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前应思考的问题
查看(1079) 回复(0) |
|
sanmao817
|
发表于 2010-08-05 12:43
楼主
在自己冷静地做一些调查,好好思考一下之前,不要去听考研讲座,不要看太多成功考研的经验帖。前者会为商业目的煽动得你热血沸腾,鼓励你盲从他们的建议;后者的作者沉浸在喜悦之中走路都来风,说话难免偏颇,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愉悦的情境下容易“忘记”痛苦的经历和忽略风险。所以先客观地做一些调查,冷静地分析分析自己。
1.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想过啥样的日子? 我的建议是,应届生先去工作吧;工作着的既然有打算考研的念头基本也是工作出了问题,为什么不先换个工作试试,考研真能救你吗。知道了工作是什么样子的,你对生活的认识才完整。这些不是听别人经验能学来的。当然呆学校里更不行。反正考研对我来说是最后一个考虑的对象。在我应届毕业那年我就特别坚定地不考研,找工作。不做研究的话,终极目标始终是工作。对工作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继续在学校里呆两三年呢,国内的研尤其不值得。大家都清楚,大部分研究生在干什么:不换专业的话,重复一些本科的核心课,跟老板做点事,发个paper。两三年的时间比在职场里学到的东西少得多,单一的多。 2.自己适合做什么? 找工作的时候怕写简历怕面试,主要是因为不了解自己。不知道研该不该考书该不该读也是不了解自己。平时多关注别人用在你身上的形容词,这些形容词的集合基本上就描述了你不同于别人的特点。我的观念是,人的弱点是很难克服的,所以找到合适的位置,把它隐藏起来,就成功了。今天社会上有很多导向,其实是误人的。比如面试的时候,大家千篇一律的声称自己“性格外向”来迎合面试官。外向和内向不应该是positive-negative的两极,因为性格从根本上说就是不同的活动倾向和价值系统。内向的不要去做销售不要去做顾问就没大问题;同样,外向的人恐怕也很难做好会计。我觉得正是工作最能让你了解自己的这些特点。 另外,可以做一些心理测验。对心理测验的态度,这里顺便普及一下,基本上都是不够科学的。首先,心理测验不是没有根据的算命,不是不可信的;第二,大多数我们平时见到的心理测验都是不可信的;第三,心理测验的结果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参考,而不是预言式的宿命。最有用的测验主要有智力测验、职业偏好测验;前者告诉你你的智力成分分布,比如高的数理逻辑+普通言语能力+弱空间智力;后者能说明你的一些人格特点跟某些类型的职业的匹配程度。这些测验在大公司的招聘过程中都能见到,宝洁笔试中的一环就属于考察数理逻辑的智力测验,宝洁的网申就是针对他们企业特别编制的职业偏好测验,但是这类测验你一般得不到结果。我只知道浙大给每个学生一次免费“北森职业测评”的机会,这个测验还比较可信吧。前提是回答这类问卷的时候不要按照你“期望的自己”来回答,而是按照“实际的自己”来回答,要迅速地凭第一感觉回答而不要在选项间犹豫。 3.上面两个问题都考虑清楚了还是要考研?先看看考研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喜欢校园里的平静”是一个貌似合理的理由。问题是,一个人终将进入社会,除非毕业后有人养或者一辈子呆校园里做学术了。“可以暂时避一避啊,趁年轻还输得起。”其实年轻的时候反倒输不起。人的个性在25岁以后趋于稳定,可塑性越来越差。不趁22岁左右毕业的时候赶紧到社会中去历练一下,等到硕士博士毕业,自己失去青春拖家带口的时候再痛苦地去适应社会是件非常可怜的事情。“学历高总不是坏事”也有问题。难道你能否认“名校”和“硕士博士”的头衔没有给你包袱吗?硕士毕业的时候,你的本科同学攒了三年工作经验正是职场上的抢手货,你那时对自己的就业期望是怎样的呢?“高学历=高薪and/or高就业率”,拜托,这已经是上个世纪的谎言了。可我发现身边的考研人对这点最深信不疑。我毕业后在三个企业工作过:一个国内业界的领头羊企业的杭州分公司,一个名字响当当的跨国IT咨询公司,一个温州老板的小企业;客服、培训、销售、程序员、项目经理都做过。我的上司里面没有一个硕士以上,其中不乏大专,没有一个比我的毕业学校名字更如雷贯耳。但是他们各个有车有房,在杭州或者上海或者新加坡。其实工作的人都知道,工作一年以后你的毕业学校、学历和专业就极少被提到了。还有最后一个很充分的理由,“想换专业”。为什么要换 “专业”呢?在职场上就是换“行业”,换行业不一定非要学历不可,而且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现在,对应届生择业都应该提倡不要限于本专业了。再退一步问问自己,非要换到这个需要硕士文凭才能准入的行业吗? 4.你仍然有充分的理由决定考研?那么看看你选的专业吧。你了解最近两年你的目标学校这个专业硕士毕业的就业情况吗?注意,最好是学校和专业都明确下来,甚至包括更细的研究方向。就我对心理学的了解,浙大和北大的硕士真是迥然不同。然后同样是基础心理学,不同方向的目标就业市场差别非常大。这个最终结果是你能接受的吗? 我要说的是,对心理学感兴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心理学探究的某些问题的确非常吸引人。但享受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跟你去做这些研究是截然不同的事情。心理学不象大家以为的那样是一门社会科学,它其实是理科,追求精细严谨的、可检验的实验设计。如果感兴趣心理问题,如果想提高人际交往,去读一些科普书,而不是考心理学硕士。绝大部分心理学家并不在咨询行业工作。他们做的工作有些简直是离现实十万八千里,完全是出于对真理的追求,眼前根本看不到任何实用价值。 好吧,如果你很清楚这些,并且决定考临床心理学专业,将来做心理咨询师,这确实是个前途无量的行业。第一,你应该知道,硕士毕业离心理咨询师资格差得还很远很远。第二,你要报考的学校竞争如何?浙大、北大这样的学校,几乎没人自信一定能被录取,你想十拿九稳地被录取还挑选自己中意的方向恐怕就太不切实际了。在考试之前,你几乎注定要被调到一个不知道什么方向上去,比如认知神经科学,当然先要假设你能被录取。 所以,如果真的要认真考虑是否考研,不要来这里问:“我该怎么办,考研还是工作” “今年挂了,明年是否继续”,然后统计一下回帖中支持和反对的比例,最后做个决定。可以向别人咨询,尤其是两类人:一是本专业前一两届毕业工作的师兄师姐;一类是你目标专业的研究生。不要向他们讲自己考研的打算,更不要直接问“我该怎么办”。听他们讲讲自己的经历、感受和未来的计划,然后回来自己思考。 还有一种方法,是营销学里的SWOT分析,可以帮助你理清思路。在一张纸上画直角坐标,四个象限依次填写:S,Strength,考研和将来读研,你有哪些优点能保障成功,比如你喜欢读书读文献、你擅长考试、你能整天闷在图书馆实验室;W,Weakness,会让你在考研和读研的路上一败涂地的缺点,比如你兴趣转移多变、你不属于很聪明的那类人; O,Opportunity,考研能给你带来哪些潜在的机会,比如出国、在学校里找到心仪的gg/mm;T,threat,考研可能给你带来哪些威胁,比如考不上,失去眼前很好的就业机会,或者更糟糕的--读研的时候后悔了。还可以给自己的其他选择,比如找工作、创业、自由职业或者赋闲在家,也做SWOT分析,最后综合比较。 如果考研失败了,是不是继续考,也取决于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我最不支持的是一边工作,一边副业似的考研。考不上影响自我知觉,容易让自己很没信心;考上了也是一块鸡肋。而且不管结果怎样,你的工作总是在受着影响。 |
回复话题 |
||
上传/修改头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