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研招新闻 来源:大白新闻 2017-08-14 相关院校:北京大学
近日,北京大学官网“现任领导”一栏发生变化。有媒体报道称,包括1位党委副书记和4位副校长在内的5位党政领导履新。至此,北京大学副校长共有7人,包括2名50后、4名60后和1名70后。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履新的5人中,1979年5月出生的准“80后”陈宝剑跻身北大党委常委、副校长之列。此外,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也同时履新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之职。
5人履新北大党政领导
大白新闻从北京大学官网看到,目前北京大学“现任领导”一栏中,共有党政领导13人。这13人分别是——
党委书记:郝平;党委副书记:林建华;常务副书记:于鸿君;党委副书记:安钰峰、叶静漪、刘玉村;纪委书记:安钰峰;党委常委:郝平、林建华、于鸿君、安钰峰、叶静漪、刘玉村、高松、詹启敏、王博、龚旗煌、陈宝剑;校长:林建华;副校长:高松、王仰麟、田刚、詹启敏、王博、龚旗煌、陈宝剑。
其中,有媒体报道称:此次北京大学官网“现任领导”一栏发生变化,包括1位党委副书记和4位副校长在内的5位党政领导履新。这5人分别是:刘玉村任校党委副书记,詹启敏(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博、龚旗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宝剑获任副校长。
值得注意的是,1979年5月出生的准“80后”陈宝剑此次跻身北大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宝剑,1979年5月生,2005年7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副研究员。此前任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
此外,同时履新北大党委常委、副校长的还有两位院士——詹启敏(中国工程院院士)、龚旗煌(中国科学院院士)。
詹启敏,1959年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教授、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此前任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龚旗煌,1964年生,北京大学凝聚态(光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此前任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另外,校党委副书记刘玉村出生于1960年6月,此前任北大医学部党委书记。副校长王博,1967年1月生,此前任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社会科学部部长、燕京学堂副院长(兼)、哲学系宗教学系主任。
准“80后”陈宝剑
据悉,此次履新北大副校长的陈宝剑,此前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曾获“2007—2008年北京高校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当时陈宝剑任北大社会学系团委书记兼社会学系2007硕士生班辅导员。
当时,为了增进所带班级内部的交流学习,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和通知,陈宝剑指导2007级硕士生班设立了公共邮箱,作为支部的网络交流平台,并要求学生及时将自己的邮箱加入公共邮箱的通讯录,并登录或访问校内网的支部页面进行报到。
2008年,全国首届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陈宝剑在论坛上介绍了北大从点到面、点面结合的“森林单树法”人才培养新模式,赢得了一片掌声。“现在大学生都是‘80后’、‘90后’,很多辅导员也是‘80后’,如果辅导员工作不创新,很难有效果。”陈宝剑说。
2012年12月,时任北大房地产管理部部长的陈宝剑履新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此前,曾有声音质疑北大校长助理过多。对此,北大回应,校长助理是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的服务性岗位,他们本身或是某个院系的教授,或是某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此外,大白新闻还发现,北京大学还曾专门对此表示,校长助理的设置不同于其他国家行政机关的“部长助理”职位,职位的设立并不占用专门的行政资源和岗位级别,也并非所谓的“校级领导”。
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
北京大学医学部官网公开资料显示:詹启敏,男,汉族,1959年1月生于江西乐平市,祖籍江西婺源。1975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首席专家,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
据悉,其长期致力于肿瘤分子生物学和肿瘤转化医学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发现和系统揭示了细胞周期监测点关键蛋白的作用和机制,阐明多个重要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在细胞癌变和肿瘤诊断与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
近年来,在基因组水平全面系统的揭示了食管癌的遗传突变背景,为了解食管癌的发病机理、寻找食管鳞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确定研发临床治疗的药物靶点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曾应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120余次,11次担任国际(双边)会议共同主席。
中国科学院院士龚旗煌
龚旗煌,男,1964年生,汉族,中共党员,福建省莆田市人。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9年获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中英联合培养)。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现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曾长期从事非线性光学前沿与时空小尺度光学研究。提出通过电荷快速转移获得超快响应和大系数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新方法,实现了高性能超快低阈值全光开关;开拓飞秒/纳米时空高分辨光学测量,实现纳微结构超快光调控及电子态的人工调控。
据悉,其共发表论文2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4项,在纳米光子学会议、非线性光学材料与器件会议等国际重要系列会议作邀请报告40余次。现任《中国科学G报》常务副主编,《科学通报》和《物理学报》副主编;美国光学学会和英国物理学会Fellow等职。
扫码关注
考研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