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名校考研专业课常考知识点(11)
查看(790) 回复(0) |
|
易水竹
|
发表于 2014-12-17 20:02
楼主
生产理论分析的目的在于说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在技术上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 有关生产者的理论假定。微观经济学中的生产者也是指一个个体决策单位,它可以是公司或 个体生产者。通常假定生产者在既定的技术等条件限制下,通过合理选择生产要素投入的种 类和数量,力争实现产量最大或成本最低。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技术水平状况下,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与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经常作为例子的生产函数有固定比例的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替代弹性不变 的生产函数。 一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在假定其他要素投入数量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定义一种生产要素 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根据产量曲线的特征,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确定在平均 产量大于边际产量并且边际产量大于零的范围内。 两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分析所使用的理论工具是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方程。等产量曲线 表示生产同一产量的不同生产要素组合。它具有的斜率为负、两两不相交、凸向原点等特征 ,具有明显的经济涵义。其中,斜率为负表明要素合理投入区应是一种要素在生产中可以代替 另一种要素,凸向原点蕴涵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也经常在理论分析中被用到。等成本 方程表示既定成本下的不同生产要素组合。既定成本下最大产量或既定产量下最小成本的生 产要素组合使得生产者处于均衡,条件为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的价格比,即
〓〓RTS??1,2?=r?1r?2 生产者均衡确定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这一组合与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是一致的。 相应于生产者均衡点的变动,有生产扩展线和价格扩展线的概念。 规模收益问题。生产要素投入比例既定条件下的扩大生产规模是厂商另一方面的决策。随着 规模的扩大,收益的扩大呈现递增、不变和递减三种情形。 (四)成本理论 成本理论分析的目的在于建立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理论。 短期和长期的概念。微观经济学中区分短期和长期依据于进行生产要素调整时间的长短。 短期成本。在短期内,生产者使用的生产要素有可变与不可变之分,因而成本也有固定和可变 之分。相应地,有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不变成本,以及边际总成本、边际可变成 本和边际不变成本的概念。注意:这些成本概念是相对于产量而定义的。 由于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产量、边际成本与边际产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所以根据边际 产量递减规律,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是∪型曲线,并且二者交于平均可 变成本的最低点。 长期成本。在长期中,厂商使用的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所以总成本等于可变成本。相应于长 期总成本,有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的概念。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交于平均 成本的最低点。 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之间的关系。长期总成本和平均成本是相应的短期成本按在短期内不变 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求其最小而得到的,即长期成本是短期成本线的下包络。长期边际成本根 据长期总成本得到,相应于长期总成本与短期总成本从而长期与短期平均成本的切点,长期边 际成本与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相交。 成本与收益分析。厂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决定厂商的最优产量。边际 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是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条件。 |
回复话题 |
||
上传/修改头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