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导师信息 来源: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2018-09-06 相关院校: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研究生导师连凡介绍如下:
姓名: 连凡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是否在职:是
所在学科:中国哲学
邮箱地址:
thomass123@163.com
LianFan123@gmail.com
简 介
连凡,男,汉族,湖北孝感人。现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日本九州大学中国哲学史专业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比较哲学及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
2001年9月考入武汉大学理学部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学基地班专业学习,后通过校内二次选拔考试转入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部哲学学院国学试验班专业,2006年毕业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2006年9月进入北京大学人文学部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读研,2009年毕业并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2009年10月进入日本国立九州大学人文科学府中国哲学史专业读博,2013年毕业并获得日本文学博士学位。
2013年7月起任教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2013年7月9日起任讲师,2017年11月30日起任副教授。
本科阶段在武汉大学国学班主要接受文史哲通论、传统小学(文字、音韵、训诂)及国学经典(《四书》《五经》等)的教育。本科毕业论文为“《韵辨附文》多音字的音义分析”(音韵学,指导老师为武大文学院万献初教授)。硕士阶段在北京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主要从事文献目录学及学术史的学习与研究。硕士毕业论文为“《文献通考·经籍考》研究”(目录学与学术史,指导老师为北大中文系高路明、漆永祥教授)。在校期间曾参与北大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的“清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宋代诗僧文献整理”等集体项目。博士阶段在日本宋明理学研究重镇九州大学中国哲学史专业学习,专攻宋明理学,并对东亚儒学及明末清初儒耶思想交涉等领域有所涉猎。日语博士毕业论文为“『宋元学案』の総合的研究”(宋明理学与儒学史,指导老师为九州大学中国哲学史专业柴田笃教授)。日语博士论文的全文、要旨及审查报告可在以下网址下载:『宋元学案』の総合的研究 - 九大コレクション | 九州大学附属図書館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哲学史研究(宋元明清哲学)
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以宋元明清哲学尤其宋明理学的研究为中心,以《宋元学案》对于宋元儒学思想史的构建与阐释为问题意识,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以《宋元学案》的构成要素与具体学案(学者)为点,以《宋元学案》的层次结构与思想史脉络为线索,重点探讨了清代浙东学派学者黄宗羲、黄百家父子及全祖望诸学者在《宋元学案》中对宋元儒学的整理、诠释与评价。由此出发通过研究相关哲学原典、著述,逐渐扩展到对宋元明清哲学诸问题的分析。
二、比较哲学研究(耶儒交涉、东亚儒学)
比较哲学的研究,一方面以明末清初儒耶思想交涉相关的哲学命题、范畴为中心,主要论述利玛窦、艾儒略等耶稣会士与中国传统思想尤其是宋明理学的交涉与会通,涉及本体论(天理、天主)、灵魂论(灵魂、祭祀)、性论(魂三品说、魂性会通)、道德观(仁说)等方面;另一方面以中日儒学比较研究为中心,主要论述日本古学派之一的古义学派创始人伊藤仁斋与中国程朱理学及清代浙东学派创立者黄宗羲等学者在哲学诠释路径上的异同及其学术意义。
三、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古籍目录学与学术思想史)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以宋元之际著名史学家、文献学家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为中心,从对《经籍考》的史源分析入手,建立专门的目录学数据库分析系统,由对原始材料的归纳逐步上升到整体体例的分析,最后还原到时代背景下进行学术价值的评判。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将《经籍考》放在目录学史乃至学术思想史的背景下进行溯源和分析,力求阐明其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除此之外还旁及其它古籍的文献考证研究。
四、日本学者研究论著的翻译及其研究
以楠本正继、岛田虔次、冈田武彦、荒木见悟等日本学界从事中国哲学及东亚儒学研究的著名学者为中心,翻译相关日语论著,并论述其对中国哲学(尤其宋明理学)的研究及东亚儒学的现代性转化所作的贡献。
开设课程
一、讲授过的本科生课程有:
《四书》导读 公共选修(以思想体系、命题、范畴为核心对《四书》进行分类汇编讲解)
中国哲学史(下) 专业必修
宋元明清哲学 专业选修
宋明哲学原著选读 专业选修
东西方哲学概论 专业选修
现代中国哲学 专业选修(以现代新儒家为主要内容)
二、讲授过的研究生课程有:
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 专业必修(与储昭华、刘乐恒教授合上。本人共讲5次,每一年讲授内容都会有所调整)
中国哲学史史料源流举要 专业必修
三、即将开设或讲授的研究生课程有(紧密结合个人学术研究兴趣与研究生培养方案而设):
中国哲学与学术史经典专题研究 专业选修(重点讲解《伊洛渊源录》《文献通考·经籍考》《圣学宗传》《理学宗传》《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清儒学案》《汉学师承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中国哲学与学术史典籍)
日本学者中国哲学研究原著研读 专业选修(一方面研读日本学者的汉文研究著作,以《日本儒林叢書》为主要文本,如伊藤仁斋的《语孟字义》、伊藤东涯的《太极图说管见》《太极图说十论》《通书管见》等,另一方面研读现当代日文研究专著,如楠本正继著《宋明時代儒学思想の研究》等)
宋明理学专题研究 专业选修(与文碧芳教授合上,围绕经典诠释、本体论、心性论、道德观、工夫论、人伦观、政教论、异端论诸专题系统梳理宋明理学的核心思想及其发展演变)
四、讲授过的社会课程或讲座有:
2018年4月13日为孝感市教育局主办的孝感市中小学国学(儒学篇)提升班讲授“程朱理学及其现代意义”一天共8节课。
主要论著或代表作
近年来在《日本中国学会报》、《道德与文明》、《史学月刊》、《北京社会科学》、《湖北大学学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华侨大学学报》、《人文论丛》、《哲学评论》、《历史文献研究》等海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出版个人学术专著一部《〈文献通考·经籍考〉研究》(51.9万字),作为分册主编主持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教材高中部分共六册(50万字)。具体如下(未注明作者的论文皆为本人独著):
一、专著及编著
专著:《文献通考·经籍考》研究[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7.
主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一、二、三年级各上、下册)[G].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4.
二、论文与文章(一般可通过CNKI中国知网或万方数据库等检索下载)
(一)中国哲学(宋明理学)研究
《宋元学案》的层次结构与学案设置——兼论全祖望与黄宗羲思想史观之异同[J].北京社会科学,2017(04):112-128.
道统论的突破与《宋元学案》的思想史构建——兼论“宋初三先生”思想史地位的确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94-103.
《宋元学案》中黄百家的案语及其学术价值——兼论宋元儒学思想史的建构[J].史学月刊,2017(12):97-108.
朱陆修养工夫论的思想渊源及其异同——以“尊德性”与“道问学”为宗旨[J].道德与文明,2017(06):56-68.
清儒黄百家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以《宋元学案》为中心[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4):5-18.
论《宋元学案》对张载《西铭》《东铭》及《正蒙》的诠释[J]. 人文论丛, 2017, 28(2): 86-92.
《宋元学案》中程颐思想的诠释与评价——兼论二程思想的比较及其分派[J]. 哲学评论, 2018, 21(1).
學術譜系與宋元儒學史的構建——論《宋元學案》視域下的學案表與師承關係[J]. 歷史文獻研究, 2018, 41(上).
海内外《宋元学案》研究述评与展望[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7,39(06):62-76.
宋元浙学的地域分布及其发展源流——以《宋元学案》为中心[J].嘉兴学院学报,2018,30(01):95-104.
宋元儒学思想史的地域构成及其发展脉络——以《宋元学案》为中心的考察[J].城市学刊,2017,38(04):9-18.
论《宋元学案》的编纂及其体例[J].天中学刊,2017,32(06):101-112.
论《宋元学案》中全祖望的案语及其学术价值——兼论宋元儒学思想史的建构[J].东方论坛,2017(04):37-49.
《宋元学案》的编纂体例及其学术意义——以小传、思想资料、附录为中心的考察[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7,37(04):1-12.
论《宋元学案》对胡瑗、孙复及其弟子的评价[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7,37(04):27-33.
《宋元学案》中的宋学先驱及地域学派的兴起——以范仲淹、欧阳修、陈襄、士建中等人为例[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06):8-13+57.
全祖望对司马光及其弟子思想的诠释与评价——以《宋元学案》为中心[J].焦作大学学报,2018,32(01):5-13.
《宋元学案》视域下周敦颐思想的阐释与评价——以《太极图说》为中心的考察[J].安康学院学报,2018,30(01):18-27.
阐发性命道德之精微——论《宋元学案》对周敦颐《通书》的诠释与评价[J].武陵学刊,2017,42(04):8-18.
《宋元学案》中程颢思想的诠释与评价——兼论二程思想资料的编纂[J].衡水学院学报,2018,20(02):77-87.
《宋元学案》视域下张载思想的阐释与评价——以《西铭》、《东铭》、太虚论为中心[J].西部学刊,2017(11):5-13.
《宋元学案》对张载思想的诠释与评价——以人道观为中心[J].甘肃理论学刊,2017(04):90-98.
论《宋元学案》对邵雍思想的评价[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01):9-16+23.
论谢良佐的学术地位及其哲学思想的诠释——以《宋元学案》为中心的考察[J].武陵学刊,2017,43(04).
《宋元学案》对道南学派的阐释与评价--以杨时、罗从彦、李侗为中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7,35(04):42-47.
论《宋元学案》对二程弟子的评价--以尹焞、王苹、吕大临、陈瓘、邹浩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17,29(05):19-24.
宋代湖湘学派的发展脉络及思想阐释——以《宋元学案》为中心的考察[J].天中学刊,2018,33(02):31-37.
“尊德性而道问学”——朱、陆修养工夫论的思想渊源及其比较[J].武陵学刊,2017,42(05):1-14.
《宋元学案》对东莱吕氏家学的评价——以吕希哲、吕本中、吕祖谦为中心[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05):90-95+128.
“事功本于仁义,仁义达之事功”——《宋元学案》视域下的浙东事功学派源流及其评价[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02):66-73.
《宋元学案》视域下陆学的发展源流及其评价——兼论编纂者的思想立场及其影响[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04):301-309.
论《宋元学案》对朱熹弟子的评价——以黄榦、辅广、陈淳、真德秀、魏了翁为例[J].闽江学院学报,2017,38(06):1-8.
《宋元学案》视域下浙东朱子学的源流与评价——以金华朱学与四明朱学为中心[J].河池学院学报,2017,37(04):73-80.
论《宋元学案》对元代朱子学的诠释与评价[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2):36-40.
(二)比较哲学(耶儒交涉、东亚儒学)研究
儒家与耶教性论思想之会通与交涉——基于四因说的考察[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4(05):23-30.
论黄宗羲《破邪论》及其与利玛窦思想之比较——以魂魄、轮回、祭祀为中心[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6):26-40.
儒家仁说及其与耶教思想之比较——以朱熹、黄宗羲、黄百家父子及利玛窦为中心[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3):31-39.
艾儒略《性学觕述》与耶儒魂性会通[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54-59.
论《太极图说》哲学诠释的三条路径——以朱熹、黄宗羲、伊藤仁斋为代表[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7,38(10):25-34.
中日关于周敦颐《太极图说》阐释的比较研究[J].甘肃理论学刊,2018(01):79-86.
伊藤仁斋、朱熹《通书》诠释之比较研究[J].党政干部学刊,2017(09):9-15.
(三)古典文献学(目录学)研究
海内外《文献通考·经籍考》研究述评[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57-67.
《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分类调整及其学术意义——兼论马端临的思想立场[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09):80-86.
《文献通考·经籍考》内容层次及其书目析论[J].史志学刊,2017(06):30-38.
《文献通考·经籍考》编纂体例与辑录文献[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01):86-96.
《东坡诗话》的版本、著录及其演变考论[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1(01):69-73+84+128.
江藩生平及著述散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02):66-73.
(四)其它论文及翻译文章(日语论文一般可通过CiNii日本学术论文数据库检索或下载)
止观、坐忘与居敬——三教的身心技法[J]. 三浦国雄[著],连凡[译].榆林学院学报,2018,28(01):25-38.(翻译文章、日译中)
『宋元學案』における學案表と師承關係 : その内容と學術的意味について[J]. 日本中国学会報, 2013, 65: 155-170.(日语论文,下载地址: http://nippon-chugoku-gakkai.org/utf8/hpkeisai/65/65-10.pdf)
『宋元学案』における黄百家の思想的立場 : 清代浙東学派の一人として[J]. 九州中国学会報, 2012, 50: 31-45.(日语论文)
『宋元学案』における周敦頣思想の評価[J]. 日本九州大学《中国哲学論集》, 2012, 37?38: 83-113.(日语论文)
『文献通考・経籍考』に関する一考察--分類の修正とその学術的意味について[J]. 九州中国学会報, 2011, 49: 29-43.(日语论文)
近十年来中国陽明学研究の回顧と展望[J]. 吴震[著],难波征男[译],连凡[译].日本福冈女学院大学《比較文化》, 2011, 8: 126-137.(翻译文章、中译日)
黄百家の『宋元学案』編纂について[J]. 日本九州大学《中国哲学論集》, 2010, 36: 62-93.(日语论文)
中国歴史上の善書と勧善について[J]. 吴震[著],连凡[译]. 日本九州大学《中国哲学論集》, 2010, 36: 28-61.(翻译文章、中译日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与武汉大学“《四书》导读”通识课的教学实践[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7(05):23-28+108.(教学论文)
编写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郭齐勇教授主编《中国哲学史学科地图》的第九章“必读文献”(2.6万字),已交稿,北京大学出版社待出版。
(五)参与会议及其提交论文
2011年3月13日,参加日本九州大学主办:第一三七回九州大学中哲懇話會,提交并宣读会议论文:『宋元学案』における黄百家の思想史解釈。
2011年5月14日,参加日本鹿児島大学主办:第五十九回九州中国学会大会,提交并宣读会议论文:黄百家の思想―『宋元学案』を中心として―。
2011年10月9日,参加日本九州大学主办:第六十三回日本中国学会大会,提交并宣读会议论文:『宋元学案』における二程子評価について。
2015年1月17日,参加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主办:跨文化哲学小型研讨会,提交并宣读会议论文:《儒家性论与天主教“三魂说”之比较》。
2015年6月7日,参加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主办:“世界历史”时代里的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研讨会,提交并宣读会议论文:《试论伊藤仁斋对周敦颐〈太极图说〉的阐释 ——从中日比较哲学的视角出发》。
2015年7月12日,参加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美国天主教大学价值与伦理中心主办:“利玛窦规矩与中西文明对话” 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并宣读会议论文:《黄宗羲与利玛窦魂魄说之比较——“利玛窦 规矩”影响下儒家主流学者的回应》。
2015年11月21日,参加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知识与思想视野高端学术论坛,提交并宣读会议论文:《黄宗羲、黄百家父子的仁说及其与耶教思想之比较》。
2015年11月28日,参加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比较哲学:历史与未来”湖北省哲学史学会2015年年会,提交并宣读会议论文:《试论伊藤仁斋对周敦颐〈通书〉的阐释》。
2016年11月19日,参加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主办:“在比较中前进的中国哲学”高端论坛暨第二届比较哲学学术研讨会,提交并宣读会议论文:《〈性学觕述〉与中西人性论之会通——艾儒略论“魂性诸称异同”》。
2017年5月27日,参加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比较哲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问题”学术研讨会,提交会议论文:《儒家性论与耶教魂三品说之会通 ——基于四因说的考察》。
2018年6月16日,参加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主办:“中国哲学心性问题的现代性阐释”研究团队 第五次学术工作坊,提交并宣读会议论文:《论谢良佐的心学倾向及其思想史意义》。
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主持: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宋元学案》综合研究”(项目编号:17FZX013)
主持:2015年度中央基本业务经费资助项目“黄百家哲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13-410500126)
参与: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欧阳祯人教授主持的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阳明心学的历史渊源及其近代转型研究”(项目编号:16JJD720014)
社会兼职
日本中国学会会员
日本东方学会会员
日本九州中国学会会员
获奖情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与武汉大学“〈四书〉导读”通识课的教学实践》一文获得2017年度武汉大学本科优秀教学研究论文三等奖。
扫码关注
考研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