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导师信息 来源: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2018-07-30 相关院校:北京邮电大学
北邮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无线通信教研中心王文博导师组介绍如下
王文博,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5年生,1992年在北京邮电大学获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2002年6月至2008年8月曾任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院长, 2008年至2015年任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其主要学术兼职包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通信学会理事、国防通信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通信学会常务理事等。现主要从事无线移动通信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曾主持或参加完成了多项国家和部级科研项目,多次获省部级奖励,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在高水平学术刊物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合作发表了200多篇论文,出版著作10部。
啜钢,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3年北京邮电学院无线通信学士,1999年北京邮电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2006年7月-2007年7月到美国费城德雷克塞尔大学(University of Drexel)作访问学者。近年来在学报、期刊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编了包括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等教材和专著6部;参与编写2部。近年来作为主研或支持人先后参加了多项国家“863”项目作为项目和多项国家重大专项项目,以及企业合作向。;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了包括华为、普天、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等通信著名企业的项目;参与和领导研发了CDMA网络规划和CDMA优化后处理以及TD-LTE网络优化软件以及CDMA系统仿真、TD-SCDM网络规划和优化以及TD-LTE、LTE-A动态系统仿真软件等。目前任职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无线通信中心。领导的移动技术实验室隶属于WSPN和“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主要从事无线通信相关理论以及无线通网络的性能应用软件的研究开发工作。研究方向:无线通信理论,移动通信网络性能分析和软件开发等。
联系电话:61198038 Email:chuai@bupt.edu.cn
高伟东,男,讲师,硕士生导师。1981年生,2004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博士学位。2009年7月至2015年6月任职于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从事无线通信系统和智慧医疗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与标准、通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技术等。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篇,出版著作2部,申请专利30余项。
郭文彬,男,副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获得清华大学学士学位,1997年和2005年分别获得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电子工程)。1997年在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无线研究中心任副教授。2006年到2007年进入亚利桑那大学电气和计算机工程系学习。研究方向:通信理论,信号处理,无线通信系统多终端信源编码,认知无线电。
胡春静,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69年生,1991年北京邮电大学学士(通信工程),1994年北京邮电大学硕士,2007年北京邮电大学博士(通信与电子系统)。1994年留校任教至今,先后进行过语音识别、机器翻译、无线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得发明专利两项,主编、参编教材著作4部。
纪晓东,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64年出生,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无线通信理论、移动IP技术及无线网络大数据挖掘等。
靳浩,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9年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6年6月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得电路与系统工学博士学位,目前任职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无线通信中心WSPN实验室,作为主研人曾先后参加了多项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电联(ITU-T)的跟踪项目等重大项目的研发和研究工作,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获得发明专利两项,合作撰写著作1本,现任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编委。目前的研究方向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关键技术以及NGN的核心网络技术等。
电话:62283376 电子邮箱:hjin @bupt.edu.cn 实验室地址:教2楼-123室
李斌,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博士。
电子邮箱:Binli@bupt.edu.cn
研究方向:无线通信,统计信号处理,认知无线电,60GHz毫米波通信
李勇,男,副教授,博士生导师。1979年生,2009年于北京邮电大学获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主要从事移动通信网络、无线网络协同信息论等方面的研究,目前的具体研究方向主要包括B4G/5G移动通信网络的新型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全双工的无线组网、无线网络建模仿真与性能分析等。多次担任ICC、WCNC、VTC、CHINACOM、WiCON等国际学术会议的技术委员会成员或分会主席,长期担任IEEE Transaction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等知名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作为项目负责人或子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等多个国家科技项目,同时还承担与爱立信、都科摩、华为海思、大唐、索尼、智谷等知名国内外企业的合作研发项目。近年来在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IEEE Network、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IEEE ICC/GLOBECOM/WCNC/PIMRC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单篇最高SCI他引6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19项;出版学术专著1本、译著2本;提交国际国内标准化提案文稿6篇;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
梁栋,男,讲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一直从事计算无线通信、无线网络信息理论、无线网络自组织、无线定位技术和无线网络大数据挖掘等研究工作。近年来在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IEEE Communication Magazine等著名刊物和IEEE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IEEE WCNC等著名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项,已授权2项;作为共同作者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作为项目技术骨干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大专项项目3项,目前主持省部级产学研项目1项、横向科研合作项目2项,参与其他科研项目2项。
龙航,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4年生,分别于2005年、2010年获北京邮电大学工学学士和博士学位,现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无线通信中心任教。近年来一直从事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包括重大专项、自然基金,863、973等在内的大量研究项目,在国内外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3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下一代无线通信网关键技术。联系电话:61198066-4
彭木根,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生,2000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从事TD-SCDMA和WiMAX、无线Mesh等系统的无线资源管理和网络规划优化等研究工作。目前研究重点为LTE和LTE+系统无线资源管理算法及性能评估,无线协同网络、多跳中继网络和协同网络编码等的理论研究。负责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多个科研项目,同时和国内外多个著名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公司有着紧密的项目合作。已出版学术著作8本,发表SCI检索期刊论文16篇,EI检索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担任国际学术期刊IJCS责任编辑,同时是PlanNet和WiCON等国际学术会议的组织者之一。
彭涛,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7年生,分别于1999年、2002年、2010年在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2-2003年在诺基亚研究中心从事无线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自2012年起担任CCSA IMT-A/IMT-2020推进组3GPP工作组D2D技术讨论组组长。目前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认知无线电与软件无线电,Device-to-Device(D2D)通信,CRAN与超密集网络,无线网络监听与安全,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无线通信系统研发等。迄今为止,在各种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检索16篇。12项授权国际专利的发明人,并出版专著2本。负责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预先研究项目多项,两次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具有长期无线通信系统开发经验,与R&S, Aeroflex, CMCC, Willtek, setcom成功研发TDD/FDD LTE、TD-SCDMA、GSM等无线通信测试和网络设备共计10余种。
彭岳星,男,副教授,2004年6月获得东南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出站后留校任教至今,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赴悉尼大学访问学习。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信号处理,包括机器学习、压缩感知、机器通信、5G移动通信物理层关键技术等。主持/主研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在内的十多项科研项目。已发表SCI/EI检索论文5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专著/译著3部。
全庆一,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67年生,1990年西电学士(信息工程系),1993年西电硕士(信息工程系),1997年北京交通大学(原北方交通大学)博士(通信与控制工程系),1997-1999年在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学与通信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9年至今在北邮任教。期间,2005-2006年在韩国产业技术大学访问。主要研究方向是无线技术及其应用。多年来一直从事移动通信、卫星定位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孙卓,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研究领域为无线通信信号处理、通信与网络信息安全、信息挖掘与模式识别。作为负责人承担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863课题、省部产学研项目、国际合作等项目,曾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担任IEEE多次国际会议的程序技术委员会委员,近五年来发表期刊及国际会议论文四十余篇(第一作者SCI/EI论文25篇),完成1本译著、2部著作,IEEE CSPS2012最佳论文,申请国际/国内专利12项。
吴湛击,男,副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生,江苏宜兴人。IEEE高级会员,IEEE标准协会投票会员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排名第一),南京市321领军科技创业人才。2004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博士学位,专业为“信号与信息处理”,博士学位论文“统一编译码理论与应用”获得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一等奖的获得者。 被评为2013年度北邮校级优秀研究生导师和2014年度校级先进师德集体奖。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在松下电器尖端移动通信研究所做高级研究员。2006年7月至今,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任教。在IEEE,IEE(IET)和《电子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出版个人学术专著四部,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2项,国际PCT发明专利3项, 共有二十多项授权。作为项目主持人已经结题一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两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一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和十项企业合作项目,作为主研人也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项目。目前正在主持一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多项企业合作项目,科研经费充裕,任务量饱满。申请者还是工信部所主导的LTE+标准组和IMT-advanced技术推进组都特邀的技术专家和编码调制标准技术的主要贡献者 ,有40多项标准技术提案被国内外的标准组织接受。是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和中国移动特邀的5G技术的评估专家和IMT-2020(5G)新型编码调制专题组副组长。另外,还与来自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一流学者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行着联合研究。此外,还是国际著名学术期刊《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IEEE transaction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和国内著名学术期刊《电子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等的学术编辑和审稿人。还是国家级教学团队“通信原理”的教学骨干和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信号系统”英语课程的负责人。
许方敏许方敏,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生,2003年获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学士学位, 2008年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电路与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7月至2014年3月,在三星电子中国通信研究院任高级研究员。2014年4月至今,在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任教,副教授。在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和中国科学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会议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出版学术专著四部。主要研究方向: 未来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联系电话:61198006-2, 电子信箱: xufm@bupt.edu.cn 办公地点:科研楼618
张佳鑫,男,博士。201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专业,2017年博士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和网络、绿色通信技术、移动边缘计算,以及天地协同异构网络关键技术。邮箱:jxz@bupt.edu.cn
张兴张兴,男,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入选“北京科技新星”和首届“北京青年英才”支持计划。1980年5月出生,2007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5G系统与绿色通信、移动大数据、无线新业务等。在无线领域主要国际期刊与会议上发表100余篇论文,申请2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张兴教授担任了多个国际SCI期刊的编辑,同时也担任了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大会主席、程序委员会委员等。目前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产学研合作课题等多项。获2013年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九届国际通信与网络(Chinacom'14)会议最佳论文奖,第17届国际无线个人多媒体通信会议(WPMC'14)最佳论文奖,微软学者(Microsoft Fellowship)。
赵成林,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博士。
电子邮箱:clzhao@bupt.edu.cn
主要研究方向:无线通信及信号处理,认知无线电,软件定义网络,物联网技术及其及应用
赵慧,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分别于2003年、2006年在天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在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无线通信中心副主任。近年来参加了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和863计划在内的大量研究项目,在LTE-Advanced、超高速WLAN、5G等技术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发表SCI/EI检索论文60多篇,合作专著2部;作为第1发明人申请国内专利15项,已获得授权9项。曾获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IET通信期刊2015年度最佳论文奖。目前研究方向:5G 无线传输技术和基于开源硬件的智能应用开发。
赵龙,男,讲师。于2015年获得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于2014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习一年。现主要从事“智能通信与能源网络”和“海量信号处理与计算”的研究。曾参与了多项国家级项目,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迄今为止在国内外知名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专利10余项。曾获得“2015年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2015年IET Communications杰出论文”等奖项。
赵中原,男,讲师,硕士生导师,博士。2014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后留校任教至今。在IEEE JSAC/TWC/TVT等无线通信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曾获IEEE CIT 2014和WASA 2015国际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申请发明专利十余项(授权8项),向CCSA等国内外标准化组织提交提案文稿12篇。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作为项目技术骨干曾承担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云计算的无线网络架构、先进无线信号处理与传输技术等。
郑侃,男,教授 ,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分别于1996年、2000年和2005年在北京邮电大学获得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物联网/车联网应用与研究、5G关键技术研究等。主持或参与大量国家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大专项、自然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和863项目等。在国际重要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或者录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包括SCI收录的第一作者论文30余篇(中科院JCR期刊分区一区论文7篇,二区论文6篇)。在Google Scholar中引用已超过1500次,同时已有1篇论文成为ESI高被引论文。
担任JNCA、ETT等多个国际学术期刊担任编辑;并且在IEEE Networks、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 Tutorials和IEEE Systems Journal等国际知名期刊上组织了多个特刊。曾担任Mobiquitous’2012的General Vice-Chair,IEEE PIMRC’2013的TPC Track Chair, IEEE SmartGridComm’2015的TPC Track Chair,IEEE WiMob’ 2015的 TPC Track Chair。另外,担任多个著名国际会议的TPC,包括IEEE INFOCOM、IEEE GLOBECOM、IEEE ICC和IEEE VTC等。
曾获得IET Communications 2014年度最佳论文奖、2013年国际学术会议CloudCOMP最佳论文奖、2005年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以及第8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二等奖。
扫码关注
考研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