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处于事业成长期的导师“性价比”更高
查看(381) 回复(0) |
|
kun1023
|
发表于 2016-02-28 10:59
楼主
每年联系院长等有行政级别的导师或者是“大牛”的考生都非常多,如何才能找到那种今后能帮助自己的老师?甘源说,目前“性价比”较高的做法是挑那种年富力强、有一定海外研究背景、正处于事业成长期的导师,他们尚未“功成名就”,科研的任务压力也大,有很强的自我提升动机,学生跟着他,成长机会自然不会少。 原则上看导师和学生是双向选择,在但实际招考中扎堆现象严重,考生都心仪院长和“大牛”,原因不言自明。类似法学、经济、管理等偏社会实践性的学科,导师名气够大,对学生未来的就业确实有“更实惠”的影响,导师所参与的项目多、规格高,读研阶段可能就取得全职工作一样的实践机会。但与此相伴的则可能是导师行政事务繁多,常年在国外,奔走于各种学术会议和项目之中,可以分摊到每个学生那里的精力少得可怜,在事实中造成了“看起来很美”的现象。如果是理学、文学、农学、史学、哲学等更偏理论的学科,则需要看考生未来的就业方向,是扎根本专业搞理论搞科研,还是只是拿学历当跳板。如果是前者,追随“大家”意义很大,如果是后者,则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初试和复试加权后的成绩是决定能跟随什么样导师的关键,这中间,挑选导师的主观意愿在残酷的竞争中往往表现得没那么重要。“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从就业的角度看,导师可以在步入社会的第一步给学生资源和指导,而未来发展得怎么样,更多看学生个人的造化,所以导师自身严谨、专注、务实的修为,对学生的影响才是终生的。 |
回复话题 |
||
上传/修改头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