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 - 话题

2011年考研政治冲刺复习:国民党政府
查看(1085) 回复(0)
maxmin
  • 积分:210
  • 注册于:2010-08-11
发表于 2010-12-24 22:21
楼主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解放军总兵力上升(127万人增加为195万人),国民党总兵力下降(430万人下降为373万人)。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也有很大改善。

冲刺备考

    ★ 2011年研究生考试冲刺专题

    ★ 2011年1月学历考试免费短信提醒

    ★ 2011年考研英语作文预测及答案

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不等完全粉碎敌人的战略进攻,不等解放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立刻将主力打到外线去,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

战略进攻的标志是三路大军挺进中原,1947年6月底,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实施中央突破,千里跃进大别山;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三路大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迫使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各个战场上的攻势作战,构成了人民解放军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

(二)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标志中国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这个口号的提出,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和全国人民的斗志。

1947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到1947年底,战争主要在国统区进行。国民党军队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全面防守。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

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一)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

在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同时,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在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之后,为了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进一步激发他们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个大纲指引着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亿万农民群众,将自己的力量汇入民主革命的洪流。

(二)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

全国土地会议以后,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土地制度改革(习惯称土改)运动的热潮。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明了土地改革总路线:即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毛泽东在十二月会议还提出两条基本原则:

一条是满足贫雇农的要求,一条是必须坚决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土地制度改革的意义:

① 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到1948年秋,一亿人口的解放区消灭了封建生产关系。广大农民分得土地并在政治上获得翻身以后,其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在“保田参军”的口号下,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加人民军队,农民在物资后勤上支持共产党。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的支援。

② 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解决了土地问题的农民,深感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代表者,积极支持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这就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一)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也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加深的原因:

第一,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把变“接收”为“劫收”,打发“胜利财”,从而使更多的民众期望破灭。

第二,国民党统治集团违反广大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愿望,坚持独裁、内战政策,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使之在政治上迅速失去人心。

第三,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地发行纸币。恶性通货膨胀引起物价飞涨,使人民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洗劫,使民族工商业走向破产。国民党统治区的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国民经济遭遇深刻的危机。1947年,各地饥民达1亿人以上公教人员和学生群众的生活也陷入极度的困境。置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的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

(二)学生运动的高涨

针对国民党当局积极从事内战的准备,1945年底,昆明学生发动了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主要口号的一二。一运动。这个运动扩展到了许多城市。

1946年12月30日,为抗议驻华美军强暴北京大学女学生,北平学生高喊“抗议美军暴行!美军退出中国!”的口号,举行示威游行。抗议驻华美军暴行的运动(史称抗暴运动或“一二·三○运动”)由此掀起。12天内,抗暴运动扩展到14个省26个城市,参与的学生达50几万人。

1947年5月20日,南京、北平等地爆发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史称“五·二○运动”)。随后,这个运动迅速扩大到上海、杭州、武汉、广州等60多个大、中城市,和各阶层人民的斗争汇合到了一起。以此为标志,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

1947年10月以后,学生运动的主要口号便由“反饥饿、反内战”改为“反饥饿、反迫害”了。

(三)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

1946年6月23日,以马叙伦为首的上海人民和平请愿团到达南京下关车站,遭到国民党特务围攻毒打,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下关惨案。

1947年间,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中,先后有120万工人举行罢工,城市居民有“抢米”风潮。在农村,农民不断掀起反抗国民党当局抓丁、征粮、征税的浪潮。

台湾“二·二八”起义: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人民为反抗国民党当局的暴政、抗议反动军警屠杀市民,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遭国民党军警镇压。之后,台湾各地汉族、高山族人民夺取武器,举行起义, 3月14日起义失败。起义虽失败,它是全国人民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事实表明,国民党政府在军事上、政治战线上都打了败仗。这个政府已经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四、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中国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它是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八个民主党派多数成立于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主要是: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1947秋年成立,领导人:宋庆龄、李济深。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1941年3月成立,由原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名而来。领导人:黄炎培、张澜。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1945年12月成立,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以及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发起。创建人:黄炎培、胡厥文等。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1945年12月成立,以文化教育出版界知识分子为主,还有一部分工商界爱国人士。领导人:马叙伦。

九三学社。1956年5月4日正式成立,领导人:许德珩等。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二二八起义失败后,有台湾爱国人士于1947年11月发起成立。领导人:谢雪红

以上六个民主党派成立于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农工民主党(亦称“第三党”)。 1947年2月3日,由原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30年11月成立)改名而来。领导人:章伯钧。

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1925年10月,由华侨在美洲旧金山成立致公党总部,领导人:李济深、陈其尤。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形成的基础

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从抗战后期就开始了,并贯穿整个解放战争时期,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各民主党派的政纲不仅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一致,这是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致拥护中共提出的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这个政治声明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同年春,毛泽东在同有关人士谈话时提出,民主党派应“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民主党派参加新政协并将在新中国参政,标志着民主党派地位的根本变化。它们不再是旧中国反动政权下的在野党,而成为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参加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共产党一道担负起管理国家和建设国家的历史重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五、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在1921年至1949年,中国社会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他们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后形成为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有时称顽固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主张继续实行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坚持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主张是: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尽管有三种建国方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如何认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国内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较量。(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建国方案背离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因为:帝国主义不容许;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使得它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它们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其建国方案是: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三)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尽管有三种建国方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但实际上,中国人民可选择的方案只有两种,即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和人民共和国,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为什么行不通?

第一,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来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不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①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它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② 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

③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

④ 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多数工厂没有现代化的机器设备,为手工业工场。

⑤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民族资产阶级也就不敢提出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政治纲领,从而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去动员和组织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的力量。

上述情况,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重性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革命性,进步性;软弱性,妥协性),决定了他们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国主义和反官僚军阀政府的革命,可以成为革命的一种力量,成为无产阶级的同盟军,表现出一定的革命性;另一个方面,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参加革命,不能建立起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将革命进行到底。所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第二,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来看,帝国主义侵略列强不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列强来中国是为了掠夺中国,发展它们自己的资本主义。对于它们来说,政治上、经济上不独立的中国,乃是理想的倾销商品的市场、投资的场所与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如果中国成为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就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与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这是他们不能容忍的。它们既不愿意失去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更不愿意看到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成为它们的竞争对手。正因为如此,“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五四以来的情况,仍然如此。

第三,从中国的革命形势来看,国民党当局不允许任何阻止其一党专政的力量存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曾经鼓吹中间路线。中间路线的鼓吹者主张: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在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主义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主义横行。而实行的方法,则是走和平的改良道路。他们所提倡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他们所主张的,实质上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中国在战后面临的是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尖锐斗争。客观形势决定了人们没有走中间路线的余地。持有中间路线想法的人们一接触到实际斗争,尤其是内战重起,就使他们只能在靠近共产党或靠近国民党中选择道路,而不能有其他道路。历史已经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回复话题
上传/修改头像

中国哪个名族人口最多?

考研论坛提示:
1、请勿发布个人联系方式或询问他人联系方式,包括QQ和手机等。
2、未经允许不得发布任何资料出售、招生中介等广告信息。
3、如果发布了涉及以上内容的话题或跟帖,您在考研网的注册账户可能被禁用。

网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业务 | 帮助信息
©1998-2015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考研网-联系地址:上海市邮政信箱088-014号 邮编:200092 Tel & Fax:021 - 5589 1949 沪ICP备1201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