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北大传播考研失败经验(
查看(1186) 回复(0) |
|
tingyu
|
发表于 2010-10-12 20:27
楼主
不知这篇帖子会写多长,不知要写多久。不讳言,09、10北大传播新媒体方向我都败北了,但是觉得在这里把自己的经历尽量详细地写出来,把自己犯的错误尽量客观地复述出来,是件非常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毕竟,每年考不上的人是大多数,我就是那大多数人中的一个。而所谓的成功者却是少数人。我的失败经验中包含了对考研有利的成分、也有影响了考研的错误成分,同样,成功者的经验中也包含着正反两方面因素。比较着吸收对自己更有利,如果你是依结果推断过程、具有二元对立思维的人,那么请你不需要再看下去了。在我的考研准备过程中,我曾请教了不止一位成功者,他们的经验把我搞晕了,当时我发自内心的呼唤就是——“请让我听到一些不成功者的故事吧”,但我没有遇到。那么,现在我就来做这个讲故事的“失败者”吧。有人要问了,作为一个失败者,你在这侃侃而谈的资本是什么——我幸运又不幸地近乎将考研弯路走了个遍。如果时间允许,我还想讲讲我可爱的研友们的故事,其中有成功者,也有未考上者,待后再叙,待后再叙。从我开始,在叙述的过程中,我尽量避免使用下定义、表原因的词句,而是尽量客观陈述“当时”,是非取舍留给各位:
我07年某211商科专业毕业,进入500强外企成为一名管理培训生,工作一年后08年8月辞掉工作,08年9月份抵达北京开始考北大传播,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考研。 为何辞职——该外企很好,我一直认可它的企业文化,但我当时接受不了它的“灌输”模式。我所期望的是平等、分享、鸣百家、观点无高下之分。 年轻。 为何考研——可以出国来着,雅思考过了,家里出个2、30万去澳洲读挺容易的事。但我家境一般,不忍心要家里买房供我出国。且也不知道出国去读什么专业,坚决不读本专业。就想着先考个国内名牌大学的研吧,也不比国外大学差。如果到时还想出,则靠自己的力量也能出了。 为何传播——communication。之前我有本科新闻的同学读研传播,跟我解释过,但我听不太明白。后来想辞职了,却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偶然的机会,得知传播学的英文名称是“communication”,那一刻我觉得这个词很美。然后就开始上网搜合适的院校准备报考。 为何北大传播——新,建院时间短。所谓的历史悠久其中包含了许多很好的经验,同时不可避免有某种抑制。 兼容并包的北大传统价值观。 为了模糊的“communication”而考,非为了具体的当记者而考。 08年9月抵达北京,租住在清华大学西门,一切从0开始,经过四个多月的准备后参加09考研 为何住清华——清华有同学,租房子方便。去了才知道,清华大学西门和北大东门就隔着一条大马路,非常近。而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楼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北大所有学院楼中离清华最近的。 我的资历——三跨;人生第一次考研;英语不错;大学没上过党课,政治觉悟低;08年8月一个月看了第一本传播学著作《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为何敢报北大传播——轻敌+自视甚高 如何准备——每天一个人去清华三教上自习 英语:背、默写《新概念4》的1~10;近10年英语真题 政治:红宝书,看了5遍,没背;陈先奎2000题,做了,没总结;20天20题,考前一周才买,没怎么背 专业课:当年我报的是新媒体与网络传播方向。北大传播学共分六个方向:国际传播;大众传播;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广告;媒介经营管理;编辑出版。这六个方向的专一初试卷是一样的。而大传和新传方向的专一和专二的初试卷都是一摸一样的。刚开始我想报广告学方向,考虑到自己的准备时间短,就考虑大传和新传了,因这两个方向的专一专二理论考察范围接近,最后定了新媒体。 08年8月把网上能搜到的北大传播经验贴全搜出来看了。北大不给参考书,我的书单主要照搬逆转录猴子的建议,而且还没看那么多,只看了不到20本。 08年10月网上有人150块钱转让新翔旭的暑期听力函授材料,我就买了,但由于看书时间都不够了便只断断续续听了一些, 几乎不去北大听课。 去北大新传院花钱买了05~08的四年真题,10块一年,只售最近四年的。 在校内网上请教了08年考上的师兄,他说“书要多看,但不要看过多。”结果我误解了他的意思,就只看了那么不到20本书,这对北大来说哪够啊。这是一次失败的沟通,原因是我们有着不同的语境,对他来说可能150本算多,但对我而言30本书就算很多了。 看《南方周末》 同学帮我从知库下载传播学核心期刊。知库的电子杂志大概比纸版杂志晚2~3个月。 做笔记,为《传播学教程》和《起源、方法、应用》做了一个交叉综合笔记。《传播学史》、《基础、争鸣与未来》、张咏华《媒介分析》也做了笔记。 考前自己估计了几个热点考点,罗列了报纸、杂志、网络上的一些学者和传媒观点。 一直看真题,但考前还摸不透真题,很多题不会。 考完后09年1月回家等成绩。北大传播新媒体考研结果:英语65;政治57;专一90多;专二100多;专业排名100多 有点意外,本以为专一比专二高来着,因为专二空了好多,比如5个名词解释我只写了1个半。 家里人都挺满意的,毕竟我的资历摆那儿的,好吧,再考一年希望挺大,09年6月份再次赴京。 当时有人让我考南方一所很棒的学校,他在其中有些人脉,但我牛逼哄哄地说“我就喜欢北大的题目,活得很。” 09年6月赴京,租住清华西门老地方,开始二次备考 这一次,完全家里资助,工作积蓄已花完。这一次,6月末搬到一个单间,之前一直和同学住的二人间。人进了单间,但对面的、隔壁的、整个小区的,大多数都是考研人…… 未完待续先吃饭 10-05-01 更新 没有想到大家真的在看,这几天耽误了,谢谢大家给我信心继续写下去。 我准备去北大旁听,在校内网上找人要课表。北大的同学很热心,告诉我现在清华北大都快放假了,老师一般上课不讲内容,多是划划重点。因此我就没有去听(马后炮一下,我现在觉得这种时刻更应该去听,内容自己还能看懂些,但是重点听老师直接讲多好啊——这是我现在的一点猜想,没有经过实践验证,留待后人通过实践验证吧。在这里我想多啰嗦几句,就是强调大家一定要“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有一个09考上的学长曾说,挺怕跟人传授经验的,就怕自己的经验被人误解误用了反而害了别人。大家要在实践中对听到的许许多多所谓的经验进行取舍,留下适合自己的。) 不去听课就一个人在清华3教自习咯,很快清华放假了,大部分教室关闭,只开放一点点,需持本人清华学生证才能进。有个热心的清华大一男生帮我接了学生证,想混进图书馆自习,但进图书馆刷学生证,电脑屏幕上会显示照片。没办法,清华是待不成了。不过北大可以自习,北大大门刷身份证就可以进,北大教室不查证,于是暑假大部分时间都骑车去北大二教自习。 清华的暑假可真长,将近3个月,9月下旬才开学,但8月底9月初查证已经不太严了。就跑去清华东门附近的经管楼自习。在那里的某一条,我吃饭回来看到桌上的书里夹了一张纸条——“你也考清华传播吗,我是……,手机……”就这样考北大传播的我认识了考清华传播的可爱女孩小郡,并进而认识了考清华/大传播的一些研友。 与此同时,也认识了考清华计算机、北大法硕的一些研友,他们都在清华二校门附近的老水力馆自习,比3教安静人少。我喜欢清静,于是从清华开学后就一直在水力馆自习到考试。感觉是不是在固定教室自习并不是最关键,遇到一些上进专注互相鼓励的研友是关键。以前一个人自习心里会害怕,来这个教室后每天都能看到同样的人,大家都很投入,我的心也开始有安全感了。 又开始纠结于是否要去北大听课。当时我每去听一次课都会不想考北大了,我不喜欢它的教室、它的校园,讨厌它们没有清华开阔。于是一直到考前我加起来就听了个10节课吧。成绩出来后,我的同学很惊讶——“住这么近你都不去听课,太暴殄天物了。”他说得没错。我很后悔这一点。你知道为什么吗——原因一是靠家里脱产二考,得失心太重,反而忽略了过程;原因二给自己加了太多不必要的压力,觉得二考很丢人,每次去听课都觉得很丢人;原因三懒,要骑车骑挺远。多么的可笑,你定下了目标,就该以目标为重,怎么能为了情绪、面子这些虚的东西不去听课呢。考研首先是个心理战,我败给了自己的心理。关于考研去听导师课是否必要,有人说没必要,有人说有必要,当时我晕了,现在我明白了。我晕是因为我不了解自己的水平。说没必要的那个人是新闻学出身,应届考研,在考的过程中他可以在本校选择性地听跟考研相关的(比如“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扎实的本科基础和丰富的复习资源,对他而言真的可以不去北大听。说有必要的人,是像我一样从0开始且复习时间也不算太长的,你说要不要听。晕的人其实是看不清楚自己的人。 10月底,相当浮躁,巴不得十天后就考。有人点醒了我“考试还是要背点东西的,你只是理解了,能写出来吗?能每个要点都不拉的写出来吗?能很熟练写出来吗?”不能。于是老老实实自己将归纳知识点,背关键词。 11月,小郡喜欢和传播研友们一起聚聚聊聊交换idea,但我一心背诵很少参加。事后想来应该将时间分配一些来交流,不该非此即彼。 12月初,买了新翔旭的5天冲刺听力函授。按照里面一位研究生的建议,将热点和理论结合按十个左右专题进行总结整理。狂看核心期刊:个人感觉《国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研究》很不错;《现代传播》水平相对弱点,有些文章看看题目就够了;《新闻大学》偏新闻,学术水平不错,挑选着看。 考前考完都自我感觉非常良好,成绩却对我当头棒喝:专一、专二都比一考低十分,专一80多没及格,专二90多,专业排名近200,比一考差太多了。看到成绩的瞬间我骂人了,现在大概知道问题在哪了。下回说…… 下面说说我的二考公共课的安排吧: 英语:6月~9月底,读背默新概念4的最后12篇。新东方考研英语写作和新东方考研真题语法(名称大致接近不确切啊),语法书看完就忘了,写作书个人很喜欢,不是单纯的教人被模版,而是“授人以渔”。单词用的是看文章记单词的那种,具体忘了,因为我很清楚自己不是对着纯单词书能背进去的人,单词真的要背的,我前后背了有至少5遍。真题买了张剑黄皮书,感觉还不如一考时的绿皮书适合我,罗里吧嗦的。整个英语复习我注重不是为考而考,而是提高整体英语能力。因此,在冲刺阶段没做模拟,对真题也重视不够,上考场时差点崩溃——阅读太难了。也因为重视综合能力的提高,还是考了59分。考研英语越来越注重能力的考察了,所以复习中以提高整体英语能力为重心,为考试而复习既不利于分数也不利于未来。个人找准个人的复习方法,我喜欢背默新概念,我一同学喜欢翻译真题阅读,他今年考了65。所以一切的方法不是目的,能令你感觉到自身英语提高了并且你愿意坚持下去的就是好方法。 政治:因为一考政治太差了,因此这次报了启航的一卡通,9月开始每周末上课。我只上了基础强化班,后面的都没去上。我又想再说说为何有人觉得不需要报政治班,有的人觉得需要——同样因人而异呀。有人可能出身公务员家庭,有人可能政治学出身,有人可能是忠诚党员,有人可能平日喜欢读报……这些人确实不是很需要报政治班;但有人政治不敏感,不感兴趣,不上党课……类似这样的人还是报一个吧。再说一个,为什么有的人说政治班老师乱讲课呢,我个人觉得只要是能来讲的老师水平都是够的,顶多是风格和表达能力的差异,问题出在听者身上。我听课时听到身边有同学嫌老师啰嗦“直接划重点就行了……”他们花钱报政治班就只为了划重点,而忽略了内容——老师所讲的东西可以帮你对中国政治局势有个全局观,这对答题也有好处,也能提供你看政治红宝书的效率。诚然听一天政治课,再碰上个不讲笑话的老师,真的很容易瞌睡,但你花钱是为了听笑话的吗!!你就是以讲笑话的多少来评价老师水平吗。请克制自己的睡意,抓住主要矛盾。后来有同学说,有些老师讲课确实水平差,所以同学们还是注意下老师吧,不要迷信名气,不要迷信年老,挑个口碑好的。给我讲的是杨凤城、黄政、李海洋、辛逸四位老师。认真听了的同学都觉得他们不错,没认真听的觉得他们不咋的。启航这个品牌大概做得是不错,但我要提醒大家,它毕竟是赢利性企业——千万别报一卡通,分开报的价格加起来和所谓的一卡通优惠价相差无几,甚至更低。而通常是没有时间听完一卡通的课程的。如果能重来一次,我就报基础强化和冲刺串讲。 政治买的书中觉得不错的:肖秀荣《命题人讲真题》很好;《20天20题》很好。其他我就用的是启航发的讲义等。有研友说《任汝芬三》很好,我没看过。还是那句话,把一本中等水平的看透看懂,好过手握多本顶级参考书却无一熟悉。 政治75。 未完待续 ………………………………………………………………………………………………………………………………………………………………………………………… 10-05-02更新 上回说到一门心思投入、且自我感觉良好的二考却比一考落后如此之多。在这里谈一些两次考研的心得体会。 一、考研首先是场心理战 心理误区一:欲速则不达。看重结果,忽略过程。太功利。比如看书看了一会就往后翻,着急“怎么还看不完?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看完?”这些无用的焦虑占去了太多踏踏实实看书提高自己的时间。 心理误区二:为考而考。传播学是个特殊的专业,非常强调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在二考的过程中,我过分重视对理论的理解记忆,却少了一个一考时的好习惯——看《南方周末》,结果导致对很多热点的认识缺乏新鲜视角。且考传播的人,也要用“communication”的方式去准备,如调配出合理时间和本专业方向的研友交流理论热点等。而考新媒体方向的人,更要用北大所提倡的“平等、分享”的新媒体精神武装自己,即使你分享了90%,只获得了10%,也成全了你的100%,分享是不能斤斤计较的。整个考传播学的过程应视为一个了解中国社会、领回北大精神、提高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过程。这样做反而令过关更保险。 心理误区三:怕走弯路。有许多弯路是绕不开的。不提倡傻傻的、横冲直撞走弯路。比如有两个人向你推荐了两个不错的学习方法,你可以花一点时间都去试试,然后比较一下效果,哪个方法令你对理论掌握更快,哪个就是适合你的,另一个就可以舍弃了。 心理误区四:盲目跟随成功者经验,不能正确评价自身水平。很惭愧地说一声,两次考都犯了这个错误。第一次有考上学长说“不要看太多书”,我就按自己对“不要太多”的理解看了20多本,但其实这个学长看了50本吧,相对于其他考上的确实看得不算多的。第二次另一考上学长说,快速浏览原著能帮助理解,我就东施效颦了,搞了很多原著,看时总嫌自己看太慢,结果是表面上看起来看的速度不慢,却不知道自己看了些什么。忽略了这个学长是文科专业出身,有深厚的本科相关知识打底,她看书真的可以很快,而我正在打底阶段却盲目学她的快。 考研到底考什么?为什么不同的人准备的时间会相差那么多?——考的是从小到大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有个学长人大的,3个月考上北大传播。其中固然有她自身本科专业优势在里面,但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高考能进985的人,多半是从小就形成了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人,他们很早就知道什么样的学习方法适合自己。而如我等大多数,却还花了很长时间去探索培养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这是我和研友们达成的共识。不要看到别人表面上轻松考上就眼红,甚至盲目认为“他行,我也行”这,背后是他人十几年如一日的勤奋踏实学习作风的积累。 考北大的真正竞争对手是些什么人?——最强的对手不是那些坐在新翔旭或类似考研辅导班里的人,而是北京其他院校本科专业为新闻传播或相关的应届生,尤其如果他们有学长考进过北大就更棘手了。比如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比如学社会学、新闻学的……刷刷地上。本身专业基础就接近北大考察范围,又有学长进了北大可以保证资讯和经验畅通。 以上都是从概率论角度谈事实,还是有东西可以冲破这些他人的优势(自身的劣势)——不动摇的决心和吃苦复习的行动。有了这两条才有资格谈“方法,策略”,否则就是一种投机取巧拈轻怕重。吃苦不是让你睡不饱,而是看不下去时能看下去,不管温度、噪音、心魔都无法影响你看书。 先到这,接着我要去另一个板块写些有关我的清华北大传播研友们的故事。 ……………………………………………………………………………………………………………………………………………… 5月5日 又隔了几天才上来,大体框架性质、宏观性质的东西写得差不多了,之后想起什么就续上,不一定每日更新。 谢谢大家,尤其谢谢回帖的朋友,你们的话很诚心。 今天要发的是我10年考研结束后1月12号写的10考研实战经验文字,聊以共勉。 10-09 上午 政治 问题: 时间分配不当,前松后紧; 收卷前一刻,改掉了自己最初写出的答案,当时脑子和心都在火里,考完便发现改错了,政治辅导班老师早就说过当不确定时就倚靠第一反应,因为那是你思维和积累交汇的最高点,越改越错。 小意外:大题中竟然可以顺畅写出‘又红又专’的词句。平时做模拟题从不动手写大题,看得多了竟也可以这样。 今天的政治多半是因着建国60年和全球意识形态竞争激烈的缘故,进行了大改,难度下降,歌颂忠诚度上升。对我而言,比改前的要更适合我,至少系统补了一把中共中国近代史。75分,和我的付出成正比,没超常发挥。 中午:将总结的英语作文框架和写作可能用到的词看了看,睡了小会。 反复告诫自己,下午一定要有时间观念。 10-09 PM 英语 问题: 应试准备不足,虽然同学早就提醒过不能对任何一门掉以轻心,最自信的常会成为短板。但由于09年考了65,和几个月前背过的几篇新概念大概让我看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去年的短板——作文因为这次有准备而不觉得太难,而去年较有感觉的阅读令我差点不想做了——怎么这么难,考前又没好好练出题感来。客观而言,题有难度,但只要静心是可以做好的。 时间分配:由于上午的经验,心中带着时间观念上场,但因为平时缺乏练习,因此不了解自己做题的速度等客观情况,再加上难度的改变,导致完成阅读时间大大超过预期。其他部分可想而知,尤其是阅读B,时间的紧促扰乱了心,完全失了状态。 还发现自身的心理素质没有自以为的强大,时间一紧就慌乱。 晚上:本计划将整理的专业课笔记过一遍,但脑子不太转了,于是早早睡了个好觉,第二天早起继续。 10-10 AM 专业一 问题: 时间分配,写不完,无法做到自己的计划,几乎题题超时。 轻重不分,30分和15分的题所写字数相近。 低级错误:将收卷时间记错为12点,导致剩最后50分钟给60分的题。 感性感受:北大就是北大啊,年年题爬起来翻新。北大也是中国院校啊,吃透老师论文,将历年题中重点挖深是王道啊。不能看高,不能看低;没必要看高,没必要看低;难度是相对,关键是把握住老师心中的重点。 “学术水平”不等于“能完成考卷”。比较庆幸报了辅导班,这个班不可能对你的专业课综合水平有什么帮助,就是花钱尽量缩小信息不对称,听听在读生讲讲北大新传院的老师们在关注些什么。属锦上添花吧,您要是自己织不出一块像样的“锦”,就别费钱费时间去拈这朵“花”。 前人早就说过,平时要模拟,否则上考场把持不住,我是撞了南墙才懂啊。 中午:将自己总结的09老师论文摘要过了下。没有睡觉。 10-10 PM 专业二 所有题平时都有关注到,有点小放松,于是决定先答大题,再简答,自以为时间安排比较妥当了,结果又超了,导致只剩40分钟给40分的四道简答。更吊诡的是,本以为没问题才放到最后的题写不出来了。也许是脑子里失去了刺激因,也许太熟悉,也许是时间紧张,莫说涌出来,连挤都挤不出来。而且,也许是我为没答好找的借口,但是我感觉到了不爽……不知道自己答的是北大的题目,还是政治。 反馈:宁逻辑清晰而短小,勿洋洋洒洒而形散意散 10-02-27 今天,哎,review历年真题时,猛然明白了为何今年考了这么多与“言论自由”“规范管制”相关的题目,哎,因为09是“管制年”啊。怪只怪自己对这个大环境重视不够,责备北大变得“又红又专”有些牵强。 考试还是挺有点运气的东西在里面,政治敏感度是我的弱处,全球化和新媒体主题是我所得心应手的,但没办法今年偏偏就考了非常大量的前者相关题,后者考得很少。 |
回复话题 |
||
上传/修改头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