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名校就一定十全十美吗?
查看(402) 回复(0) |
|
喇叭花
|
发表于 2016-10-17 10:42
楼主
名校也有弱势学科
并不是名牌大学的所有专业都是最好的。在一些综合性的知名大学中,有些非传统、非强势的专业是随着学校的发展和招生规模的扩大而增设的。这些新增设的专业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方面不一定强过普通院校,不少普通院校的某些专业是优势学科,在该学科领域中占有很高位置。 名校同样存在就业竞争压力 就业,应该是学生最为关注的,而名校的就业率并非100%。知名企业在招聘人才时,虽然设置了985和211院校的招聘关卡,但他们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事实上,并不是每个名牌院校毕业的学生都具备充分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自身的能力也很重要。 名校并非所有人都适合 在选择专业和院校之前,考生一定要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做客观地分析,理性评判自己的学习能力,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切忌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也不要因为贪图名校带来的“荣耀”而盲目“追热”。全面认识名校,客观评价自己,同学们会发现提升自身内在的含金量,远远高于名校赋予的光环! 名牌扎堆现象 名牌大学实力雄厚,声名显赫,这吸引了大量考生集中报考,直接导致报名人数多,竞争激烈。一些知名大学分数线水涨船高,录取比率低,导致大批报考者落榜或选择调剂。 名校保研率连年攀升 “升研”通道被挤压 “我在对保研生和统考生的面试中发现,本校本专业保研生在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方面更胜一筹,他们在校期间获得的专业滋养更多。” 这位教授指出,一些统考生考研的功利性太强,有的又绕到“为了更好找工作”的怪圈中来,仅靠集中精力准备几门科目考高分。 除了二三本院校的“升研”通道被挤压,在高校内部,不同学院之间的保研比例也受到质疑。“每个高考考上名校的学生都很优秀,为什么要分三六九等,基地班就有资格获得超出普通班的保研比例?” “效率与公平完全可以兼顾。”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保研应该消除学校歧视,给每所本科院校毕业生平等的申请机会,而不仅是“一本”院校的福利,这就需要大学建立明晰的评价体系。相对来说,我国大学的多元评价体系还不成熟,尤其是学校的自主评价部分,总给人随意之感。 推免生比例增高 名校考研大门是否越开越小 每年考研之前,已经有部分本科生经由推荐免试(以下称推免)成为一名准研究生。 进了二三本院校就难有保研资格 记者登录北京大学等四所国内知名高校研究生院的官方网站,发现,不少专业的研究生推免数量占到招生总额的一半,有些理工科专业的比重达到70%~80%。 依照各高校公开的数据,这些知名高校的硕士生推免数量在整个招生总额的比重有一定的上升趋势,即张艳冲所说的“统考变窄”。 推免生比例没有具体限制 “优中选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推免生的质量。”清华大学研招办主任屠中华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正是因为这一点,研招办也会尽可能地尊重院系方的意见而不会进行过多干预,目前也没有对推免生的比重加以限制。 |
回复话题 |
||
上传/修改头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