘立斌,刘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与范式初探。中国水土保持,2008,5:14-16 36)云雷,毕华兴,任怡,吴坚,陈攀攀,马雯静。黄土区果农复合系统种间水分关系研究。水土保持通报,28(6):110-114 37)刘利峰,毕华兴。吉县蔡家川小流域水文响应相似性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8,15(4):161-164 38)郭超颖,毕华兴,陈涛,等。基于DEM的马莲河流域数字地形分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1):101-106 39)毕华兴。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伦理学基础。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3):29-32 40)毕华兴,林靓靓,郭超颖。建立中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准则。中国水土保持,2008,1:19-21 41)林靓靓,肖伯萍,毕华兴,等。从水土保持的战略地位看建立中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中国水土保持,2008,1:22-24 42)毕华兴,毕嘉敏,刘立斌,等。论实行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经济学基础。中国水土保持,2008,1:25-27 43)郭超颖,毕华兴,林靓靓,等。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生态学与系统学基础。中国水土保持,2008,1:28-30 44)杨锋伟,陈丽华,朱清科,毕华兴.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分析.水土保持研究,2008,15(1):41-45 45)冯愿楠,朱清科,毕华兴。晋西黄土区沙棘与冰草蒸腾耗水规律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8,15(2):180-183 46)毕华兴,朱清科。关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中国林业教育,2008,4:16-18 47)毕华兴,余新晓。“水土保持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4):105-108 48)毕华兴,李笑吟,李俊,等,黄土区基于土壤水平衡的林草植被覆被率研究,林业科学,43(4):17-23,2007 49)林靓靓,毕华兴,刘鑫,马娜。基于DEM的流域地貌气候瞬时单位线地貌的提取。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5(5):5-10 50)李俊,毕华兴,李笑吟,等,有序聚类法在水分垂直分层中的应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9(1):98-101,2007 51)刘鑫,毕华兴,李笑吟,等,晋西黄土区基于地形因子的土壤水分分异规律研究,土壤学报,44(3):411-417,2007 52)姜德文,郭孟霞,毕华兴,等,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与机制,中国水土保持科学,Vol.4,No.6:93-98,2006 53)毕华兴,郭孟霞,姜德文,等,论新时期水土保持激励政策,中国水土保持科学,Vol.4,No.6:99-102,2006 54)郭孟霞,毕华兴,姜德文,等,我国水土保持责任制初探,中国水土保持科学,Vol.4,No.6:103-106,2006 55)刘鑫,姜德文,毕华兴。我国水土保持市场准入制度初探。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5(3):109-113 56)刘鑫,毕华兴,李笑吟等,晋西黄土区土壤水分时空异质性分析,水土保持研究,Vol,13,No.6:51-54(973),2006 57)李俊,毕华兴,李孝广等,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研究,水土保持研究,Vol,13,No.6:65-68(973),2006 58)刘利峰,毕华兴,单一流向算法和多流向算法下的地形指数比较研究――以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为例,水土保持研究,Vol,13,No.6:309-311(313)(人事部),2006 59)李笑吟,毕华兴,张志等,晋西黄土区土壤水分有效性分析的克力格法,土壤学报,Vol,43,No.6:1004-1011(973),2006 60)毕华兴,李笑吟,刘鑫等,晋西黄土区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的地统计学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Vol.28,No.5:59-66,2006 61)李笑吟,毕华兴,张建军等,晋西黄土区土壤水分有效性研究,水土保持研究, Vol.13,No.5:205-208,2006 62)李笑吟,毕华兴,张志等,晋西黄土区坡面尺度地形因子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Vol.28,No.4:51-56,2006 63)李笑吟,毕华兴,李俊等,晋西黄土区土壤剖面土壤水分动态研究,中国水土保持科学,Vol.4,No.4:72-76, 2006 64)郭孟霞,毕华兴,刘鑫等,树木蒸腾耗水研究进展,中国水土保持科学,Vol.4,No.4:114-120,2006 65)武思宏,毕华兴,朱清科,等. 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耗水量测算与分析. 干旱区研究, 2006, 23(4): 550-557 66)Bi Huaxing, Li Xiaoyin, Guo Mengxia, et.al. Digital Terrain Analysis Based on DEM, Frontiers of Forestry in China, Vol.1, No.1,54-58,2006 67)李孝广,毕华兴,寇许等,径流泥沙影响因子及其尺度分析研究,林业调查规划,Vol.30, No.6,102-105,2005 68)李孝广,毕华兴,刘胜等,Penman-Monteith蒸散模型及其在森林下垫面中参数的确定,水土保持研究,Vol.12, No.6,257-261,2005 69)毕华兴,谭秀英,李笑吟,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Vol.27,No.2:49-53,2005 70)李笑吟,毕华兴,刁锐民等,TRIME-TDR土壤水分测定系统的原理及其在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监测中的应用,中国水土保持科学,Vol.3, No.1:112-115, 2005 71)刘利峰,毕华兴,李孝广,李笑吟,黄土高原植被演替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干旱区资源与环境,Vol.18, No.9:30-35, 2004 72)Li Xiaoyin, Bi Huaxing, Zhang Jianjun, Measurement principles of TRIME-TDR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aijiachuan watershed, China,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3, No.4: 43~49, 2004 73)Huaxing BI, Osamu NAKAKITA, Kazutoki ABE,etc. A combination of quantification II approach and GIS techniques to predict landslide hazard in HAYACHINE Mountain ranges, Japan. Journal of the Japan Society of Erosion Control Engineering,Vol.57 No.2:27-38, 2004 74)毕华兴,中北理,阿部和时,GIS支持下的滑坡空间预测与危险等级划分,自然灾害学报,第13卷第3期:50-57,2004 75)张建军,张宝颖,毕华兴,李笑吟,黄土区不同植被条件下的土壤抗冲性,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Vol.26,No.6,pp25-29,2004年 76)毕华兴,张学培,中北理,阿部和时,基于GIS的区域性滑坡空间特征分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1卷第3期:67-71,2003 77)张建军,毕华兴,张宝颖,坡地水土保持林地表挟沙能力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第25卷第5期:25-28,2003。 78)宋如华,毕华兴,中北理,阿部和时,DEM精度与地表拟合方法对坡度计算的影响,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1卷第1期:103-107,2003 79)毕华兴,张建军,张学培,吉县2010年水土资源承载力预测,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第25卷第1期:69-73,2003。 80)张建军,毕华兴,魏天兴,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林分的水土保持作用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第24卷第3期:50-53,2002 81)毕华兴,中北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与水文学整合研究进展,水土保持学报,第16卷第2期:45-49,2002 82)毕华兴,中国黄土高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治山(日语),Vol.44, No.8:10-14,1999 83)毕华兴,张学培,朱金兆,区域性林业生态工程信息管理,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Vol.5,No.5:125-130,1999 84)毕华兴,朱金兆,林业生态工程信息管理网络初探,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Vol.5,No.6:76-81,1999 85)毕华兴,朱金兆,张学培,晋西黄土区小流域径流泥沙模型,北京林业大学学报,Vol.20.No.6:14-19, 1998 86)任勇,毕华兴,孟晓棠,水土流失社会经济因素作用机制分析,中国水土保持,1998年第一期,p26-28 87)任勇,孟晓棠,毕华兴,水土流失经济损失估算及环境经济学思考,中国水土保持,1997年第8期,p48-50(58) 88)任勇,毕华兴,孟晓棠,水土保持政策体系框架构思,中国水土保持,1997年第7期,p49-52 89)余新晓,毕华兴,朱金兆,吴斌,黄土地区森林植被水土保持作用研究,植物生态学报,年,Vol.21,No.5:p433-440,1997 90)任勇,毕华兴,中国水土保持政策研究,中国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91)毕华兴,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地貌气候单位线汇流模型,北京林业大学学报,Vol. 18,No.1: 6-12,1996 92)毕华兴等,晋西黄土区场(时段)暴雨地表径流计算方法----下渗曲线法初探,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Vol.2,No.4:1-8.1996 93)毕华兴等,晋西黄土区防护林体系水沙效益评价和预测,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Vol.2,No.1:69-74,1996 94)Bi Huaxing,Geomorpho-Climatic Instantaneous Unit Hydrograph(GIUH) convergence model under GIS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Vol.4,No.4:12-22,1995 95)毕华兴,国外土壤侵蚀和产沙模型研究进展和评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年Vol.17,No.3:75-81,1995 96)Zhu Jinzhao,Bi Huaxing,The application of GIS in small watershed classification in Loess Plateau,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Vol.3,No.2:36-46,1994 97)吴斌,毕华兴,地理信息系统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中日合作中国治山技术项目培训中心研究论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p59-64 98)朱金兆,毕华兴,地理信息系统在黄土高原小流域中的应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Vol.16, No.3:17-24,1994 99)毕华兴等,清水河流域防护林体系水文生态效益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Vol.16, No.4:16-23,1994 100)毕华兴,防护林体系水文生态效益计量评价的研究与进展,全国首届水土保持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p88-93 |
||
著译目录: | 1)晋西黄土区农林复合系统种间关系研究,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3)水土保持学(第二版),学术秘书,编委,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4)京津风沙源荒漠化防治技术,副主编,北京:中国青年教育音像出版社,2003 5)中美水土保持研讨会论文集,编委,2003年 6)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编委,北京:水电出版社,2001 7)黄土高原治山技术,副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8)林业生态工程技术,编委,21世纪农业工程系列,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2000 9)森林环境学,21世纪系列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0)林业生态工程学,编委,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
||
科研成果: | 2010年 北京林业大学青年优秀论文三等奖 2010年 中国林学会梁希杯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8年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8年 中国林学会梁希杯优秀论文三等奖 2008年 北京林业大学优秀论文奖 2007年 北京林业大学首届青年科技之星 2007年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4年 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00年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奖 2000年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青年科技奖 1999年 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年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
||
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 |||
表彰和荣誉: | 2008年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7年 北京市高校优秀辅导员 2004年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优秀党员 2004年 北京林业大学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2003年 北京林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奖 1997年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奖 1996年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奖 |
||
主要兼职: | 中国科协七大代表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会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理事;国际森林水文学会会员;日本砂防学会会员;美国水资源学会会员 | ||
备注: | |||
办公室电话: | 62336756 | ||
住宅电话: | (暂不公布) | ||
传真: | 62336756 | ||
手机: | (暂不公布) | ||
通讯地址: | 北京林业大学67信箱 | ||
邮政编码: | 100083 | ||
电子邮件地址: | bhx@bjfu.edu.cn | ||
主页地址: |
扫码关注
考研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