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 话题

2014年中山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分享(转)
查看(645) 回复(0)
ruier123
  • 积分:12839
  • 注册于:2014-05-29
发表于 2014-07-01 19:53
楼主
本人于2014年考入中山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初试427分(数学139,英语82,专业课124,政治82),复试457分,总分884分,以排名第一的成绩终于进入中大的怀抱。从复试完至今已过十日,回想过去的一年怀念那些充实的日子,也感激那些给过我帮助的人。在考研过程中我属于脚步慢但相对扎实的类型,今天想要写下这一年的考研经历带给我的一些东西,希望可以帮助到需要的人。
  不过:如果你认为考研成功之路有捷径可走,那么抱歉你可以不用往下看了,因为你一定会失望。并不是每个成功者都是时时刻刻走在别人前面的人,而是那些在前进队伍中一路坚持从不放弃努力做到更好的人。

一、关于选学校和专业
  给学弟学妹们一个原则:结合自身情况,选择自己踮脚能达到的目标。谁都想考清华北大,但谁都摆脱不了自己已成定局的20年学习历程和学习能力,所以要量力而行。在广泛搜集各学校个专业的信息(包括专业课考试范围及真题、往年分数线、往年录取比例等)的同时,最好是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比如如果你想要回南方,那么就选一所南方的学校(这是我果断选择中大的原因之一)。

二、关于初试
  我于2013年3月份开始考研复习。个人的长项是数学和英语,用心最多的是专业课,花时最少的是政治。下面我分别从数学、英语、专业课和政治四个方面谈谈我的复习过程。

(一)数学
  如果你想考中大或更好的学校,那么最好是在数学上有较好的基础和能力(不用考数学的情况除外),因为名校的专业课一般很难取得140这样的高分,英语和政治也难以和竞争对手拉开太大差距,因此关键在数学。良好的基础+正确的方法+充足的时间=数学高分(140左右是完全可能的)。
  数学是从准备考研的第一天到最后一天都必须放在首位且花时最多的。前面有说我是做什么都比较慢步调的人,数学方面我只做了三件事:教材看一遍,复习全书两遍多,真题一遍多,然后就上考场了。至于660题我买了但是没有时间做了就完全没做,如果大家做完真题之后还有时间在做这个吧。从3月开始一直到5月底我一直在看教材,把大纲范围内的每一页都看了,每一道课后题都在本子上做了一遍。不是说大家都必须在教材上花这么多时间,只是想告诉大家,千万不要有类似于“会的题就跳过,不会的题再多花时间做”的这种想法,因为考研数学一共二十多道题,一部分考的是理论的变换和应用,另一部分考的是你的计算能力是不是够扎实,而我认为考研数学三个小时内想要算得快还要算的准的唯一途径就是在复习过程中,把会的地方重复算,不会的地方先搞明白再重复做,做到什么地步就可以了呢?做到考前的最后一天。
  到6月4号我发了条状态:【满心欢喜地开始做复习全书没看几页就蔫儿了八个字「无边无际没有盼头」】。哈哈现在看来那么纠结的状态放在当时实在太正常不过了,因为大部分人刚开始做全书的时候都是倍受打击的状态,如果你也是那就对了,如果你没有那就更好咯,不过总归是要踏实往后做。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做全书的过程,我属于那种如果遇到一个坎不解决掉就无法往后做的人,所以步调慢,但一直在自己的节奏中。到9月20日终于把复习全书做完了第一遍。当时也喜欢到论坛里看大神们发的帖子,看到的全是诸如“到九月已经把复习全书做了三遍,开始做真题了”的内容,我也被这些东西影响过,心想我这还有救吗看这么慢才刚看完第一遍,但没办法必须硬着头皮往后做。现在回过头来看扑哧一笑的同时还是要告诫学弟学妹们:这种类似的恐慌可以有,但一定不能让外界或别人的状态扰乱了你自己的节奏,并且要及时调整。要知道速度只是考研过程中诸多要素中的一个,无论是复习得快还是慢还是不快不慢都不等于复习得好,只有当你按自己的节奏走到后期做真题的时候,发现自己拿到题有思路能做得下来,那才说明前期的底子打好了。看完第一遍之后,花了十天左右把杨超的强化班视频高数部分看了一遍(感觉不错,推荐大家使用),再进入第二遍,到这个时候感觉就好多了。
  到11月中旬我开始做真题。我建议大家从往年的往近年的做,并且把每一套试题都用作模拟考,而不是练习题,因为做了两遍复习全书之后练习题做得够多了,接下来需要的是训练自己在有限时间内极大发挥的能力。我接下来的二十多天每天上午8点到11点的三个小时用来做真题,做完花半个小时对答案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每做完三套真题就在第四天花一上午的时间用来誊正前面三套题中做错的和没做出来的。到真题做完之后,发现真题错题本和总结特别有用,因为你可以很快发现你的弱项。比如,这个时候我就发现中值定理证明题和求积分是弱项。于是我把复习全书上所有中值定理的证明题全部抄下来分类整理了一遍,又把全书上所有的积分题做了一遍。到最后几天把近三年的真题做了一遍,就上考场了。
  总之,考数学的时候,如果你拿到试卷觉得难那就对了,如果不难那岂不是人人都能拿高分。但你要相信,如果你的基本功够扎实,如果你平时做题的时候善于思考和总结,那么你基本上可以用你积累的方法和能力战胜数学。

(二)英语
  个人认为不一定每天都要像数学一样花很久的时间在英语上,但必须最重要的是日复一日不间断的积累。英语我也只做了三件事:前期通过识记考研单词打下基础,再做张剑的150篇,最后做真题。建议大家在记单词的时候节奏稍微快一点,在做张剑150篇的时候节奏慢一点,做真题的时候节奏再慢点。从六月初到九月,我每天花1-1.5小时做一篇英语阅读理解,先按正常步骤把题做完,再自己精读文章,把不会的单词查实摘抄,把每个句子的大意都搞懂,遇到长难句做下标记(方便后期做翻译的练习)。到九月份开始做真题,争取把每一篇真题都精读通透。十一月开始背作文,背的是新东方;同时利用前期标记的长难句进行翻译的强化训练,利用《新题型30篇》进行新题型的强化训练。到一月初卡时间,模考了一下2013年真题,就上考场了。总之个人不赞成那种早早就把英语真题做了好几遍甚至还背下来的做法,因为真题是最宝贵的资料,一定要放在后期好好研究,通过真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提高答题能力和技巧。
  此外,英语的答题顺序有所讲究。个人建议先做阅读理解4篇(40分),再做作文(30分),再做新题型(10分),再做翻译(10分),最后做完形填空。因为利用前面大部分时间做完70分,剩下的30分就不用考虑后面能不能做得完,因为如果实在没时间了,完形填空还可以通过乱填的方式答完,说不定不会比平均得分率低,当然仅限于实在没时间的情况,否则还是要好好做题,分分必争。不过以上只是建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方法合理安排,怎么舒服怎么来。(三)政治
  政治是我花时间最少的科目,算是验证了那句“政治是考研中投资回报率最高的科目”。我到10月末才考试复习政治,我的方法是:单选多选从面到点;问答题从框架到试卷。面是指的大纲解析,政治复习的第一步应该是把大纲解析从头到尾过一遍,速度可以稍快些;点指的是风中劲草这本资料,个人认为这是最适合用来识记单选多选的资料,可以多过几遍,这样选择题基本上就没问题了。框架指的是肖秀荣的《命题人考点预测(背诵版)》,至少要背一遍;试卷指的是11月份会出版的肖秀荣《最后四套卷》,任汝芬的《最后四套卷》,到考前会有各种考研机构到这八套卷上押题,大家不要迷信这些所谓押题,但建议大家把这最后八套卷的所有选择题都记住,所有答题的答案概要都背下来。准备政治的过程是个相对慌乱的过程,以为考试范围广而准备时间相对有限,并且资料繁多,但大家一定要顶住,选取自己中意的资料进行背诵,多背一些是一些,并且尽量将自己背过的加以整理,比如同一个题在不同的资料上看到不同的答案,这是你可以将这些答案稍加整理,可以用关键词句的方法将答案框架背下来,反问自己如果考试考同样的题你会答吗?如果会那就可以了。
  此外,考研政治在答题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几点。第一,选择题不确定的尽量在做第一遍的时候就把你认为对的答案选下来并且不要在交卷之前再去改答案,因为刚开考是是你头脑最清晰的时候,而交卷前你的大脑已经是疲惫状态,很容易改错答案,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改正前面粗心选错的答案。第二,大题在看清题目问什么之后,如果实在没有思路,那么你可以在文章中抄取相关材料,因为评卷时是按关键词算分的。第三,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出现写不完的状况。

(四)专业课
  前面有提到,如果你想考名校,那么你要做好心理准备,那就是专业课一般难以得高分。大家应该尽早把相关教材和资料买好,并且把往年真题(中大研究生网站上都有)打印出来。中大企管专业课包括微观经济学和管理学,参考教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八版)》、毛蕴诗《管理学原理(第五版)》;参考资料圣才考研网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个人认为管理学侧重识记,可以放到后期进行复习;而微观经济学则同样是不容小觑的一门。
  我是从七月份开始看的微经,从范里安的教材开始,一天看一讲,并做一讲的笔记。到九月末把范里安看完第一遍,笔记做了一百多页,然后对照笔记把高鸿业的版本看了一遍,加深印象的同时查漏补缺。但由于高鸿业的版本是基础教材相对简单,而范里安的版本属于中级教材相对较难,所以建议大家先从高鸿业入手,再看范里安,这样可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十月中旬开始做圣才的资料,把资料上出现的但范里安上没有的名词解释标记下来,简答题简单看看,论述题掌握思想,计算题要认真做。到十一月上旬我花了一个星期整理了一遍名词解释,包括:笔记上出现的也就是范里安教材上的所有名词解释、圣才资料上标记的、以及往年真题中考过的所有名词解释,加起来一共有一百多个。当时想一百多个覆盖五个应该不成问题了,果然考试的时候四对名词解释都是我有整理过的,印象特别深的包括“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因为整理的时候刚好在想这种范里安教材上没出现的会不会考,结果还真的会考。所以在这里建议大家,如果看了几本不同的微经教材,几本思想应该是一致的,那么应该把不同版本中出现的所有名词解释都注意一下,避免在不该丢分的地方丢分。到十二月初我开始做真题,名词解释已经整理过所以就没有做了,直接做大题,把不会的用本子抄录,有的题甚至无法找到标准答案。所以在考试中除名词解释之外的题基本上是你没有见过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合理运用你掌握的经济学理论进行答题。做完真题我只剩二十多天的时间了,最后又回归到范里安的教材,把重心放在温习基础上,从后往前,先看市场失灵部分,再看博弈论,再看寡头垄断部分,再看前面的经济学理论。最后几天把真题再看了一眼就上考场了。下面说说管理学,管理学就是在掌握管理学基本思想的基础之上言之有理、条理清晰地答出自己的观点即可。由于我本科学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与管理学接触相对较多,加上前期和中期的重心放在了数学和经济学上,所以直到10月1日才开始复习管理学,一共过了四遍:第一遍是看书做笔记,我的笔记其实约等于抄书,依旧是知识框架加核心知识点。我发现用抄这种笨方法却真真正正帮了我很多,其实往往很多时候就是这种笨方法能帮你成大事。到十一月中旬才抄完一遍,虽然慢,但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所以第二遍结合笔记背书时候感觉好了很多,基本框架和大概思想都已经明了,只要记住表达和相似概念的区分即可。到十二月开始做真题,最后一个月的时间特别宝贵,所以对每道题我只写下了答题要点,但都有认真思考并分析出题人考察的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标识在了自己的笔记上(标记了之后你会发现有的点会重复考,有的点却几乎没有考过,比如第八章团体行为基础),有的题还有和同样要考管理学的研友讨论过。管理学的真题也几乎是没有标准答案可言的,还是那八个字:言之有理、条理清晰。第四遍就是结合笔记及往年考点再背一遍并且理清框架。过完这四遍就上考场了。

三、关于复试
  中大的复试总分也是500分,今年进企管复试的有16人,最终录取结果以初试复试分数加总录取前8名。一改往年分组群面的方式,中大今年采取的是分专业单面。具体流程如下:4月8日上午报到,下午专业课笔试;4月9日上午面试;4月10日下午出最终成绩和录取结果。
  先说笔试。今年没有英语笔试,只有专业课笔试,两个小时四道题,25分一道总分100分,除了第一题“公司的使命和愿景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之外的三道题都是《战略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教材上的知识点。
  再说面试。今年面试分两轮,一轮专业课面试,一轮外语能力面试,总分400分。专业课面试每个人7分钟左右,面试官是四个男老师。先抽两道专业课题,选取其中一道回答,我今年抽到是”实行不相关多元化应采用的组织结构是什么?“和一道完全没有见到过的题;再回答老师的补充提问,我被问到了”公司战略和组织结构的关系是什么?哪个决定哪个?“”你认为和其他考生相比,列举两个你的优势和竞争力。“”你本科学的是人力资源管理,请你列举一个在HRM任一领域内一个成功实践的案例“。当你答完这些问题就结束了。接下来是英语能力面试,每个人5分钟左右,面试官是两个老师,一男一女。完全没有往年的自我介绍环节,所以大家准备的自我介绍都没有用上,一进去直接抽一道题,是用英文表述的专业问题,我抽到的题大意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多元化战略?“由于事先完全不知道今年会有这样的面试环节,所以根本无从准备,表达得也不是很好。但是考官很nice,只要你克制住紧张情绪,尽量分点答题,把关键词答出来就可以,考官不会在英语上太为难考生,甚至中间还会帮你理思路和做总结。答完问老师会问你的本科院校和专业等较简单的问题,答完英文面试就结束了。
  总之,复试的重点在于面试,回顾今年的复试过程,《战略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这本书一定要好好看,因为今年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大部分考试内容都能在这本书上找到答案。虽然复试的内容和形式可能在未来会不断变化,但无论如何这本书的内容也是专业理论基础,学好百利无害。另外考试的时候学会巧妙地将问题转化为你掌握的只是,克服紧张情绪,尽量条理清晰分店答问。要知道,无论怎么表现,在老师们的眼里我们都是不成熟的孩子,无论如何都要展示给老师你好学和渴望进步的一面。

回复话题
上传/修改头像

长沙是哪个省的省会城市(答案为两个字)?

考研论坛提示:
1、请勿发布个人联系方式或询问他人联系方式,包括QQ和手机等。
2、未经允许不得发布任何资料出售、招生中介等广告信息。
3、如果发布了涉及以上内容的话题或跟帖,您在考研网的注册账户可能被禁用。

网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业务 | 帮助信息
©1998-2015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考研网-联系地址:上海市邮政信箱088-014号 邮编:200092 Tel & Fax:021 - 5589 1949 沪ICP备1201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