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经验系统总结
查看(939) 回复(0) |
|
jevin
|
发表于 2010-11-20 23:53
楼主
第一章 毕业生的出路:工作?考研?出国?
除非个人有很强烈的职业兴趣,以及很强的职业能力,否则在现阶段的我国,能够供毕业生选择的好职业并不太多。大四的时候面临的路数,大概也就三种,其中我把考公务员归纳在工作的范畴之内。 考研并非适合每个人,我很多的同学根本没法在图书馆坐足一个上午,我认为恒心不足和注意力不集中会是最大的考研障碍。那么,这些同学不妨看看工作会不会更好,因为工作需要人更加有活动力,考研要求一段时期内的专注。 关于出国,我也考虑过,我考过托福,但是想到文科方向出去读硕士要花家里多少钱,就觉得很过意不去。投入产出比太低,当然,很多出生富裕的学生并不在意,但是大多数人即使进入复试也在意到底被留在北京还是深圳,首要考虑的,就是学费的因素。 考研的迷思有很多: 第一, 如今这个经济形势,任何名校的研究生都不足以让你毕业之后得到好工作,北大也不例外,北大的优势在于受到更好的教育,与优秀的人们相处,出去在简历这个环节绝对不会被人刷下来,但不代表北大学历能所向披靡,工作能否维持最终取决的,还是你的能力。 第二, 现阶段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准入都是考试制度,所以即使是名校,也没有优势。你未必考的过那些准备良久的野鸡大学的学生,正如为什么北大的研究生常常北大本科生考不上,反倒多数是外校的一样。心里基准点不一样,努力的程度也不一样。 第三, 本科已经过剩,如今无奈,开始研究生扩招,部分也是为了配合国内大形势,解决今年的大学生就业难题,其实颇有点饮鸩止渴的意思,研究生两三年之后出来如何,是个悬念,如果本科阶段有好的工作,没有必要为了北大意气用事,另外,单位同意的话,北大接受单考,可以考虑一下的在抱住工作的前提下来北大念书。大家想明白了就是,除非你要搞学术,不然北大的文凭还是要被你用来找工作的。我不否认北大学生的身份足以使人一生有些光环,但是这光环不能当饭吃,大家也不该舍本逐末。 总之,我在介绍自己经验之前居然说了这么多考研未必好的前言,大概大家都觉得不耐烦,但是可能你经历的多了,回头一看,反倒是具体的操作并不重要,这些话才是重要的。我想说的只是——在决定考取北大之前要仔细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毕竟,你面对的是北大,如果你不是裸考,也不是去北京2日游的,那么就要衡量清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第二章 择校 既然确定了考研,我说一下传播学考研的大致情况。我的原则是,非名校不考。如果考一个并不一流的学校,上是容易上,但是含金量不同,自己学到多少?出来能帮你就业吗?人生不能这样随波逐流。本科做不到的,研究生依旧未必做的到,两年的时间,不长的,如果不能自我提高,文凭本身无法提高你。这当然是我的偏见,所以大家权且一听就罢。 我本科是广院的,所以看到过师姐考中传的研究生,身边也有人考上了清华,我自己考北大,这几个我可以说一下。国内现在的局面就是,虽然大家都是传播学,但是每个学校考的都不一样,专业课上没有什么可比性,也就是说,主意要定的早。我看到过论坛里面有些人锁定三个学校,貌似很有层次,其实没有意义。建议可以先去买广院出版的一本书,里面列举了许多名校的多年真题,虽然不全,但是可以感觉一下自己到底适合什么风格,然后决定考那所学校。择校的时候要谨慎,定下来之后要一往无前,不要东张西望。毕竟,这和申请外面的不同,外面可以一口气申请几个学校,只要出的起申请费。但是考研一年只有一个学校可以报考。一年又一年,如果每次都失败,对人的意气消磨很大,也会抬高机会成本。 新闻传播领域最好的三所学校依然是:复旦,人大,广院。清华和北大是最近这些年才崛起的,搜罗挖掘了很多教授,例如我记得没错的话,清华的李彬教授原来是郑州大学的,但是因为学校本身牛,水涨船高,这两所学校非常的难考。另外,厦大的广告,武大的新闻传播也都很好,浙大最近也在招。因为一开始就定了北大,就没有做太详细的研究,知道的也就仅止于此。 一 广院: 广院的卷子早些年重复率很高,都是很基本的东西,07年我一个福建考过来的师姐380多,居然不知道文化研究学派,可见虽然是传播学的传统强校,但是广院的风格还是比较保守的。它会给参考书目,03年我一个师姐是四本:胡正荣的《总论》,小约翰的《传播理论》(也就是现在清华的《人类传播理论》),赛弗林的《传播理论:起源,方法和……》(名字记不住了),还有一本啥,好像是罗杰斯的《传播学史》,这本考试价值较低,所以很多考生不怎么看。 其实《总论》这本书很一般,但是考虑到是胡先生写的,这位年轻的博导的确很有能力,已经是学校的副校长了,学界很有地位,所以广院的考生一定要看。但据我所知,最近几年的比重也下降了,广院现在也考发展传播学什么的,很多在《总论》里面完全不曾出现的内容,所以说广院的出题风格也在微妙的变化。 另外,段鹏的书也比较重要,例如《传播学在世界》什么的,我认为他是看上去比较能接胡先生班的人。这个老师的课我去蹭过一次,人很有趣,旁征博引,兴趣广泛,据说喜欢看武侠小说,呵呵,第一次上课说台湾的政治传播现况,大大的陈水扁照片。但是因为上的是基础课,这些课我自己自学过了,还是觉得听课比看书费时,又和自己的课程有时间冲突,后来就放弃了。所以很多人考北大,租房子在校外,每天都去听老师讲课,当时我很羡慕这类人,现在觉得,凡是量力而为,并不见得有这样的必要。因为听课很花时间,对看书专注的人而言,真的挺不值得的;何况,北大老师比较有分寸,不会我上课说了什么到时候就考这个,否则不能解释为什么每次都有新传本院的本科生没考上研究生的;再者,听了课的人会无形觉得自己听课了,比较有保障,这种心理优势未必是好事。 广院的特色在于需要考一个文史综合,这个没什么意思,完全可以突击。我记得我师姐还考过社论,所以有新闻学功底的人可能比较占便宜。其实北大今年也出现了类似的评论题,北大题目也年年在变,这些我下面会仔细说的。大家需要买广院书店常有的复习资料以及试题,这些中蓝公寓和西食堂门口的书店应有尽有,另外有关系的同学能弄到图书馆的证件也很好,虽然好像后来查的很严,因为图书馆到了下半年就人满为患,占座成风。广院图书馆别的人文社会科学的书可能不比北大人大,但新闻传播学方向的书齐全的无以复加。 这就是我知道的广院,毕竟我没有做很多研究。也就仅止于此了。至于人大,给我和广院差不多的感觉,但是招人少,更难考,必读书目更多一点,而且很多都是人大出版社的书。他们在专业课上不比清华北大越轨,甚至也未必比武大和浙大越轨。真正复习全面的考生应该说还是很有把握的。 但是,这两个学校的一个难点就是,分数最后都取的很高,我记得人大常常上370。这意味着,你的公共课要非常出色,仅凭专业课难以突围而出,这点要量力而行。我们都鄙视政治,因为考完了就没用,但是我很佩服政治能考80多分的人,我认为我就是再考个十年,我也没能力考上80分,政治也是有天分的,我看到哪些多项选择就无奈,对付不了他。考研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显然,我到现在也没好好培养起考研政治的能力。所以,我从来不会说,北大清华比人大广院难考,我觉得我现在去考,也未必能考的过哪些英语政治都70多的大牛们,很多事情是无奈的,人各自有自己的能力极限。 二 清华 清华现在就在隔壁了,我曾经垂涎过清华,因为觉得去全都是和尚的学校挺容易艳遇的,因为在广院这种到处美女的地方我实在是无名的小草啊,泣。但是最后还是觉得畏惧,不去清华,就算小贝先生在那里招手我也绝对不敢去。 清华的题目最大的特色就是一个“博”字,要非常非常的博学,上来先10个名词解释,从联合国什么什么组织到印象主义不等,人文地理什么都考。这些需要大家是:1关注社会和人文知识绝对扎实的大牛;2非常非常的lucky,考的恰好是你会的。出于这个原因,我不敢冒险。但的确我看到有人考上了,这个人原本被新华社录取了,后来还是去了清华,当年他就可以买很多原版的英文传播学著作来读,理由是那本书的中文版翻译的不好。虽然现在我也可以这么做了,当年我还是很羡慕他的能力的。 清华的特点还有:注重实用,他考过“信道容量”这个题目,作为15分的中等题目而非名词解释,来自赛弗林书,但是别的学校就不会考这么技工感觉的题目吧?这还是和它学校一贯的传统有关。 总之,我认为考上清华一个很决胜的要素就是:超强的公共课成绩,最好能上150,那就保险了。因为哪些可怕的名词解释不足以让你有安全感,只有公共课是保险的。清华是我认为国内最有挑战性的传播学考研学校。清华的考生,我看来有点敢死队的壮烈,哈哈。 三 北大 终于说道北大了,大家一定说:这厮非常烦,说来说去不说北大。 北大是正餐,我可以慢慢说,这是我做过的最为到位的一次研究,我有点得意,所以要仔细一点。 北大的传播招人貌似在03年开始,第一届的题目大家现在去看看,完全没有现在的影。那时候它是和清华的模式相似,一个大综合卷,一个传播卷。大约在06年,又改革了一次,现在变成传播学基础一个卷,六个专业方向各自出一个专业卷。这个变化我认为是降低了变数,也就是降低了难度。因为考研是件费时费力的事,尤其是真心准备了考北大清华的学生,投入的时间精力相当大,所以自然希望能降低变数,而不是指望运气。如果复习不到位,运气也是基本指望不上的,这是我的告诫。题目很奇妙,你没准备的,基本上就会考到,所以还是不要有侥幸心理的好。 北大传播学取的人少,还有一半都是保送的人占领了,余下的六个方向分,大部分人还会被发配深圳,都很可怜。这是事实,但是北大什么专业取的人多过?很多专业也都只有2,3个,这么一比,正在扩张的新传学院招生已经不少了。何况,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看淡一些好。考研不是高考,我们没有模拟考和联考,上去就是实战。所以我们不知道横向同期的考生是什么水准。门槛的高低,到底招生是10个还是8个还是4个,其实对现阶段备考的人来说,并无实质意义,只有参考价值,因为你完全不知道对手的水准。总之,你有个概念,招的人很少,因为那是北大,你选择的这条本来就是荆棘路。另外,也不要因为很少就成为你的心理负担,这没有必要。 说道这里啊,能不能有好心人提供一下历年的真题,早年的我看过,但现在没有了,第一次失败之后,我愤恨的把那本书卖掉了……现在记忆都似是而非的,北大和清华无参考书目,只有真题,所以真题是我们为数不多的路径之一,要好好珍惜。 |
回复话题 |
||
上传/修改头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