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专业深度解析:生命科学专业深度解析
查看(803) 回复(0) |
|
maxmin
|
发表于 2010-10-11 23:50
楼主
进入21世纪,生物技术产业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当今高技术产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2001年美国生物科技投资占到风险投资总额的11%。欧盟已成立生物技术委员会,继第四个研究开发框架计划对生物技术研究大量投资后,又在第五个研究开发框架计划中专门制定了“生命科学计划”,进一步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努力。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把发展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及相关产业作为赢得未来竞争的战略选择。
由此可见,生命科学行业是近年来各国竞相支持的行业,我国也不例外。虽然我国在该行业的起步较晚,但近些年发展迅速,生命科学有望成为国家未来的主导行业,其前景一片光明。下面,万学海文将提供以下该专业的相关数据分析,供各位感兴趣的同学参考之用。 一、相关专业介绍: (一)生态学[071012] 本学科专业主要致力于培养从事绿洲生态、生态工程和农业生态科研与教学的高层次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 生态数学、现代生态学、生态系统分析和模拟、植物生理专题、植物生化专题、生态工程、景观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农业物料物理特性、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多元统计、作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等。 主要研究方向: 1、数量生态与生物多样性 目的:研究数量分析方法及应用,分析生物多样性变化。 内容:数量分类与排序、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植被生态与建设 绿洲生态学:本研究方向的重点在于通过绿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要素的调整,构架绿洲不同等级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以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实现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本方向的特色在于以景观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原理为理论基础,构建绿洲生态系统建设的理论,更新或提升防护林建设理论,建立绿洲生态系统建设的技术体系,为绿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植物生理生态 目的:研究植物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机理和功能影响特点。 内容:树、草种生理生态研究;农作物生理生态研究;珍稀和濒危植物生理生态研究 农业生态: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农业生态学要揭示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规律、功能运转规律、输入输出构成规律、效益与效率提高规律、系统调控规律、系统演变规律等。在应用研究方面,农业生态学为生态农业建设、农村可持续发展、健康安全食品生产、开展现状评价、诊断和预测,提供农业优化模式和工程设计,并对配套的技术和政策提供建议。 3、黄土高原生态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区域生态及其治理的理论与技术。 内容简介:黄土高原整治理论与技术;自然环境与生态经济;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 生态工程:本研究方向就是以干旱区生态工程为载体,以生态技术的更新为手段,以生态与经济的有效融合为目标,建立并逐步完善干旱区生态工程建设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干旱区生态工程建设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建立,能有效的丰富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理论,对于推动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的步伐,实现“山川秀美”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 本学科主要致力于培养高等医药院校和医药卫生研究机构中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临床检验和科学研究人才的后备力量。 主要课程设置: 蛋白质生物化学、酶学、核酸生物化学、植物生物化学、生物膜概论、代谢调节、仪器分析、FORTRAN、同位素示踪技术、高级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研究技术、物理化学、分子遗传学、微生物工程、生物化学工程、酶工程、电镜技术、高级微生物等。 主要研究方向: 1、酶化学及酶制剂的研究: 研究纤维素酶的产业化及其应用;研究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酶学性质,及其产业化。 2、农业生物化学研究: 研究土壤生物化学作物生理生化,为高产优质的栽培和育种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技术。 3、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 研究作物的DNA物理图谱,开展转基因植物和研究。揭示生命的本质,研究蛋白质和核酸基因工程在农业的应用。 (三)动物学[071002]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动物学、遗传学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及与动物学研究领域有关的现代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的高级专门人才。硕士毕业生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设计部门及国家、地方行政部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设置: 细胞及分子生物学、保护生物学、动物生态学、动物地理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及保护地管理、应用数学与SPSS、动物分类方法和原理、脊椎动物分类学、岩溶洞穴动物研究方法、动物保护概论、分子系统学原理与方法、动物行为学、昆虫生物学、孢子植物学、现代实验技术等。 主要研究方向: 1、洞穴动物方向: 主要研究喀斯特动物物种丰富度和多度、群落结构和分布、喀斯特洞穴动物的起源和演化及与洞穴环境和地质历史的关系等,此外,还要研究珍稀濒危洞穴动物及其保护。该研究方向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目前处于国内研究的领先水平。 2、动物遗传方向: 研究动物的遗传与进化,根据动物染色体的数目、结构、片段同源性比较,大分子蛋白(酶)比较,DNA片段和序列比较来探讨动物的系统起源和演化,重建重要动物类群的进化树;研究喀斯特动物和贵州省特有和珍稀动物的遗传多样性,为其保护和种群扩大提供基础资料。 (四)微生物学[071005]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坚实的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术,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且具有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教学、管理和指导生产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 高级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代谢调控、近代微生物研究技术、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固氮调控机制、微生物药物学、分子生态学(Molecular Ecology)、酶工程原理与技术、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细胞工程技术、高级动物生物化学、基因工程原理、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等。 主要研究方向: 1、微生物基因工程: 对微生物进行遗传学研究和构建优良生产菌株。 内容: 1)采用代谢缺陷型分析、基因分析、示踪原子测定等技术进行微生物遗传学研究,并应用诱变、杂交、原生质体融合手段进行生产菌株的育种。 2)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分离、克隆各种细胞因子的基因,构建基因工程菌。研究这些基因在重组菌中的高效表达,开发基因工程各类产物。 2、发酵工程: 进行发酵工程理论研究和发酵设备及生产工艺的研究,把生物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内容: 1)以微生物、动植物细胞为生物作用剂,进行发酵动力学、发酵过程管理工艺、下游加工工艺、发酵设备及发酵工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研究。 2)进行多聚羟基烷酸、益生菌、苹果酸、L-核糖等产品的发酵生产工艺与推广应用研究。 3)采用现代微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入进行汾酒、山西老陈醋名牌传统酿造产品生产工艺的发掘、规范与创新研究。 3、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研究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开发和利用微生物资源。 内容: 1)研究微生物资源的种类和分布、群落结构;对在医学、轻工、农业、生物工程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微生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探索利用微生物资源的新方法和新理论。 2)摸清我国光合细菌的分布状况,建立我国光合细菌保藏中心,并继续进行光合细菌在医药、工业、农业方面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4、环境保护生物技术 为了发挥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进一步搞好环境保护。 内容: 1)利用微生物提高降解工业废水中有毒有害有机物的功效,净化环境。目前主要开展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具有降酚能力的细菌,分析其遗传背景,构建多功能工程菌。 2)利用光合细菌与厌氧菌继续进行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处理工艺与机理研究。 二、生命科学相关专业SWOT分析: (一)优势 1、社会认可度高,对本专业有较高期望; 2、知识范围广,生物学基础强,工科知识扎实,二者有机结合; 3、基础扎实,应用广泛,可以很容易的转到生物科学方向或其他相关应用专业,比如食品科学,制药科学; 4、理性思维强,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注重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进行独立课题实验,并提交专业论文; (二)劣势 专业课设置不是很成熟,各学校参差不齐;生物科学专业课和工科知识学习均深度有限;所要求的科目较多,课业较重,想要学好学精必须投入大量精力,所以课余时间不是很充足;本科毕业工作前景不是十分明朗,相关就业领域要求更高学历 (三)机遇 1、培养高级科研和技术人才学科,出国比例大,各大有名高校都十分注重其发展; 2、专业适用面广,易转专业,可以进一步学习上游的生命科学,也可以学习下游的实用工程学科。 3、就业领域广泛,比如制药,食品,科研,或技术开发等; 4、把先进高端的生命科学和应用联系起来,是非常火的专业,前景十分看好 (四)挑战 相对专业要求更高学历,本科毕业后工作相对难找,为此很多学生进一步深造学习,就业的一般从事层次较低的技术工作或干脆放弃本专业而转行如果有志与从事相关科研工作,需要培养扎实的钻研探索精神,并注重锻炼动手能力,进一步深造学习,定会成为该方面的高级科学人才。 一般说来,由于生命科学属于综合交叉发展学科,且与应用有紧密的结合,国外很多著名大学都很注意其发展,所以出国深造机遇很大,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转向学习生命科学,这方面在国外有更先进的发展研究,我国的著名高校一般都与国外大学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会推荐此类专业的很多学生出国学习如果转专业学习与工程联系紧密的学科,如食品发酵等,荷兰,日本等国家也是比较理想的去处。 三、重点院校推荐: 1、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893年武汉大学建校之初设立的培养博物学人才的格致学部,1922年成立生物学系,1978年成立病毒学系, 1992年生物学系、病毒学系和生物工程中心合并成立生命科学学院。经过历代师生员工的努力,特别是一批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生物学家,如汤佩松、何定杰、钟心煊、张挺、高尚荫、孙祥钟、余先觉、吴熙载、杨弘远、田波、朱英国等在此辛勤耕耘,使学院成为学科门类齐全,综合实力较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学院。长期以来,学院形成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优良院风和学风。 学院现设六个系(植物学与动物学系、微生物学系、病毒学系、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遗传学系、生物化学系)和两个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共享设备中心),建有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梁子湖淡水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植物生物技术与遗传资源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研究基地,拥有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动植物标本馆。 学院现有教职工164人(其中教师9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8名(含特聘教授5名、讲座教授3名),珞珈学者5名(含特聘教授4名,讲座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名,国家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湖北省创新团队3个,教授51人(含博士生导师 49人),副教授34人。学院每年招生博士生约100名,硕士生160名,本科生约150名。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全国首批生物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湖北省一级学科优势学科,1993年获准建立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2 年获准建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病毒的感染与控制、植物与动物的发育生物学两个项目为国家“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面向农业、医学和环境重大问题的生物学研究项目为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项目;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与动物发育生物学创新平台是国家 “985工程”二期建设的两个科技创新平台;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武汉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微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命科学导论等5门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分子生物学课程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人才模式创新实验区,生物科学专业获批为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3项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 生科院具有一流的仪器设备和研究条件,包括质谱分析仪、电子显微镜、蛋白质互作分析仪、膜片钳、高通量序列分析仪、微量热分析仪、超速离心机等大型仪器。生科院拥有2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实验与教学大楼,建有全国高校中第一家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P3实验室)和细胞和微生物材料保存量亚洲第一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作为研究型学院,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一直秉承追求卓越的办院宗旨,提供一流的教学服务,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研究。生科院的毕业生以其素质高、基础厚、创新性强赢得海内外的赞誉,很多人已经成为欧美主要大学的终身教授。生科院具有从事创新研究的优良传统,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原生物系汤佩松教授就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和Science不断发表学术论文;我院杨弘远院士八十年代创立的植物离体受精技术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学院又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众多在欧美国家学有所成的年轻学者加入到生科院建设的行列,学院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近年来主持3项国家“973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系列研究论文,学术成果不断获得重要奖项,如杨弘远院士主持的“植物性细胞、受精及胚胎发生离体操作系统的创建与实验生物学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4)、朱英国院士主持的“中国水稻农家品种马尾粘败育株发现与马协CMS(马协A)选育和利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3)。目前全院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和不断进取的姿态,励精图治,发奋图强,为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的进步、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武汉大学的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2、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中心任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造就专业型人才,使其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能够开展教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骨干力量。科学研究的目标是推进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注重有应用价值的成果。 学院的工作以科研和教学人员为主导,以行政后勤人员为辅助。学院行政工作的重点是以较高的效率服务于师生和科研人员,共同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而努力。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前身来源于三部分:1923年成立的燕京大学生物系、1925年成立的北京大学生物学系、1926年成立的清华大学生物系。它们于 1952年合并成立北京大学生物学系。 出自现代遗传学奠基人摩尔根(Thomas H. Morgan)教授实验室的三位研究生影响了北大生物系及其前身,他们是:1923年至1950年任教于燕京大学的Alice M. Boring教授、先后在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任教的李汝祺教授和先后在燕京大学和厦门大学任教的陈子英教授。其中,1926年在摩尔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的第一位中国学生李汝祺长期在燕园任教,为我国遗传学奠基人之一。 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北大从最早设置的动物学和植物学专业到50年代初设立了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和动物遗传学专业。1956年以后率先在国内建立了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专业,1980年代又先后建立了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环境生物学及生态学专业,1993年设立了生物技术专业。1993年生物学系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学院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重点学科和8个博士学科点。 学院现有500多名本科生和450多名研究生。本科生的培养前三年以课堂教学为主,最后一年以实践研究为主。研究生分布在各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线实验室里,开展研究工作。 学院希望提供有深度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充分发挥出其潜力,使有能力和动力的学生成为国际生命科学界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力量。我们的毕业生中,既有在海内外生命科学界作出优秀研究的科学家,也有在其它行业颇有成就的专业人士。 学院要求教授们尊重自己的学生,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及科研课题;师生互相尊重、互相激励;支持本科生到兄弟大学、科学院的研究所或其它研究机构开展研究实践。 学院现有约50个实验室,研究领域涉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行为科学、生物信息学、进化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生态学等。 学院致力于建设一种既能获得智力刺激、同时又可保持愉悦心情的文化环境,鼓励大家开展意义深远和创新性强的科学研究,并做出重要发现。 |
回复话题 |
||
上传/修改头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