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 - 话题

传播学经典复习书的笔记整理
查看(1439) 回复(0)
tingyu
  • 积分:12375
  • 注册于:2010-09-06
发表于 2010-09-23 00:48
楼主
绪论
拉斯韦尔公式 “五W”模式
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
控制研究  内容研究     媒介研究    受众研究     效果研究
1.        传播和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 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        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意义
以学事术,指导人们驾驭新闻传播规律,能动地从事新闻传播活动
提高新闻实践经验总结与新闻传播研究的理论水平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以基础性理论为特色的骨干课程,是应用课程和历史课程的先修课

3.        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方法
1.一般方法
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点,观察与分析错综复杂的传播现象与传播社会关系
实事求是地评估资产阶级新闻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资产阶级报刊活动家的业务经验,为我所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作风和方法,在新闻传播活动和学术讨论中掌握新闻传播规律
2.特殊方法
科学抽象和理论思维
定性和定量方法规范新闻传播质量
新闻—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考察

第1章        新闻传播行为       “延伸的人体”
第1节        行为和新闻传播
一.动机和行为
需要——动机——行为——目的   动机性行为特点  动因
目标

形成动机 内在条件(需要、欲望) 感到缺乏
                 期待满足
     客观条件(诱因、刺激)
勒温-人类行为行为公式  B=f(P*E) 
行为=函数(人*环境)

二.生存需要和新闻传播行为的发生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心理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新闻传播行为起源于人类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的需求,这种活动直接产生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需要
第2节        理论新闻传播学对新闻起源的认识
新闻传播起源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它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求和共同兴趣为目的
一.关于“新闻欲”
任白涛-新闻及其承载物的产生,是由于人的社会需求
二.关于“群居说”和“好奇说” 非本质原因

第3节        新闻传播的特点
一.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新闻传播的基本特征 
1.        陈述事实  最重要特征
五要素:新闻写作学五W——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新闻六要素——如何H

2.        具有新意
新近发生 新鲜事实 常报常新
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

3.        报道及时  第一时间内报道
普通事实——质变——新闻事实——量变——普通事实
反对“唯速主义”的前提下,抢新闻

4.公开传播
循公开渠道向全社会作无定向的传递

二.新闻的定义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第2章        新闻传播者
新闻信息的推动力、传播活动的守门人
第1节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
一.社会角色
角色|戏剧用词——20世纪2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引入社会心理学
个体      社会角色
社会化:个体通过社会实践学习知识和技能,并在某种程度上被引导着去适应他所在社会或群体的规范,从而使自己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角色的学习 具有综合性,必须在人与人互相作用的社会关系中进行
学习角色的义务与权利
学习角色的态度与情感

角色学习(角色社会化过程)的特征
社会强制性 受社会既定文化影响,形成国民性、民族性
个体能动性 个性形成的前提,包括个体间作用以及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
学习终身性 社会化贯穿一生,分政治、法律、道德、性别角色、职业角色社会化等
角色期待 群体中的成员期望站在某个地位上的人有某种应有的行为方式
     实现角色(角色扮演)的有效手段
角色冲突 扮演一个或几个不用的社会角色时,内心发生冲突与矛盾


2006-4-1 14:42 回复  
218.11.2.* 2楼

 表现 社会上人们对同一个人的期待不一致
    旧角色—新角色
    身兼几个角色
    角色人格同扮演者真实人格不一致

二.新闻传播者的社会角色定位
16世纪,意.威尼斯,商业报纸(近代报纸雏形),摆脱了宫廷报纸的官报性质,为资服务
胡乔木-记者产生的根本基础:社会问题根本上是生产问题,生产斗争产生了有宣传必要的经验,记者被指定介绍这些经验,使利益相同的人根据经验办事
定位 信息流通的动力 信息流动的推动力,信息流动量和流向的控制者
   意见交流的桥梁 上下——喉舌,下上——耳目
   监督权利的镜鉴 社会的了望者,公共利益的守门人
   社会民众的教师 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职业特征 信息的报道者,社会的活动家。同实际、政治、群众有着最密切的联系
长处 接触面广,以全社会为工作和服务对象;思想敏捷;独特新闻手段;教育者;等。
短处 片面性和表面性
从新闻传播者同物质世界的关系来看
物质制约 事物多样性 事件复杂性 时间紧迫性 受众多层次性 传播者能力与指责矛盾性
能动作用 传播者能力:业务能力、知识结构、工作责任感
从社会政治生活来看
具有鲜明的阶级倾向性
社会特点 有领导、有组织、有纪律,阶级性、政治性极强
  首先对事实负责,遵循新闻传播的规律。
同时对党对人民负责,遵守党纪国法和各项规定及制度
新闻传播者从事的是创造性的工作   “活鱼”
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十分艰苦的脑力劳动
新闻传播者的报道和言行,时刻受到社会的检验和群众的监督,要做思想战线上的尖兵

  第二节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规定
1.        角色行为、角色规定、角色规范
角色行为:属于某特定角色人的实际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
     被期待的角色行为即指定角色,与真正的角色行为是有区分的

角色规定:对扮演某种角色的资格、条件及行为规范并为该角色群体认同的共识
     角色规定的明确程度与可操作性,对与角色期待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角色规范:角色群约定俗成和明文规定的扮演该角色的标准
     是角色规定的一部分,即角色群内人的自我规定、自我约束与自我执行
     对行为规范的一致理解,自觉执行与对违反规范行为的严厉制裁,是实现被期待的角色行为的有利保障
2.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规定  
两方面构成:新闻传播者的素质修养和行为规范
(一)素质  新闻传播者在从事新闻实践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或实现自身的目标和任务所应该掌握和具有的某些特点、专长和能力。
1.政治素质——基本素质  指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具体表现 
1)是坚持和宣传四项基本原则的积极实践者,自觉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态度鲜明
   2)对人民有极大热忱,敢于为人民利益赴汤蹈火,不为个人利益动摇政治信念
    3)有坚持真理为真理献身的精神,无论什么情况,敢于讲真话、讲真理,不惟上、不惟权、只惟实
    4)深入群众,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齐爱憎,不做生活旁观者

2.业务素质——重要素质  
1)        强社会活动能力
2)        调查研究的基本功——观察、分析、判断、写作
3)        较强新闻敏感
4)        出色文字表达能力
5)        驾驭现代采编工具的能力

(二)修养  新闻工作者为了工作需要,经过长期的锻炼和培养,在思想理论、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
1.理论修养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功底

2.知识修养 专业知识 实践中运用的方法和技能
       基础知识 与工作有关的各个学科的知识


2006-4-1 14:42 回复  
218.11.2.* 3楼


3.道德规范 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逐渐形成的,调整新闻传播者之间以及新闻传播者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的总称
       新闻传播者与事实的关系、与群众的关系、新闻传播者之间的关系
表现 社会责任  注重社会效益
   真实全面
   客观公正  以社会需要和新闻价值为标准取舍新闻
   遵纪守法
   坚持真理
   廉洁奉公
   增进友好
   团结合作

  第三节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
1.        责任和社会责任
责任   分内应做的事
社会责任 扮演某一角色的个人或角色群体,对构成角色关系的其他角色或角色群体所承担的法律、道德责任及社会义务。
制裁 强制性  法律制裁——刑事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
   非强制性 道德责任——道义责任,是角色接受社会的道德评价、实行道德上的自我批判及社会舆论的道德批判

2.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 体现在新闻传播的全过程
(一)新闻采编中  收取与角色期待协调的信息
   1.尽可能多且好地满足受传者的多种需求,既正确引导社会需求,又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
2.忠实执行新闻调控机关的法令和指示,务使给定信息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
3.培养良好的职业技能,以出色的新闻敏感和宣传敏感及时发现与捕捉新闻信息

(二)信息制作中  正确把关
良好政治素质,做到有法可依/三满意
很强的业务能力 

(三)信息反馈中  全面了解全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后继传播行为
     正反馈:系统偏离旧稳态向新稳态过渡的过程
     负反馈:系统趋向稳定的过程,对有效传播有重要意义

3.        新闻传播者的法律责任

第4节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权利
1.        权利、职权和新闻传播者的角色权利
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
具有一定的权利能力,才能行使自己的权利,权利能力是行为能力的前提

职业权利——职权:职业范围以内的权力,即某一角色行使角色责任时所应享有的权利

新闻传播者的权利 一般权利 于普通公民同样依法享有的权利
         角色权利 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职业权利(7条)
1.知察权 新闻传播者的职业行为不受阻碍,一切有关方面人事部拒绝提供公民依法应知晓的信息

2.编辑权 新闻传播者有对新闻信息独立进行选择和处理的权利

3.传播权 将采集加工后的新闻信息的承载物——新闻传播媒介自由传达至受传者的自由取消任何形式的新闻检查——追惩制与预防制,是传播权的前提

4.        监督批评权 独立、负责地开展舆论监督与新闻批评

5.        秘匿权 新闻传播者不6.        向外界透露消息提供者身份和姓名7.        的权利

8.        著作权 

9.        人身安全权

2.        责任和权利的统一,3.        他律和自律的统一
新闻他律:对新闻传播者的职业行为进行的强制性管理
新闻自律:新闻传播者的职业道德自律,在道德上进行的自我约束
     以新闻伦理为核心的自我约束,以新闻法制为核心,以新闻伦理为基础
     目的在于防止滥用新闻权利,对社会民众负责
     在新闻活动中,这是新闻传播者的一种自我行为控制
统一 新闻他律:保障新闻传播者充分履行社会责任,充分享受但又不滥用自己的角色权利
新闻自律:充分运用职业权利,排除不良因素干扰,尽心完成职业使命
外界强制性法律监控不可少,自我约束与自我调控也重要
只有强化了新闻自律,新闻传播者才能更自觉彻底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和社会责任

第5节        新闻传播者的培养与教育
一.新闻传播者的培养
正规的职业教育    以师带徒  短期培训

现代新闻传播教育起源
美国 1869-华盛顿-李大学-印刷工兼编辑训练班


2006-4-1 14:42 回复  
218.11.2.* 4楼

   1873-堪萨斯大学-印刷知识课
      宾夕法尼亚大学-专门的新闻学课程
美国正规新闻传播教育起源
1903-俄克拉何马州中央州立大学-新闻系
1904-伊利诺伊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四年制新闻教育
1908-密苏里大学-第一所专门的新闻学院
1912-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

历史 报学阶段 20世纪初-30年代   
新闻学阶段
大众传播学阶段  40年代

中国正规新闻教育起源
1918-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
1924-燕京大学-新闻系
1929-复旦大学-新闻系

4.        新闻终身教育和新闻社会教育
新闻终身教育:新闻继续教育,指新闻传播者结束在校学习后各个阶段不断接受社会教育和职业培训
方法:业务培训,脱产进修,定期轮训,岗位学习,个人安排,新闻媒介机构组织自学
80年代后,电大或者自考
90年代后,不脱产参加高一级学位课程学习
新闻社会教育:对非新闻传播者实施的新闻知识普及教育
             目的在于,使广大公民了解新闻传播基本知识,更好利用现代新闻传播媒介,并主动参加新闻传播活动
             是另一意义上的新闻终身教育,在人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有计划有重点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新闻学知识教育
             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使新闻教育过程不局限于在校学习阶段,以成人教育为重要环节。从新闻启蒙到进行完整的新闻业务培训,构成了当代中国的新闻终身教育体系
方法:通过普通小学课堂传播新闻学常识,参观新闻传播机构,组织阅读视听新闻传播媒介

第3章        新闻传播内容
第1节        事实、信息和新闻信息
一.事实和新闻事实
事实:事情的真实情况,包括事物、事件、事态,即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与现象、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事情和局势及情况的变异态势
      事实是新闻传播学的基本范畴,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新闻传播的本源,即新闻的基本来源,是事实(陆定一)

唯物主义新闻观  新闻传播的是关于事实的信息
                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背离事实就是新闻失实
                事实第一,新闻第二
                事实具有哪些性质,新闻才会有同类性质
反例:事实为政治服务,预发性报道

生活中的事实与新闻传播中的事实有本质区别
    生活事实:客观存在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
    新闻事实:既含有被传播事实的客观信息,又含有传播者的主观信息
              事实本身不是新闻,把事实传播开去才是新闻
              客观事实没有价值特征,新闻反映着报道者的价值评价的差别

二.信息和新闻信息
信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相互反应的运动过程,以及关于者中存在方式与运动过程的陈述
新闻信息:含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指新近发生的为公众所关注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信息
新闻传播活动实质上就是信息的传授活动,新闻信息才是新闻传播的本质规定

三.用事实说话  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的表达传播者的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方法

用事实说话,成功的关键,不在于通过作者的直接议论,而是让经过精心选择的事实,运用事实的逻辑说服力,充分而含蓄地表现作者的倾向与观点,它表达的是无形的意见
用事实说话,寓情理于事实,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了解事实的要求,以及新闻应以事实的信息沟通情况、达到信息交流与分享目的的基本特征,潜移默化地影响新闻收受者,更具说服力
用事实说话,其表述不仅要巧妙展开事实,铺陈事实,而且更需发现与捕捉会说话的事实,即内含逻辑说服力的事实,三分写作七份采,让受传着自我了解作者的倾向
用事实说话,是记者成熟的标志,在需要表明立场倾向的时候,能够拿出会说话的事实
用事实说话,不是反对必要的议论与说理,而是事实胜于雄辩

第2节        价值传递和新闻价值


2006-4-1 14:42 回复  
218.11.2.* 5楼

一.价值和价值传递
价值:事物具有的积极作用
政治经济学里,特指体现在商品里的社会必要劳动
新闻的价值:传播者所提供的新闻信息对收受者信息缺乏的满足程度
新闻信息的价值:由该信息(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的各种信息价值总和构成
新闻传播过程是一个价值观传递的过程
新闻媒介在传递新闻信息的同时,也传递着各种价值观,传播者以各种方式散布着自己的价值取向以及对被报道事实的价值判断。这是对社会的价值教化即媒介的社会规范功能

新闻传播中价值传递的实现,是收受者对传播者的价值观认同
认识的第一主体传播者,和第二主体收受者,对认识客体——附着于新闻信息的价值观及其在编辑过程中的附加值的价值认同,是实现媒介社会行为规范功能,和使某些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重要途径。社会教化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新闻传播的价值传递完成的

二.新闻价值和新闻价值观
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求的特殊要素的总和
          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新闻所含事实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要素

新闻价值要素  收传者的需求:求新、求知、求近
时新性  时间上是新近发生的。时距越小,新闻价值越大
        新闻事实是人们求知的。求知度(无感知人数与总人数比)越大,价值越大
重要性  新闻事实所包含的社会意义,即新闻事实同新闻受传者的利害关系
        事实越重要,社会意义越大,新闻价值越大。由求近(利益接近)心理决定
显著性  新闻事实的知名度,或新闻事实的显要度
接近性  新闻事实同接受该事实信息的受传者在地理上和心理上的接近程度
        地理:利害关系决定,地距同新闻价值成反比
        心理:求知欲和好奇心所致,心理距离通信温价值成反比
趣味性  新闻事实所具有的,调动新闻受传者共同兴趣,从而引起注意的有趣程度
        趣味性越大,新闻价值越大
        表现  新闻事实新鲜奇特,激起人们好奇心和新闻欲
              新闻事实充满情趣,令人激动、感伤、可笑
              新闻事实富有人情味,调动同情心,抨击庸俗情趣,推崇高尚情操

新闻价值观  即新闻价值取向,是个人或团体判断新闻价值的主观标准
主要受传播实践的制约、检验和纠正
传播实践的核心是新闻的传播效果,即新闻公开传播后受传者的共同兴趣和关注程度。关注程度越强,关注面越广,新闻价值越大
新闻敏感  识别、判断和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新闻的传播价值 指新闻传播之后,所实现的各种价值效应之和
               大于新闻价值(最基本价值效应),还包含信息,宣传,审美,知识价值等

新闻事实含有的客观要素:新闻价值,宣传价值,审美价值等,最主要的价值是新闻价值
宣传价值 宣传事实中具有的宣传要素的总和,包括政治性,逻辑性,情感性要素等
           新闻事实中包含的宣传价值要素越多,新闻传播价值中的宣传价值成分越多
审美价值 指审美对象客观具有的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审美需要、给人审美享受的价值
宣传价值和审美价值,可以通过新闻和新闻媒介等载体而增值

    第三节  符号和新闻信息符号
一.符号:传播要素
新闻传播的内容  客观信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主观信息-同事实相关的价值判断

施拉姆-会聚关系:传播中构成的关系,意味着共享代表信息和导致一种彼此了解会聚到一起的符号

符号  传播活动的要素
      最重要的特点:对传播双方来说有相同理解的含义,这是符号发生传通作用的基础
      符号只有具备了足够的共同含义,才能参与传播,才能代表传播中的各种实际内容
其含义的确定性,来自人们生活经验的积累,来自反复传播活动中的不断观察与认同

符号的特点  是信息的携带者,是信息载体,是传播的工具
是约定俗成的,人赋予符号以含义
其形成与意义上的联系完全是人为的,受个人生活经验和社会经历的影响
相当数量的符号含义为受传者所理解,是传播得以进行的基础

信号和符号的区别  符号:人们生活经验抽象的产物,为人类特有,属意义范畴的一部分
                        引起的是,关于事物的概念
                        实际运用中,具有功能性价值
                        符号是高级的、复杂的信息载体
信号:物质存在的一部分
                        引起的是,与某事物是否存在有关的反映
                        实际运用中,是某种物理的或实体的存在
                        信号是低级的、简单的信息载体

二.新闻信息符号
符号语言  运用各种符号和标志来表达特定意义的语言形式,是人类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
          广义包括:声音,语言,文字,图画,表情等
          狭义单指:图画和实物标志

新闻传播的符号  语言符号:口头语言——话语和书写语言——文字
                非语言符号:除语言文字以外,可以通过感官触到的概念的总称
可以加强,也可以否定语言符号传播的信息
讯息  由一组信息符号组成的符号系列
传播过程 编码-传播者对信息的处理过程  对象都是符号化的信息
          译码-编码的逆过程,还原信息   
                译码过程中应注意加强文本分析,可优化新闻传播的效果



2006-4-1 14:42 回复  
218.11.2.* 6楼

第4节 选择和新闻选择
一.系统和自组织系统的选择
系统:由相互联系、依赖、作用的事物或过程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作用的统一体
自然系统 封闭式系统  
人造系统 开放式系统  

自组织系统:在一组事物或变量之间自动发生的,不需要以外的力量进行干预而形成的系统
能从无组织的无序状态中自动产生,并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秩序

新闻传播系统:在新闻传播规律支配下,由传播者为组织核心的自组织系统
其组织化过程,是不断地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自我完善的过程

选择机制的存在和作用,是自组织系统自我维持与自我发展的动力,是自组织系统的生命线

二.新闻选择的意义
新闻选择:在特定的传播环境下,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新闻事实、新闻作品的衡量与取舍
新闻选择实质上是对能构成新闻的事实的选择
作为第一把关人和实际操作者,新闻传播者的新闻选择是最重要和最主要的

新闻选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数量:无穷尽的事实需要比照和取舍
质量:传播者和决策者 以政治经济利益和文化价值取向作为选择依据
受传着 以自己特定的标准取舍
媒介生存发展:新闻选择是其维护自身机制、安身立命的根本保证

三.新闻传受双方的新闻选择
传播者:选择即把关,传播者成为把关人
美-库尔特.卢因-受门人/把关人-用以说明传播者在新闻传播中的控制作用
受传者:选择既满足,追求最巨大的传播通道与最广泛的选择领域,尽可能多的直接传播和尽可能少的多级传播,最少障碍与干扰的收受通道
美-施拉姆-信息选择的或然率公式
报偿的保证 / 费力的程度 = 选择的或然率(概率)
启发:尽可能方便地使受传者获得最关心的传播内容,使他们获知新闻信息的欲望得到最大满足

四.新闻选择的依据
新闻传播者的素质和技巧的综合考量:正确实施新闻选择,不遗漏重要新闻信息,第一时间发表最新新闻信息,最大程度满足受传者的收受愿望,同时不违反法律、党纪
传播者受到的制约  
传播环境 媒介生态:媒介生存与运作的外部经济、政治、文化及国际环境
传播生态:与传播密切相关的社会条件及同信息物化过程相关的物质条件
传播控制  

依据 1)党性原则要求和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纪律
2)法律法规和有关新闻传播的传媒法律文件
3)社会主导价值观
4)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取向
5)行业规范
6)本媒介编辑方针与风格特征
7)社会公德水准与社会心理承载力
8)相关媒介新闻选择惯例的比较把握
新闻选择:是一种意识活动,是以传播功利为定夺,政策法律为依据,价值取向为首选的对新闻事实反复权衡比较、评价分析的过程及其结果,随传播环境变动而变动  

第四章 新闻传播过程
第1节 新闻信息传播过程
一.新闻传播过程的静态考察 一次性单项传播
(一)事实 新闻的本源、起源、根据
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环节
只要它为人们所关注,它就会被人们千方百计地报道和传播
隐瞒或歪曲事实真相,最终要受到事实的惩罚

(二)新闻传播者 新闻传播的主体、中介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起着积极能动的桥梁和纽带的中介作用
带有主观评价,不仅是新闻价值,还是宣传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中介
事实求是,如实地反映事实的真相,全面深刻地解释事实本质

(三)新闻受传者 一次性单项传播的终端,第二行为主体,传播过程终结的决定性环节
鉴别选择新闻,评价判断传播者,反馈看法意见,创造双向传播过程
既是新闻的受传者,又是舆论的主体,人民的信任是新闻业生存的基础

二.新闻传播过程的动态考察
制约传播者主体地位的因素
主管部门或老板的调控,政府、企业主对传播方针的影响
传播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无穷的传播过程
受传者有特定的选取媒介的阅听习惯,同时也影响媒介间的运作、发展和竞争
传播活动的双向流动,传播作用的多方面,使得传播者和受传者角色可以互换运作


2006-4-1 14:43 回复  
218.11.2.* 7楼


三.新闻信息通道和新闻信息流量
信息通道:即信道,指信息经过加工后以信号方式传输所经过的道路
新闻信息通道:新闻信息经过加工后以文字、图像、电子信号等方式传输给受众终端所经过的道路。包括一切传播媒介的信息承载物。
新闻传播通道的畅通,是传播过程顺利进行的最重要物质保证,是传播致效的前提和基础
基本要求:通道通过能力强,频道宽,信号功率大;
通道无障碍,干扰小;通道使用寿命长
衡量通道质量的客观标准:信息报真度高,噪音干扰少,信宿信息和信源信息尽可能吻合

噪音:非传播者本意,而加之于发送信息的附加物和足赛有效信息通过的干扰

新闻信息流量:单位新闻通道中新闻信息的传输量,根据传播致效原则,合计流通的信息量,一般指有效信息,不计入无效信息与虚假信息
新闻信息流通量:即新闻信息量,指消除不确定性,剔除了无用信息、虚假信息以后对手传者有用的信息的量。它是新闻的信息功能的度量,小于新闻传播通道的容量
计算公式:I=log2 N(比特)
N-事件可能性的数量 I-信息量  
静态度量:新闻作品信息量=单元新闻信息数 / 信息符号之和
动态损耗=主信息+次信息*等级比+微信息(信息附加值)*等级比-冗余信息*噪音干扰度

第2节 单向传递和双向传递
一.单向传递 A到B的直线传播 命令等
基本要素: 传播者(信息源)——信息——受传者(接受源)
具体程序: 消息观念 编码 传送 接受 译码 反应行动

干扰
人与人之间的单向传递特点
主要通过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
不限于消息的传递,还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传递
传播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有重要意义,传播结果为的是改变受传者的行为
直线式传递,传播速度快,但准确性较差
可能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即人特有的心理障碍,不同人对同一信息会有不同反应
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难以实现真正沟通,可能引起受传者的抗拒心理

3. 双向传递  
在传播活动中传播者与受传者角色的互换,双方相互传递信息,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
消息观念 编码 传送 接受 译码 反应行动
干 扰
  
反 馈
传播者————信息————受传者
受传者————反馈————传播者

特点
主要通过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
不限于消息的传递,还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传递
传播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有重要意义,传播结果为的是改变双方的行为
增加了反馈程序,因而速度慢,但准确性明显增强
心理障碍减少,使得新一轮传播效果得以改进
受传者有反馈意见的机会,有参与感,有利于建立双方的信任与感情,调动受传者兴趣
传播着心理压力大,能增强责任心和提升传播能力

三.反馈 受传者对传播者发来的讯息的反应
a  
发出信息  

  
传播者 制码  
解释  
还原  
制码 受传者  
解释  
还原  
信 b
息 c  
流 d  
反馈信息  


反馈 有效反馈:受传者发出,并为传播者感知,从而强化或修正原有的传播行为的反馈
无效反馈:不为传播者接受从而也无助于改变其传播行为的反馈
为积极反馈提供更多的流通渠道,是传播者的责任
传播者的行为始终是主动的,受传者的反馈是被动地发生作用
传播者只有合理利用反馈不断改进传播内容和方式,才能产生新的目的性行为
新闻传播信息反馈,显得迟缓、零星、间接,回传质量不高

反馈:传播者发送出去的给定信息,作用于受传者后产生的结果再回传至传播者,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

负反馈:使给定信息接近目标值
使传播目的与社会效果接近
传播者利用负反馈调节传播行为,是传播活动更符合传播者的目标
正反馈:使给定信息偏离目标值
传播者的给定信息与真实信息的差异倾向于加剧系统正在进行的偏离目标的运动
偏离的发生与加剧,会使传播目的与社会大系统产生越来越大的距离


2006-4-1 14:43 回复  
218.11.2.* 8楼

不断使给定信息接近真实信息,是传播者争取有效传播的关键

真性反馈:受传者对接受到的给定信息的真实反映,公开表示反对或赞成
民主社会和言论自由的产物,传播者可感知受传者的真实态度、愿望和要求
假性反馈:受传者经过伪装、掩盖了的真相的心理假象
将传播者导向歧途,使今后传播内容方式的调节产生偏差,偏离目标,造成损失

外反馈:外部力量产生的反应,即受传者对所受到的传播者输出的讯息的理解与反应
信息反馈的主要形式,是传播者调节传播的目的性行为的主要根据
内反馈:传播者在输出信息过程中产生的自身的心理反应,又称自我反馈
包括宾我对主我的信息反应,也包括传媒组织内部被动人员对主动人员的信息反应
一般产生于外反馈之前,可预料外反馈,从而自觉调整传播,有助于优化传播效果
终究代替不了外反馈的直接影响,并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外反馈是内反馈的佐证
内反馈是外反馈的折射,也是信息反馈的虚像
外反馈是主要的信息反应,作用直接、重要、有冲击性,要高度重视
内反馈的作用是间接、次要、非冲击性的,通过内部管道反映,领导应予以重视

第五章 新闻传播要求
真实、客观、公正、全面、快捷
第1节 新闻传播的真实要求
一.新闻传播必须真实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新闻报道与所反映的客观现实的相符程度
新闻报道是客观事实在传播者头脑中的反映,通过某种符号向受传者发布的物化产物
这外化物(认识主体的产物)必须同报道对象完全一致,否则就是假报道或失实报道

新闻传播必须真实,是传播效果的要求,传播必须致效,是传播活动的终极目的
确保:传播的事实有根有据
传播的过程事实求是
传播的结果与事实原貌完全一致
原因:传受双方都要求新闻传播的全过程事实求是,不增添任何附加的成分
新闻传播基本规律要求,只有通过提供事实的报道,才能实现新闻传播的使命
如实报道是实事求是认识路线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也是对传播工作者的要求

二.新闻传播真实性的科学含义
事实真实 最基本要求,也称细节真实
新闻事件的新闻要素,即5个w要确凿可靠
要素的细节描绘要有根有据
引用的一切资料要求可靠
总体真实 新闻报道的全部事实与实际生活中的同类事实,完全一致
本质真实 通过事实的报道揭示该事实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本质

三.不真实新闻的成因及防治
(一)新闻提供者 品质不良
(二)新闻采编者 品质、知识、作风等方面原因
(三)新闻把关人 因私利或小团体利益,走形式主义,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防治 从思想上认识新闻失实的危害性严重性,重视并克服新闻失实
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严密的防治失实报道出笼、严惩造假的规章制度
做好新闻报道队伍的清理整顿工作,剔除品质不良、弄虚作假者
推动新闻立法,运用法律武器,同以假新闻谋私的不良现象作斗争,制裁造假者
整顿党风、淳化民风,领导带头,提倡真实新闻,反对虚假报道

4. 新闻传播真实性的全面把握
(一)对社会生活的总体认识
准确把握真善美、假恶丑两大类事实的报道比例
(二)新闻传播中正反两方面的准确把握
对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有正确认识,新闻报道上有适当反映,做到总体真实
(三)新闻传播流量的科学调控
新闻传播的流量,应反映和维持社会各方面质与量的平衡
(四)新闻传播事实的道德考量
及时报道,同时不对民众产生更大伤害
(五)新闻传播效果的辩证制衡
有时也制越着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第2节 新闻传播的客观要求
一.新闻传播必须客观 新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
内容:新闻报道的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人物或事件
形式:新闻所显示的倾向性,通过其所报道的事实的逻辑力量实现,采用客观陈述的方法

原因 新闻报道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必须客观,与事实完全一致
只有客观传播的新闻,才有力量。虚假新闻使受传者失去兴趣,并怀疑传播媒体


2006-4-1 14:43 回复  
218.11.2.* 9楼

客观报道显示的新闻倾向性,受传者易于并乐于接受,从而实现传播者的功力目的
这是新闻传播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是新闻记者成熟与老练的标志之一

二.新闻传播客观性的科学含义
内容:客观存在或客观上正在发生与发展的事实
形式:通过新闻事实的客观叙述等,运用事实的自身逻辑力量显现新闻传播的倾向性

三.不客观报道
客观与立场不矛盾
直接表态等外来成分是不必要的
客观主义和客观报道有根本区别,并不是罗列事实

第3节 新闻传播的公正要求
一.新闻传播必须公正
公正性:即公平原则,或平等原则。指新闻媒介为争议双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的机会
原因  
传播者与新闻媒介的社会责任是向受众提供客观存在的事实,以及人们评价的客观情况
新闻媒介是社会之公器,传播者应向公众提供平等的机会

二.新闻传播公正性的科学含义
不以一己立场片面报道事实提供自己赞成的一方面意见;歪曲报道另一方或自己反对的意见
不以一己立场报道事实,误导受众,造成不同意见者的压力与伤害
不以一己立场,剥夺他人利用媒介传播自己立场意见的权利和机会,媒介不是个人私器

传播者负有社会责任和职业道义,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媒介使用权利与机会
传播者不享有传播自己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和以其压制他人意见与其他事实公开传播的特权与自由

三.不公正报道之举证
(1) 偏袒一方,(2) 压制另一方
(3) 强扭事实,(4) 片面报道
(5) 主观武断,(6) 强加于人
(7) 不(8) 给更正,(9) 难以申辩
(10) 作者有权,(11) 读者无权

四.公正与倾向
公正:媒介与传播者取信于民、立足社会的基础
是倾向性借以存在的基础,发挥社会效应的前提
不公正的倾向性是乏力与缺乏权威的

第4节 新闻传播的全面要求
一.新闻传播必须力求全面
指新闻传播中提供各方面的事实、情况、意见,不片面报道和隐匿事实
是社会和民众对新闻传播的共同要求,是新闻媒介和传播工作者的职业追求
原因:
全面性报道是新闻传播实现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前提
有助于受众了解全局、认识事物整体,知晓事件全过程,根本上实现新闻传播的最终目的
全面报道与评论事实,是传播者的社会责任,是对传播行为的要求和职业规范

二.新闻传播全面性的科学含义  
向公众提供全面的不是片面的,整体的不是零星的,正确的不是歪曲的事实、情况和意见
对新闻事实的报道过程完整情节详尽,具体细致报道重要过程和情节,交待说明情况不明者
对社会现象的报道提供纵横全方位材料,分析不偏颇,使公众独立得出自己的印象和结论
对争议问题的报道应充分顾及和全面报道各种情况、意见和看法,不强加自己的看法

三.新闻传播不全面之揭露与防治
(1) 报道事实,(2) 只顾一面忽略另一面
(3) 评论事实,(4) 只讲一面无视另一面
(5) 分析报道社会现象,(6) 只注意一种倾向而(7) 掩盖另一种倾向
克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反对单纯的不顾传播规律的主观主义,是确保全面性的必要条件

四.选择与全面、典型与综合的统一
选择在全面把握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选择,是与提供较多的较全面的报道并性的
不因全面性损害选择性而模糊新闻的倾向与立场;也不因选择性损害全面性而影响声誉形象

抓典型是传统工作方法之一,是中国新闻传播的特色,是正确处理选择与全面的关系
典型报道对于重点贯彻党和国家的宣传意图、鼓舞与激励民众的进取精神有重要意义
典型报道与全面把握整体情况,反复细致地比较分析各方面事实不可分开
重视典型与综合报道都不可或缺

第5节 新闻传播的快捷要求
一.新闻传播必须迅速及时
时间性:新闻发布与新闻事实发生之间的时距,时距越小传播效果越好,新闻传播越有价值

时效性:事实发生与作为新闻事实予以报道的时距,同新闻面世后激起的社会效果的相关量
新闻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距限度
含义更丰富,不限于快捷,但基本精神仍是快捷,及时传播时新闻致效的根本保证
原因:新闻报道的是瞬间的变动的事实,不及时的报道不仅没有新闻价值,还可能失实
新闻事实层出不穷,追求更新的事实,是传播工作者的天职
受众要求及时获知外界刚刚发生的变动,以尽快地认识和适应甚至利用这种变动
传播快捷是新闻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抢新闻与报道时机
抢新闻:指传播工作者要尽快地发现新事实,报道新近发生的变动
报道时机:指现实生活中潜存着的有利于某项报道获得良好效果的机会
选择时机应注意发表环境与背景,读者兴趣和注意的变化,实际生活和重大政策
要求:站得高看得远,能够全面从政治上把握事实
懂得正确运用战略与策略,该会即快该压即压
三.慢三拍现象及其成因
决策慢,采制慢,刊播慢
机构重叠,运作繁琐,作风拖沓,手段落后


回复话题
上传/修改头像

欧洲通用货币是什么?

考研论坛提示:
1、请勿发布个人联系方式或询问他人联系方式,包括QQ和手机等。
2、未经允许不得发布任何资料出售、招生中介等广告信息。
3、如果发布了涉及以上内容的话题或跟帖,您在考研网的注册账户可能被禁用。

网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业务 | 帮助信息
©1998-2015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考研网-联系地址:上海市邮政信箱088-014号 邮编:200092 Tel & Fax:021 - 5589 1949 沪ICP备1201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