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招生公告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 2024-03-06 相关院校:福建农林大学
未来技术学院代谢组学研究中心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
一、代谢组学研究中心简介
代谢组学研究中心(简称代谢中心),引进国际化的高水平科研团队,拥有世界先进的 科研平台,邀请美国科学院院士 Natasha Raikhel 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 Sean Culter 教授、 美国科学促进会 (AAAS)成员 Robert Last 教授、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DolfWeijers 教授等国 际顶尖专家担任学术指导委员会成员。其所在未来技术学院(海峡联合研究院)是国际知名 研究机构,被称为校园“硅谷 ”(光明日报 2016 年 10 月 23 日头版头条),近年陆续发表 突破性科研成果,先后被光明日报、 新华社、福建卫视新闻、福建日报、人民网、中国新 闻网、新华网、科技日报等报道。
代谢中心在茶叶、草莓、番茄,柑橘,拟南芥等方面研究工作取得国际性重要突破。众 多重要工作成果在《Nature》、《Cell》、《NC》、《PNAS》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以福 建农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发表 SCI 论文近 150 篇。代谢中心共主持科研 项目 146 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 70 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逾 9000 万元。
国际化的高水准师资队伍
目前代谢中心获得国家级、省级等人才荣誉多项。(国家“万人计划 ”1 人次,国家“青 年千人计划 ”3 人次,国家“优秀青年 ”基金(含海外)4 人次,国家“外国青年人才计划 ” 1 人次,国家“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 ”1 人次,福建省“特级后备 ”1 人次,福建省“雏 鹰计划 ”1 人次,福建省“ 闽江学者 ”5 人次,福建省“百人计划 ”3 人次,福建省“外专 百人 ”2 人次)。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中心采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IIGB 、奥地利 IST 研究所、 以色列 Weizmann 研究所、日本名古屋大学等国际一流实验室都有紧密合作。研究生即开展 国际前沿的科学研究,并有机会赴国外一流实验室接受联合培养。频繁的英文学术讲座、常 规的英文组会、英文文献汇报,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英文报告、交流能力。
中心以“科研育人 ”为特色。在研究生培养环节,采取 “师生双选,学生论坛,择优 奖励 ”等创新培养模式,全面提升研究生的个人能力与思想品格。随着培养成果逐年显现, 代谢中心毕业研究生受到国内外高校及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去向包括出国深造、攻读博士、 就业等。3 名到比利时根特大学(全奖)、1 名到瑞典农业大学(全奖)、1 名到哥廷根大 学(全奖),35 名到中科院、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其余选择在 上海、武汉、福州等地就业,实际就业率达 100%。
国际一流的科研平台
代谢组学研究中心秉持功能分区、开放共享、加强交流的设计理念,共建设有 3800 平 方米国际高水平实验室,分别于 2015 年、2017 年和 2018 年先后落成。另拥有户外温室 268.8 平方米,人工气候室约 480 平方米,在全国建立近百亩实验基地。
中心建有 4 个科研服务平台:细胞生物学平台、代谢组学平台、遗传转化平台、功能小 分子平台,拥有世界最尖端的实验设备,包括 Leica Stellaris 8 FALCON 荧光寿命检测系统、 Bruker Nanowizard 4 XP 原子力探针扫描检测系统、Zeiss LSM880+Airyscan 超高分辨率超高 灵敏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eica TCS SP8X DLS 白激光光片显微镜、Leica LMD7 激光显微 切 割 系 统 、 高 分 辨 成 像 质 谱 仪 (SYNAPT XS HDMS ) 、 进 口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仪 (Acquity Arc HPLC) 、 LC5090 高效液相色谱仪(LC5090 HPLC)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
谱联用仪器(UPLC-QTOF MS 和 UPLC-QqQ MS)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GC-TOF MS),气相色谱-单四级杆质谱联用仪器(GC-MS),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prep HPLC) 等。并与福建农林大学其它高水平研究中心共享基因组学平台(高通量 Hiseq 、PacBio 、 BioNano 测序仪)、蛋白质组学平台(Orbitrap Fusion 质谱仪) 、生物信息学平台等高端实验 平台。
国际前沿的科学研究
中心聚焦重要的农业科学问题,以模式生物(拟南芥),园艺果蔬作物(茶叶、草莓、 番茄、青梗菜、柑橘等)及经济作物(水稻、大豆等)为研究对象,运用代谢组学和细胞生 物学等手段开展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基础科研及应用基础科研。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志向和特 长选择适合的导师与科研领域。
二、招生联系方式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 15 号福建农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代谢组学研究中心 邮编:350002
电话:0591-86395360 联系人:谢老师
招生联络 QQ:837032483 谢老师;QQ 群:530055812
邮箱:hbmc@fafu.edu.cn
网址:http://hbmc.fafu.edu.cn/
三、导师简介及招生专业
1. 吴双
一、个人简历
园艺一级学科带头人,国家特色作物联合攻关青梗菜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级青年人才, 国家“优青 ”,福建省级人才计划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 年博士毕业于美国麻省大学,2009-2014 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 究,2015 年至今担任园艺学院和代谢组学研究中心教授,2016-2020 年担任福建农林大学园 艺学院副院长。先后主持国家面上项目,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子项目,福建省重大专项专题 等项目。在植物发育调控领域有十多年系统的研究,并长期致力于蔬菜作物生长发育调控与 逆境适应的研究,推动了我省适应华南气候番茄和青梗菜生物技术育种的多项关键技术的研 发,为我省精准农业和现代生物技术育种做出突出贡献。在领域内国际顶尖刊物发表 SCI 文章 70 余篇,获批 4 项专利。先后获得 2016 年福建省青年科技奖、2018 年严家显最高奖 教金、2023 年福建省优秀教师等荣誉。其研究取得了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应邀加入国际著 名学术期刊 Plant Cell 编委,以及 Current Biology 咨询专家委员,并担任包括 Frontiers in Plant Sci,Vegetable Research,New Crops 等多个学术期刊的编委;并应邀为欧盟研 究委员会、香港研究基金委员会等评审项目基金,也长期担任 Nature Plants、PNAS、Mol Plant、Plant Cell 等杂志审稿专家;多次受邀在国际园艺研究大会、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 全美植物生物学家年会等重要学术会议做专题报告。
二、研究方向
(1)植物干细胞维持、分裂和分化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2)植物表皮结构特化与环境适应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3)植物根系营养吸收与逆境适应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
(4)番茄,青梗菜等蔬菜生长发育调控和品质优化的分子基础
三、招生方向:生物育种,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工程,蔬菜学,农艺与种业
四、联系方式:
Email: wus@fafu.edu.cn;
个人主页:https://hbmc.fafu.edu.cn/1e/60/c4949a269920/page.htm
2. 陈栩
一、个人简历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 资助,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青年千人计划)、福建省“百人计划 ”、福建省高层 次人才引进 B 类人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福建省青年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后备)。
2004 年获厦门大学学士学位,2010 年获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博士学位,2010 年至 2015 年先后在比利时根特大学 VIB-PSB 研究所,奥地利 IST 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在国际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 28 篇,其中包括以通讯作者发表在 Plant Cell、PNAS、 New Phytologist、Trends in cell biology 等杂志的研究论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子课题、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及省级课题项目。
二、主要研究方向
生物固氮是豆科植物特有的低能耗、无污染的氮素供应形式。豆科植物的根系与固氮根 瘤菌互作共生产生根瘤,进行生物固氮,将空气中的氮气还原成可供植物吸收的铵态氮。尤 其在土壤中低浓度氮素的环境下,豆科植物能够最大化的发挥生物固氮的能力,通过根瘤固 氮来适应低氮造成的逆境胁迫,而高浓度氮环境反而抑制结瘤与固氮活力。由此可见,充分 挖掘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机制,提高结瘤和固氮效率,对于降低农业投入,维持绿色环保降 低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招生方向:生物育种,生物学
四、联系方式:
邮箱:chenxu@fafu.edu.cn ;chenxu@inbox.com
个人主页:https://hbmc.fafu.edu.cn/4e/8e/c4955a282254/page.psp
3.林文伟
一、个人简历
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15 年获得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植物病理与微生物学系博士学位。 2016 年到 2021 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园艺与植物科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2021 年入 职于福建农林大学组建独立研究团队。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海外)基金资 助, 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引进 B 类人才。在国际科学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 18 篇, 其中包 括以第一作者发表在 Nature, Cell, Current Biology, Current Opinion Biology, PNAS, JIPB 等杂 志。 现主持多项国家面上基金并担任多家国际期刊审稿人。
二、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过程的分子机制
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几个相互关联的领域:1)生长素信号传导; 2)机械力信号分 子机制;3)小 G 蛋白介导的细胞骨架形态建成等信号途径调控植物生长与发育进程的研究
研究工作系统深入地阐述了非经典生长素信号途径调控植物细胞壁酸化和细胞生长的 分子机制。同时发现一条新的细胞壁信号途径,阐述了该信号途径感应机械力变化调控植物 细胞的极性形态建成的分子机制。
三、招生方向:生物学,生物育种
四、联系方式:
邮箱:wwlin@fafu.edu.cn; wwlin@126.com
个人主页:https://hbmc.fafu.edu.cn/d1/a8/c4949a315816/page.htm
4. 山室千鹤子
一、个人简历
福建省“外专百人计划 ”,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境外 B 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 年获得日本北海道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2004 年 4 月至 2005 年 3 月在日本 Core Research for Evolu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担任研究员;2005 年 4 月至 2007 年 6 月在日 本学術振興会(JSPS) 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07 年 7 月 至 2010 年 3 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 分校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10 年 5 月至 2012 年 1 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担任 研究员;2012 年 2 月至 2015 年 8 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曾在 PNAS,Plant Cell, Nature Communications, Molecular Plant 上发表高水平论文。
二、主要研究方向
我的团队主要研究草莓果实发育中植物激素的功能及其作用机理,以及拟南芥的相关研 究。
三、招生方向:生物育种,生物学
四、联系方式:
邮箱:c.yamamuro@fafu.edu.cn;同时抄送谢老师 837032483@qq.com
个人主页:https://hbmc.fafu.edu.cn/44/b4/c4949a279732/page.psp
5.朱晓玥
一、个人简历
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教授、博士生导师,功能小分子平台负责人。2005 年在美国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生物医学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2005 年 9 月至 2006 年 9 月在美国密 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生物医学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随后在 Incept BioSystems, Inc.(美国) 担任高级工程师;2013 年 12 月至 2016 年 8 月在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担任副 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等多个国家级及省级项目, 代表性研究成果发表于 Nature Materials 、PNAS 等核心期刊上。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微流控芯片技术研发及细胞功能调控机制研究
(2)植物合成生物学
三、招生方向:生物育种,生物学
四、联系方式:
邮箱:xiaoyuezhu@fafu.edu.cn
个人主页:https://hbmc.fafu.edu.cn/ac/0b/c4949a175115/page.htm
6.俞晓敏
一、个人简历
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引进高层次 B 类人才、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2014 年获美 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微生物博士学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福建省自然科 学基金面上项目和福建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在国际科学期刊上发 表研究论文 24 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PNAS、Nat Commu、JAFC、Food Res Intl、 FPLS 和 J Bact 等期刊上发表 13 篇。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微生物群体功能及与植物的互作
(2)植物共生放线菌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3)茶树的次生代谢及其调控
三、招生方向: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工程
四、联系方式:
邮箱:xmyu0616@fafu.edu.cn, xmyu0616@sina.com
个人主页:https://hbmc.fafu.edu.cn/b1/8f/c4949a110991/page.psp
7.朱方捷
一、个人简历
教授,博士生导师。菌草生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福建省“ 闽江学者 ”特聘教授、 福建省引进高层次 C 类人才、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 ,CrystEngComm 杂志审稿人。
2008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2013 年博士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2014 年起于英国剑桥大学 系统生物学团队开展转录调控研究,全职回国后加入代谢组学研究中心。 曾在 Nature 、 Nucleic Acids Res. 、Plant Biotech. J.等高影响力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 18 篇。
二、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为止已有超 700 种植物基因组公开发表,除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外,基因组中还存在 大量功能性 ”暗物质 ”——非编码调控元件,有待系统解读。
为此,本实验室开展表观基因组学基础研究,同时与国家菌草工程中心密切合作,为菌 草种质创新提供定时、定点、定量调控关键基因表达的育种靶标。
转录系统生物学实验室(Transysbio Lab):http://hbmcsysbio.team
欢迎对数据分析/表观基因组学有兴趣的同伴加入
三、招生方向:生物育种、生物技术工程
四、联系方式:
邮箱:fjzhu@fafu.edu.cn;
个人主页: https://hbmc.fafu.edu.cn/79/f1/c4949a293361/page.psp
8. 吕培涛
一、个人简历
教授,硕士生导师。2015 年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取博士学位,2015 年至 2019 年在香港中 文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福建省“雏鹰计划 ”青年拔尖人才,福建省高层次 C 类人才。主 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实验室主要致力于园艺作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主要以香蕉、 苹果、草莓等园艺果实为研究对象,利用 ENCODE 的方法创建园艺作物品质形成和采后成 熟、衰老及逆境生物学大数据平台,并阐释重要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目前在国际科学期刊 发表园艺作物相关研究论文 40 多篇,包括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在 Nature Genetics, Nature Plants, Nature Communications, Plant Physiology, Plant Journal 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 项。
二、研究方向
1)园艺果实品质生物学
2)园艺植物采后与逆境响应的转录调控机制
3)植物 ENCODE
三、招生方向:生物育种,果树学,农艺与种业
四、联系方式:
邮箱:ptlv@fafu.edu.cn
个人主页:https://hbmc.fafu.edu.cn/b0/65/c4949a241765/page.htm
9. 于远
一、个人简历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境外 B 类) 。2014 年于美国佛罗里达 大学获园艺学博士学位,2015 年至 2017 年在佛罗里达大学柑橘研究与教育中心从事博士后 研究。研究兴趣在于利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和消费者品评辅助园艺植物遗传育种,改良果 实品质 。研究成果先后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 Plant Science, BMC Plant Biology, BMC Genomic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 等期刊上发表。
二、研究方向
利用多组学手段解析柑橘、草莓果实重要次生代谢物形成的分子机理;柑橘果实风味物 质的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的建立;柑橘果实消费者品评体系的建立。
三、招生方向:生物育种,果树生物技术与生物育种
四、联系方式:
邮箱:yyu@fafu.edu.cn; ymmzyz@hotmail.com
个人主页:http://hbmc.fafu.edu.cn/5c/3c/c4949a220220/page.htm
10. 高震
一、个人简历
2017 年于比利时根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7 年加入海峡联合研究院代谢组学研究中 心陈栩教授研究团队,主要从事生长素调控大豆生长发育研究。研究成果先后在Nature Plants, The Plant Cell, Annual Review of Cell and Development Biology 等期刊上发表。
二、研究方向
(1)生长素调控大豆根瘤发育;Auxin regulation in soybean nodule development; (2)生长素调控大豆豆荚种数;Auxin regulation in soybeen seed number per pod.
三、招生方向:生物育种,生物学,作物学
四、联系方式:邮箱 gaozhen0695@fafu.edu.cn
11. 郑超
一、个人简历
福建省引进高层次 C 类人才,讲师,硕士生导师。2019 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 茶叶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茶树资源育种与次生代谢调控,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 者在 Horticulture research ,npj Science of Food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等期刊发表。
二、研究方向
1) 茶树群体遗传与代谢生物学
2) 茶树抗逆与次生代谢调控
三、招生方向:生物育种,生物技术与工程
四、联系方式:
邮箱:zhengchaotea@ 163.com;zhengchaotea@fafu.edu.cn
注意事项
有意向报考中心的考生请先跟意向导师或中心老师联系。请将个人简历及本次研究生考试成绩发到意向导师邮箱。我们将尽快以 email形式与大家联系。
扫码关注
考研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