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院校动态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2024-06-20 相关院校: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和来校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新范式,着力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卓越工程人才、应用创新人才培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努力为西部振兴、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强化思想引领,筑牢立德树人政治根基。一是全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制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课程教材实施方案》,建设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核心的思政课课程群,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全覆盖。加强全国重点马院建设,打造课程思政研究示范中心、大思政云平台,建立延安革命纪念馆、陕北梁家河、铜川照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等100多个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二是传承弘扬“听党指挥跟党走”的西迁精神。持续挖掘西迁精神新时代内涵,开设“西迁精神与大学文化”思政选修课,大力推进西迁人、西迁故事和西迁精神课程资源建设,邀请西迁老教授走进思政课堂,以亲历者身份讲述鲜活的西迁故事,增强当代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建设西迁精神研究中心,编写《西迁精神教育读本》,举办西迁精神研讨会、西迁“大先生”系列话剧,全方位多形式发挥西迁精神的育人作用。三是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以获批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为契机,结合“书院+学院”双院制改革,积极发挥学生社区思政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等功能。建立“社区党委—书院党总支—师生党支部”三级组织架构,推动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有序下沉学生社区。创新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以专业、班级为单位设立“学院书院联合党支部”,努力做到“学生在哪里,党的组织就在哪里,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党的教育”。
强化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一是打造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成立钱学森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持续办好钱学森班等,深化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建设。制定《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方案》,完善“强基计划”“优本计划”等,创新选拔、培养、保障、评价机制,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二是实施领军学者“伴学伴长”计划。面向全校大一期末的钱学森班、强基计划(理工科方向)学生,选拔一批有志于从事基础前沿研究、具有崇高理想的优秀学生进入“珠峰计划”。为“珠峰计划”学生组建基础应用前后端、学科交叉横向间、校企深度融合的双导师、多导师团队,为学生1:1遴选匹配领军学者导师,按照“一生一策”培养模式,开辟导师伴学个性化培养通道,探索构建优秀人才深耕基础研究前沿的创新生态。三是创新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方式。立项支持本研衔接基础课程教改项目及教材建设,建设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专业基层教学组织,制定本研阶段有机衔接的导师分配和指导机制,优先推荐、支持基础学科学生申请国家公派项目及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将基础学术研究、科技前沿成果及时引入课程内容,打造高阶性、创新性、挑战性基础研究核心课程。设立专项计划支持基础学科发展,加强与国家重要基础领域研究企业的合作,联合培养并输送一流人才。完善重大科研平台向学生常态化开放机制,在实践中激发培养基础研究兴趣、促进自主学习、锻炼创新能力。
强化产教协同,推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一是以创新联合体为载体推动协同育人。依托西部科技创新港,启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实施“百千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获批国家储能、医学攻关、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联合行业领军企业建立38个校企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遴选184名企业导师,首批试点招录硕士研究生127名,博士研究生63名。二是以校企“双导师”为抓手推动协同育人。聚焦企业“卡脖子”技术难题,落实项目牵引、揭榜挂帅科研模式,实施“科学家+工程师”团队联合攻关,双导师、多导师协同育人,在重大科研攻关任务中培育创新人才。建设校企协同、学科专业交叉的“菁英班”,通过“一队一策双师资”和“一人一题双导师”,推动实现学生修读专业方向、校企师资、实践育人和学生能力素质“四融合”,着力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近年来,共建设24个“菁英班”,引进115名行业领域专家,覆盖校内所有工科学院。健全校企合作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与企业合作制定97套定制化专业学位培养方案,邀请305位企业专家共建实践创新类课程143门。三是以有组织科研为手段推动协同育人。建立校企联合攻关项目的研发管理流程,双导师针对工程硕博士课题方向,制定专业实践大纲,明确实践目标、内容、时间节点、考核方式等环节。在专业实践过程中,企业导师按照企业工作流程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工作,在有组织的科研管理环境中培养创新人才。
强化实践育人,促进应用创新人才培养。一是加强实践课程教学。构建“课程教学、实训实践、平台基地、支撑保障”全链条实践育人生态体系,依托“政、产、学、资”创新育人机制,对接前沿产业需求,建立校内外共同参与、多学科融合交叉的综合实践平台,邀请百名企业专家和创业导师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将前沿技术、产业需求、实战案例等融入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中,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共建实践教育基地。学校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12个国家级、26个省级和504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通过“揭榜挂帅”“真题真做”促进产教融合,专门设立“企业命题”项目,年均立项800项,参与师生4000余人次。三是丰富研学实践活动。持续开展企业研学实践“攀登计划”,先后组织350名学生走进15家央企国企、大院大所、龙头民企与社会组织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围绕产业革新、科技应用、行业发展等与总工、总师交流,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职业发展方向,将所学知识和创新创意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扫码关注
考研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