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导师信息 来源: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2018-07-09 相关院校: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信息理论技术教研中心、林家儒、张琳导师组介绍如下
林家儒、张琳导师组:
林家儒,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入学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电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1994年留学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获得副博士学位。现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席、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责任教授,北京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曾获得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长期以来从事智能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要包括:信息理论、感知无线电、信道编码、无线通信等。
作为负责人完成国家国防预研(保密)项目三项“第三代移动通信******”、“微散******”、“小型散射******”;国防预研(保密)项目“MIMO****研究(编号:4100102020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无线网络系统认知与优化理论(编号:2009000511000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认知无线网络行为分析与网络效能研究(编号:2009CB320401)”。
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具有认知边信息的编译码研究(编号:61171100)”,2011.01.01~2014.12.31;国防型研(保密)项目“****数据传输技术研究”。
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进行信息工程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和信息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编号:TS2423)项目。
出版了《信息技术》等论著4部,在IEEE等国际和国内重要科学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SCI、EI检索收录学术论文100多篇,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
主要社会兼职有通信学会高级会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子信息与工程类委员(2005~2012年)、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委员会委员。
张琳,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6年和2001年分别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和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12月至2004年6月在韩国情报通讯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做博士后(ResearchFellow)研究。2004年至今在北京邮电大学工作,现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执行院长。曾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国际学院副院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目前研究方向为:信息编码、3GPPLTE(SAE)演进、移动互联网智能业务开发、宽带无线接入等。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以及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译著2部。联系方式:zhanglin@bupt.edu.cn.
别志松,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7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已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具有丰富的数字通信系统仿真和实现经验。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性能计算技术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新一代卫星移动通信技术和应用专用处理器设计等。
董超,男,讲师,硕士生导师。
2007年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2年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自2014年8月,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物理层信号处理,包括多天线信号处理,非正交多址接入,多用户预编码,判决反馈均衡器设计,中继信号处理等。
龚萍,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北京邮电大学工学博士。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专网通信,工业信息化,绿色节能通信。
个人邮箱:pgong@bupt.edu.cn。
顾昕钰,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5年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获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7月至2013年4月,就职于爱立信研究院,任高级研究工程师,从事无线通信领域研究工作,主要包括无线资源管理算法设计,国际通信标准化后台技术支持和产品未来演进预研。申请国际专利二十余项,参与国际标准化提案数十篇。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无线资源管理,自适应无线网络优化和网络规划理论。作为项目负责人或者主要参与人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合作项目。在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和规划方面发表论文20余篇。
郭莉,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
国际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负责人,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负责人。研究方向为未来移动通信、移动云计算、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数据挖掘、嵌入式系统设计。
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成员先后参加了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攻关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政府间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北京市科委项目、企、事业单位横向委托项目。
2003年前往德国FHDarmstadt大学做访问学者,作为中方负责人参与德国教育和科技部(GermanFederalMinistryofEducationandResearch)支持的2MN项目的开发研究工作。
在SCI期刊、EI期刊、CSSCI期刊、国际会议和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为微软全球Imaginecup嵌入式系统设计竞赛全球第二名指导教师,全国嵌入式高校邀请赛一等奖指导教师、“索尼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指导教师。担任Imaginecup全球总决赛评委。
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为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北京科学技术协会会员,北京通信信息学会理事。
贺志强,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主任。
1999年获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4年获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学位。2004至今在北京邮电大学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通信中的信号与信息处理、数据挖掘及高速水下声通信。近5年来发表文章90余篇,SCI检索20余篇,申请专利30余项,向3GPP等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提案5项。作为项目负责人和技术骨干负责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及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多项。负责多项与企业合作项目。
李永华,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联网技术、云平台与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林雪红,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5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信号与信息处理、无线通信和信息编码。
刘雨,女,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1年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获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网络信息论、通信网理论、无线网络中的分布式信息处理等。2013年获北京市教育工会组织的北京市高校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入选首批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项目。在压缩感知、分布式信源编码、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发表论文30余篇。Email:liuy@bupt.edu.cn。
罗新龙,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72年生,2001年4月于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二级学会仿真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兴趣为最优化算法、数值微分代数方程、信号与信息处理、数字图像处理、结构生物信息。以第一作者和独立作者在OptimizationMethodsandSoftware,JournalofComputationalMathematics,JournalofOptimizationTheoryandApplications,JournalofTheoreticalandComputationalChemistry等国际国内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篇,其中在SCI检索的杂志发表和接受发表的论文4篇。具体发表论文情况见申请人的发表论文部分。以第一作者申请和获得国内授权专利4项(见申请人发表论文与申请专利部分),作为项目的主要参加人员完成数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公司预研项目。
更多其他信息请见个人主页:http://www.anianet.com/lxx。
吕旌阳,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3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任教。参与多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主持完成多项3G与LTE项目,合作完成某高速数传短波电台设计;主持高铁通信信号多项核心设备的国产化设计与研制,设备已通过欧盟CEDEX中心和中国铁道部的认证,目前已在国内应用并打入国际市场。目前主持某国家实验室核心软件平台的研制。已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二十余项。实验室经费充足,具备射频、FPGA、嵌入式系统的实验条件。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信号处理理论与工程实现。电子邮件:lujy@bupt.edu.cn
马金明,男,讲师,工学博士,2004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研究方向为移动台定位和语声信号处理,参与多项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论文数篇,获得授权专利一项。联系电话:62282016(办),Email:jmma@bupt.edu.cn。
牛凯,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3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任教。现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中迭代同步理论与算法研究”、863项目“远距离通信中编码调制与同步的联合优化”,参与多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与各个通信企业有广泛的技术合作。已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专著《移动通信原理》(吴伟陵、牛凯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项,其中7项已获得授权。主要研究方向为:迭代信道编码、MIMO空时信号处理、跨层优化、认知无线电、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电子邮件:niukai@bupt.edu.cn
司中威,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3年1月毕业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RoyalInstitute of Technology,Sweden),获得通信学博士学位,之后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至2013年6月。2013年8月起任教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长期从事无线通信物理层技术研究,目前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国际研究项目,主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瑞典科研与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项目等,在IEEETrans.onI.T.等期刊和ISIT等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目前研究方向包括:未来移动通信、信息理论、高性能信道编码,等等。
苏驷希,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9年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系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通信网络性能分析、网络优化等。邮箱:sxsu@bupt.edu.cn。
王冬宇,男,讲师。2014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信号处理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4年至2016年,在解放军总医院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至今,任教于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多项国家863、重大专项、科技支撑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多项横向合作项目。在IEEE等学术期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主要研究方向:短距离无线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宽带移动通信与网络融合。Email:dy_wang@bupt.edu.cn。
王生楚,男,讲师。2015、2011年博士、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08年本科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方向为MIMO无线通信、自组织网协作定位、人工智能,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国防863项目等四项,主持参与企业横向项目多项。发表IEEESCI论文八篇,国际会议论文十余篇,申请发明专利一项。研究方向:MIMO无线通信以及协作定位。联系电话:62283022(办)Email:wsc15@bupt.edu.cn
王思野,男,讲师、硕士生导师。
1983年11月生,2005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信号处理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4年,在北京理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至今,任教于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国家973、863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多项横向合作项目。出版论著一本,在IEEE等学术期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目前主要研究领域:协作通信、全双工通信、物联网、卫星通信等。
王晓湘,女,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8年北京理工大学博士毕业,2001至2002年奥地利维也纳理工大学移动通信研究中心访问学者。1998年至今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工作。正在承担国家863项目“新型宽带无线网络多用户协作传输关键技术研究”,“无线协作广播/组播的多级传输与冲突控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虚拟多天线的协作广播”等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和企业合作技术开发项目“智能通信干扰模拟器”等,在LTE、协作通信、MIMO-OFDM、协作定位等研究领域发表论文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研究方向为:宽带移动通信与网络融合,信息与通信理论,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等。Email:cpwang@bupt.edu.cn。
望育梅,女,讲师,硕士生导师。
2004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近来的研究领域包括:无线通信中的分布式信号处理与多媒体通信理论,网络通信理论与跨层优化。曾于2002年在日本横须贺NTTDoCoMo研究院做海外实习研究,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美国Lehigh大学进行访问研究。近年来发表SCI/EI检索论文40多篇,出版信息通信类教材和专著6部,主持和参加各类科研项目20多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多项。
吴晓非,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1968年出生。
工作于信通院先进网络技术实验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6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师从周炯槃先生。此后一直工作于信息工程学院。目前主要研究复杂网络,移动通信和IPQOS领域。
徐文波,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0年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从事科学教研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以及多项企业合作项目。已发表SCI检索论文12篇、EI检索论文23篇,出版专著2部,申请专利7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信号处理、智能硬件。电子邮件:xuwb@bupt.edu.cn。
许文俊,男,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前任教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担任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秘书。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参与人员正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多项企业合作项目。近年来在国内外主要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SCI/EI检索论文近100篇,申请国家专利30余项,参与科研项目近40项。主要研究方向为:5G通信网络、绿色通信网络、认知无线网络以及无线网络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电子邮件:wjxu@bupt.edu.cn。
禹可,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7年出生。
1996年进入北京邮电大学学习,2005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包括通信网理论,移动互联网和应用,互联网流量和行为分析,网络仿真和测试。2011年2月至8月受欧盟“玛丽·居里”行动计划资助,赴挪威阿格德尔大学(UniversityofAgder)访学。2015年5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ofIllinoisatChicago)访学。近年来,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参加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以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华为等公司的创新科研项目,参与编写教材3部,发表论文30余篇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
张鸿涛,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年获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融合,移动互联网及应用。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多项企业资助项目。在国际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第一作者完成3本教材及5本译著。邮箱:htzhang@bupt.edu.cn。
朱孔林,男,讲师,硕士生导师。
1985年生,2014年于德国哥廷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4年-2008年就读北方工业大学和美国南方州立理工大学,并获双学士学位;于2009年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硕士学位。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欧盟FP7,玛丽居里等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发表论文十余篇。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社交网络的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架构和数据处理、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车联网数据传输等。
扫码关注
考研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