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 - 话题

我所理解的新闻学——新闻史篇
查看(1732) 回复(0)
小白杨
  • 积分:482
  • 注册于:2010-08-02
发表于 2010-12-06 00:52
楼主
我所理解的新闻学——新闻史篇

        写在前面的话:
        在这样举国沸腾的日子里,还是有很多同学找我问复习的问题,可见大家学习热情之高。很多人已经着手在复习专业课了,这是件好事。但我发现,不少同学问的问题都不对头,方向、大略、细节、方法都是不着边际的。这样下去,势必缘木求鱼。于是我找时间写了点具体的东西,贴在这里,希望能对需要的人有些帮助。若有写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也欢迎跟贴提问。最后要强调说明的一点是,请大家不要再发站内信息了,太多了我实在是看不过来,不能一一回复。且很多问题是有共性的,请大家跟在帖子后面吧,我也可以集中回答,此外很多论坛里的好心人也会帮忙的。请大家体谅!


        今天说一下新闻史。
        历史是文科考研初试中必考的内容,因为做科研必须了解一个学科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文学有文学史,教育学有教育史,新闻学自然要有新闻史。新闻史也称历史新闻学,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每年试卷上的重头戏,复习得扎实的同学有希望在这里拿满分。初次复习的时候,我建议大家先看新闻史,后看理论。一是因为论从史出,这样符合理解的逻辑;二是因为大纲上列出的新闻史的那两本书比较神奇,可读性很强:李老师的书激情澎湃,哈老师的书娓娓道来,看上去不觉得紧张,相对于比较枯燥的理论和业务,这一科差不多是专业课复习中最舒服的地方了。

        新闻史属于政治史和文化史的一个分支,作用自然是鉴往知来,通过对新闻传播历史的研讨,为后人的新闻实践提供借鉴。简单来说,新闻史主要的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事,二是人,三是事和人的影响。这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并认为所有的历史几乎都可以这样套一下,脉络就能出来,包括我们自己的过往。你仔细想想,什么构成了你的历史?无非就是你经历的事、遇上的人和这些事这些人对你的影响。当然,这只是一个学习方法并非研究方法,算不得严谨。回过头来说新闻史,事,就是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演变;人,就是著名新闻人的新闻活动和新闻思想;影响,就是新闻事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作用,这部分就和理论有密切的联系了,后面我还会讲到。

        然后就可以进入新闻史复习的第一阶段了——看书。新闻史必须看书,你可以买了人家笔记硬背,但是最后答大题要吃点亏,因为你脑子里没有体系,容易乱。到那时候再回过头来找书看,等于绕远。那怎么看书呢?我的方法是连看三遍。从面到点,再从点到面。

        第一遍明确历史分期,看分哪些板块,怎么分,按什么标准分的。中国新闻史相对单纯,基本上十年一个段,按时间走,很明确;外国史,有的书按国别分,有的书按历史时期分,李老师的那本书基本上是从传媒技术革命的角度看新闻媒介发展的阶段性的,这个要特别搞清楚。你可以大略过完一遍之后仔仔细细研究一下目录,知道“面”是怎么样的。

        第二遍,看这些板块中的人和事,就是“点”,自己总结一下,不会费太多的时间,注意和“面”对应,初学者很多东西容易记混,比如《火星报》、《北极星报》和《新莱茵报》,《大江报》和《大公报》之类的,等等。

        第三遍,找一下“面”和“点”之间的关系,就是“史”中的“论”。多问几个为什么,顺便做一做课后的练习题,思考为什么这样的事和人出现在这个阶段,为什么这个阶段对下一个阶段产生这样的影响,为什么这个阶段不能超越,等等。也可以专门挑一下结论的句子看一看,自己动动脑筋。由于远远还不到你做研究的时期,这里面的理论都非常容易理解。实在不明白的几种报刊理论,找一下高教的《新闻理论教程》,仔细读一遍导论那一章,就晓得了。

        好了,有了这三遍垫底,你就能大致明白新闻史的框架了。好比一个柜子,上面有很多抽屉,你总要先知道柜子有几层,每层有几个抽屉,然后再一个个拉开,看每个抽屉里都有什么——一层是珍珠玛瑙,二层是金银首饰,三层是绫罗绸缎,四层是人参鹿茸……(不好意思哈,打这样庸俗的比方)最后你要懂得为什么这一层放这种东西,那一层放那种东西,记住,一定是有原因的。一部分原因在历史,一部分原因在理论。这个阶段不要超过半个月。

        然后是新闻史复习的第二阶段——背诵。单纯地背诵,先背名词,后背简答,论述题不用背。这个时期浮光掠影就不行了,一定要记得像记自家的门牌号码那样清楚,张嘴就来,分毫不差。具体时间你们自己把握,记忆能力因人而异。我总结了一下,中国新闻史的名词主要有下面这些
外国新闻史的名词主要有下面这些:
1、 亨利八世
    第一个下令管制出版业的英国国王。为了限制出版业的发展,他不允许外国出版商在英国设新厂,现有外国出版商学徒不得超过3人,特许海顿神甫售神学家坦德尔翻译的圣经,这是特许制的开始。1538年,其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须经事先许可方能出版。
2、 星法院
    1570年,伊丽莎白女王将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独立,组成皇家出版法庭,即“星法院”,以加强封建统治。星法院颁布特别法令,严厉管制出版活动,如一切印刷品均须送皇家出版公司登记;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有搜查、扣押、没收非法出版物及逮捕嫌疑犯的权力等。除了审理民事或刑事案件外,星法院还审理叛国煽动罪、诽谤罪等案件,这种审判不经一般的司法辩护程序,而是秘密进行,并动用各种酷刑。星法院是压迫自由的丑恶象征。
3、手抄新闻
16世纪,在意大利城市威尼斯,首先出现了采访经济、政治、战争、船舶航期等信息的专门机构和从业人员,并产生了商业化报纸——手抄新闻。手抄新闻以刊登经济信息为主,这已经是脱离文件告示和内传情报痕迹的纯粹新闻了。
4、《北极星报》
    《北极星报》:在英宪章运动中诞生。1837年宪章左翼力量创办。在利兹出版,后迁往伦敦。1852年停刊,出版15年。《北》高举"人民宪章"的旗帜,宣传宪章派左翼主张,报道他们的活动,有力地指导英国工人阶级的斗争。主张一切国家的工人阶级联合起来。《北》注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旗帜鲜明,文字通俗,从而赢得大量读者。它是英国近代无产阶级政治报纸的卓越代表。
5、 特许独占
    始于英国都铎王朝亨利八世统控国内出版印刷事业的制度。命专职人员监督出版事业,给予经过选择的印刷商以独占经营的专利权益,并保护他们的特权利益,防止任何反对势力出版印刷品的产生。此制度阻碍了出版业的发展,控制了民众的言论,达到了统治者统一舆论维护统治的目的。
6、 知识税
    1712年5月,英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所有报刊一律征收印花税,同时对报刊使用的纸张征收纸张税,刊登的广告征收广告税,这三种税合称为“知识税”。英国政府征收“知识税",既可以增加财源,又能达到寓禁于税的目的。开征以后许多报刊不堪重负,被迫停刊,“知识税”严重阻碍了英国报业的发展。
7、 戈登堡
    德国美因茨的工匠,于1450年成功地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技术。他还制成了木质的、靠螺旋在印板上压力的印刷机,代替了纯粹的手工操作,从而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曾印出《拉丁文文法》、《四十二行圣经》、《教堂课读》等重要书籍。
8、 约翰。弥尔顿
英国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写了大量的政论和小册子。1644年,因非法写作与发行小册子遭到了国会出版检查委员会的审讯,他向法庭递交了他的著名申辩书,《论出版自由》。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明确提出了出版自由的口号,并形成了“观点公开市场”以及“真理自我修正过程”的概念。这本小册子成了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基石。
9、 塞缪尔。亚当斯
    家、革命组织者,也是报人,办过报纸。他认为:英国政府剥夺了殖民地人民的基本权利,殖民地脱离母国而独立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这一观点成为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10、约翰。迪金森
     美国独立战争时代殖民地温和派宣传家的杰出代表。他主张从经济利益出发,考虑革命问题。1967-1968年,他在激进的《宾西法尼亚纪事报》上连续发表了12篇题为“宾西法尼亚——农人来信”的系列政论文章,对革命舆论的制造起了重要作用。约翰?迪金森被称为“革命的笔杆子”。
11、托马斯。潘恩
    美国著名的争论家。他在美国独立战争的关键时刻发表了争论小册子《常识》,以通俗、充满激情的语言抨击了英国政府的暴政,呼吁北美殖民地人民立即拿起武器,进行争取自由的战争,并指出争取独立是个常识问题。斯鼓舞了人民战斗的决心和勇气,被认为是独立战争的响亮号角。他所写的《危机》系列文章在战争的艰苦时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2、普利策的办报特点
    新闻学者把普利策的办报特点归结为六项:1  以国内外重大新闻为骨干,添加大量轻松又刺激性的新闻以增加读者对报纸的兴趣。2  借发起全国性运动之机,提高该报声誉。3  高质量的社论版,有力地论述、倡导、支持新闻栏倡导的社会改革④  篇幅大,报价低。⑤  率先使用插图。⑥  重视报纸的推广工作,用各种奖励办法扩大销路。
13、 白虹贯日
    一战后,日本政府对报界的镇压措施引起了报界的强烈不满。1918年8月25日,全国84家报社的新闻记者代表在大阪召开了“关西记者大会”。报道这次大会情况的《大阪朝日新闻》在提及此事时,使用了“白虹贯日”一语,政府当局以“这一消息是暗示革命”为理由起诉该报。结果,登载这一消息的当天报纸被禁止发售;发行人兼编辑山口信雄和撰写这条新闻的记者被判刑两个月;社长被迫辞职,包括总编辑在内的许多编辑人员都被迫离开报社。该事件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言论贾祸事件。它表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为了防止国内社会主义运动的滋生和发展,日本政府提高了警惕,加强了对舆论的控制。
14、曾格案件
    曾格是纽约市的印刷商,创办了《纽约周报》,发表了一系列批评总督的文章而被捕。安德鲁?汉密顿为其辩护。汉密顿指出:只有谎言才构成诽谤,每个公民都有"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最后陪审团不顾法官的阻挠,裁定曾格无罪。这一案件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北美人民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
     15、《新莱茵报》
    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1848年6月1日正式出版。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机关报,但为了团结更多的人,这份报纸在刊头上标出“民主派机关报”字样。马克思任主编,恩格斯为他的助手,实际上的副主编。两人除负责报纸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还经常为报纸撰稿。马克思领导编委会的工作有两大特点:一是器重编辑们的才华,科学分工,用其所长;二是要求边界们几座报纸工作,又参加社会活动,把办报和实际斗争结合起来。《新》是适应德国革命的需要创办的。它始终不渝地宣传《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中规定的革命纲领和路线:对内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民主的德意志共和国;对外推进反对沙皇俄国的战争。
16、《新莱茵报》的宣传特色
    第一.  把对敌斗争的原则性和策略性结合起来。原则性:始终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分析问题,坚决维护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策略性:对不同对象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第二. 联系群众,代表人民,指导斗争。《新》通过各种渠道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建立广泛而灵活的通讯员网;重视读者来信;编辑部成员直接参加群众活动。第三.  具有鲜明的战斗风格。《新》是无产阶级的旗帜与号角,它的每一篇文章、每一篇报道,都表现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浓缩着强烈的爱憎。《新》文风鲜明生动、尖锐泼辣。特别是对敌的讽刺揭露,更是犀利无比,战斗力极强。
17、普利策
     美国著名报人。1868年被《西方邮报》聘为记者,开始报业生涯。他以“工作、工作、工作,思考、思考、思考”为座右铭,靠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特殊的采访本领为报界所赏识。普利策用煽情主义的新闻报道手段,使《邮讯报》获得成功。1883年,普利策买下纽约《世界报》。在他的经营下,《世界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为美国新闻史上的一大转折,开创了廉价报纸称为报刊主体的时代。普利策认为好的报纸必须要有良好素质的工作人员,并十分注意进行新闻工作的专业训练。普利策还留下50万美元设立“普利策奖”,这个奖项被认为是美国新闻界最荣耀的奖赏。
18、 黄色新闻
     黄色新闻是在煽情主义新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性等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报道。黄色新闻是报业追逐利益,不择手段竞争的产物。它起源于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和赫斯特的竞争。
19、北岩爵士
     原名哈姆斯沃斯。是英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创始人。1905年受封勋 爵,被称为“舰队街拿破仑”。1888年创办《回答》周刊,专门回答读者的来信提问,获得成功。1894年买下《新闻晚报》,进行新闻改革,积累了相当的办报经验。1896年创办《每日邮报》,创办前作了大量准备和宣传工作,并出试刊。该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08年买下《泰晤士报》,大胆改革,也获得成功。英国最早的报团由他组建,被称为北岩报团。1922年逝世。
20、《泰晤士报》
     在报业独立化的趋势下创办。英国资产阶级非政党报刊的主要代表。发刊于1785年元旦,创办人为沃尔特。三年后正式定名。在经营上,割断和政府的联系,充分自立。报道上,大量刊登国内外要闻,有独家新闻。言论上,标榜独立。另外,重视采用新技术。《泰》无明确的政党背景,有自己的阶级立场和政治倾向。它是工商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因面能在工业革命后的形势下,成为影响英国政局的重要力量。
21、《纽约时报》
    1851年9月18日。雷蒙德与二位同事合伙创办。该报摒弃了《太阳报》、《先驱报》的煽情主义作风,也排除了《论坛报》政治激进的态度,主张新闻翔实、言论平和。该报对南北战争的报道十分出色。它实际上始终反映雷蒙德的党派倾向。
      22、三社四边协定
      这是早期通讯社竞争和垄断的产物。欧洲的哈瓦斯、沃尔夫、路透三大通讯社自1866年开始展开竞争。他们的业务日益超过国界,而且同殖民扩张的进程相联系,经过十几年的激烈争夺,已把世界新闻市场分割完毕。为了确认既定事实和各自得垄断范围,1870年1月17日,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协定以欧洲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新闻社虽然也参加了,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通常称之为“三社四边协定”。协定确定了各社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互相交换所采集到的新闻。四大通讯社垄断了世界新闻市场,他们凭借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压制和排斥所在各国的新闻机构,迫使众多的新闻机构只能从他们唯一渠道获取新闻,达到更好的为本国资产阶级殖民活动服务的目的。
23、炉边谈话——第一个谈话直播
     1941年5月27日,罗斯福在白宫接待室装了扩音器的壁炉旁边,通过美国广播电台对全美民众表达他支持中国抗日和全球反抗侵略奴役的决心。 罗斯福的“炉边谈话” 这种借助私营媒体表达政府观点的方式,是从未拥有媒体控制权的美国政府与民众直接沟通的一个开创性做法。也是政府在重大内政、外交战略方针的行为上寻求民众理解与合作的一种卓有成效的方式。
24、爱德华。默罗
    爱德华?默罗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广播电视记者。他因现场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一举成名。他独创了战地现场广播、连续广播报道等口语广播形式。这些形式的创新,不仅真正发挥了广播的优势,而且使广播在美国成为合法、严肃、传播面极广的新闻媒介,改变了人们过去一直把广播只看作消遣娱乐工具的看法。在战事新闻报道中,默罗成为新媒体与新形式的最佳实践者,他创办的现场广播《这里是伦敦》与电视报道《现在请看》,被誉为美国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中两座并峙的高峰。
25、本杰明。戴伊和《纽约太阳报》
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它的出现和成功是资产阶级报纸向廉价报纸发展的转折点。本杰明于1833年9月3日在纽约创办。创办后发行量空前巨大,震动报界。报纸的成功得益于创办人本杰明.戴全新的办报方式:1该报有明确的办报方针。创刊号上,本杰明.戴宣称:本报目的在普及大中,提供“当天所有的新闻”, 售价低廉,以每一读者之能力所及为度;与此同时,又为广告提供一种有利的工具。2该报注意刊登有趣味的新闻来吸引读者3该报销售得法。凭借上述做法,《太阳报》获得了明显的成功。但这家报纸格调不高,为招徕顾客,不惜弄虚作假。后几易其主,1920年停办。

26、 贝内特的《纽约先驱报》
     1835年5月6日在纽约创刊。创办人贝内特。到60年代,《先驱报》销量超过《太阳报》居全国之首。在欧洲也被广为订阅,成为最受欢迎的一家美国报纸。《先驱报》首次确立了报纸要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原则。该报新闻报道面广、速度快、文字通俗、议论辛辣。地方新闻内容丰富,社交新闻赢得了上层人士好感。此外贝内特还很重视全国性新闻和国外新闻。南北战争期间的报道更是超过了所有竞争者。该报在新闻报道方面的做法和创举使它在美国的著名廉价报纸中占有一席之地。老贝内特去世后,其子小贝内特接办。后长期亏损,1920年转卖。
27、 格里利的《纽约论坛报》
     1841年4月10日自纽约创刊。创办人格里利。该报特点在于:1 确立了报纸理性原则,在办报方针上摒弃了一半廉价报纸的三种做法:煽情主义新闻、不健康的医药广告和虚伪的政治中立。2 重视言论,大量刊登鼓吹社会改革的文章。这些言论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掀起广泛群众运动。该报鼓吹改革的言论中,影响最大的有:提倡开发西部和反对奴隶制度。也正因为此,《论坛报》绝对销量落后于《太》和《先》,但在舆论界的影响却远超过那两家。3 该报还注意广招各方面人才。
28、《每日电讯报》
     《每日电讯报》:1855年创办于伦敦。长期由利维家庭经营,以后买出。自称持"独立保守"的政治观点,宗旨 "提供充分、明了和易于理解的新闻"。该报以廉价报纸的面目问世,但以后演变了一份上层报纸,读者对象主要是中产阶级。
32、哈瓦斯社
    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也是二战前法国最有实力的通讯社。创办人哈瓦斯是第一个把Agence这个词用于通讯社的人。创办人夏尔.哈瓦斯先于1832年成立翻译事务所,专门经营翻译外报新闻的业务。随后逐步建立自己的新闻采集网。1835年在巴黎将事务所正式定名为“哈瓦斯通讯社”。供稿原则是“迅速和优质”。 进入20世纪,哈瓦斯社的业务继续发展。一战后哈瓦斯社成为法国广告界的最大控制者。但是表面独立的哈瓦斯社实际上大部分经费来自政府,它也是事实上的“半官方”通讯社。二战爆发后,希特勒占领巴里,哈社被德军接管,成为纳粹宣传工具。维希政府将其改组后彻底瓦解。
33、法新社
    法新社全称“法国新闻社”,总部在巴黎。二战后,法国政府将战时四家反法西斯通讯机构合并,于1944年9月组成的。当时作为官方通讯社,社长由政府任命,经费靠政府拨款支持。1957年国会通过法新社改组章程。确定法新社为独立的公共企业,社长不再由政府任命,完全按商业法经营。经费收入主要有三个来源:政府补贴性订费,报刊传媒订费,私营机构、企业订费。但财政赤字由政府分担,所以仍具有半官方性质。当前法新社经营方针是“发展与多样化”。 80年代以来,积极拓展服务领域,设立视听部,创建信息库,加强图片新闻供应,设立独立的金融专线。
34、路透社
    路透社:1851年创办于英国伦敦。初期业务为金融消息,7年之后,才把业务扩大报界。法奥战争中,是世界新闻史上第一次与事件进程同步传送新闻。林肯遇刺,路透社比欧洲所有新闻媒介提前两天报道了这一事件。19世纪60、70年代,开始沿着大英帝国的路线向外扩张。
35、美联社
    1848年墨西哥战争结束后,纽约六家大报在战时联合采访社的基础上组建了“港口新闻联合社”。1856年改组为纽约新闻联合社。1892年,位于芝加哥的西部联合新闻社宣布成立独立公司,取名美国联合通讯社,斯通任总经理。1900年美联再行改组,将总部迁到纽约,并与欧洲各大通讯社订立合同,交换电讯,基础日益巩固。美联社在两次大战之间发展迅速。二战以后继续发展,社员范围从报纸扩大到电台、电视台。美联社现用六种文字发稿,采取滚动发稿方式。拥有覆盖全球、包括地面线路和卫星传送在内的通讯网络。收入主要靠国内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订费,20世纪90年代处于亏损状态。
36、 合众国际社
    1907年,斯克里普斯创办了合众社。由于该社不是三社四边协定的成员,所以在对外活动方面不受任何束缚;同时该社还采取与美联社不同的经营原则,欢迎所有新闻媒介成为自己的订户。1925年合众社先于美联社播发新闻照片,十年后又成为向电台提供新闻的第一发通讯社。1909年,赫斯特建立国际新闻社。1958年两社合并为合众国际社。合众国际社是一家商业性公司,总部设在纽约。编辑部门的设置以及各部门职能和美联社基本相同。图片新闻部的创设早于其他通讯社。1987年由率先建成全数字彩色新闻图片网。该社每天用四种文字发稿。此外还经营多种业务。
37、KDKA
     KDKA电台是美国广播事业的开端。1920年11月2日,西屋电器公司在匹兹堡开办。它是美国历史上最早获得营业执照并开始正式播音的广播电台。
38、 NBC
     全国广播公司1926年创建于纽约,是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子公司,创始人沙诺夫,有“美国无线电之父”的称号。全国广播公司在美国广播电视领域起步最早并长期占据领先地位。1927年成立两个不同的广播网,即“红色网”和“蓝色网”。由此,全国广播公司的广播网从东部拓展到西部,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商业性广播企业。全国广播公司在发展电视方面也走到了前面。该公司电视新闻在50到70年代一直居领先地位。全国广播公司及其母公司现在已发展成为多元化的电子和信息传播大企业。1985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和通用电气合并,1995年12月14日,全国广播公司和微软公司宣布合作创办24小时有线电视新闻电脑网络。
39、 ABC
    1943年成立于纽约。前身是全国广播公司的“蓝色网”。1953年美国广播公司同派拉蒙合并,增强了电视节目制作能力。1985年为大都市通信公司购买,组成大都市美国广播公司,实力大增。美国广播公司不惜高薪聘请知名电视记者和节目主持人,以提高新闻和其他节目质量。该公司较注重体育节目。1985年3月首府传播公司买入美国广播公司股份,改名为首府-美国广播公司,它是最成功的体育频道ESPN最大股东。该频道也是首府-美国最有价值的财产。1995年8月,首府-美国广播公司被著名的迪斯尼公司购买,成为集电视、广播、出版、娱乐、电讯于一体的传播娱乐帝国,同时拥有制作和传播两大阵地,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
40、CBS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成立于1927年2月,为16家广播电台联合组建的独立广播电台联营公司。1927年9月,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合并,组成哥伦比亚唱片广播公司,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退出,公司改现名。随后该公司推出了第一个广播节目。1931年试播电视,1939年正式播出。1965年播出彩色电视节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率自70年代以来压倒全国广播公司位居首位。这一成就得益于一批出色的电视记者和节目主持人。1995年西屋电器将其收购,新的CBS在广播电视方面重新恢复了领先地位,是美国最大的电视集团、广播集团以及广播业中最大的销售公司。
41、VOA
    美国的对外广播,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对外广播。美国之音成立于1942年2月24日,当时主要从事战争宣传。二战后,主要进行反共宣传。以后逐渐将重点转为阐明美国政府的政策,宣传美国社会和美国生活方式、报道国内外新闻及时事评论等,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美国之音初创时隶属美国战时情报局,1953年起归美国新闻署领导,经费来自政府拨款。美国之音总部设在华盛顿,使用48种语言播音。除继续传统演播方式外,美国之音已经开始用电在邮件的方式向人们发送新闻。
42、BBC
    1922年10月,马可尼公司联合其他5家无线电企业,组建了民营的英国广播公司。后改组为公营的英国广播公司(BBC)。改组后,享有在全国进行无线电广播的特权,持续独家垄断状态到60年代。1936年,BB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目前英国是公共广电和商业广电共存。BBC仍然是英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中坚,是西方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公司。BBC的业务可分为国内和国外两部分。宗旨是提供信息、教育和娱乐,节目应兼顾各方面的需要和兴趣,而且必须是"健康的、良好的"。特点:新闻节目中,惯用客观报道手法;娱乐节目比较正统。而且一贯重视受众反馈研究。

      43、《火星报》
    列宁创办的第一份全俄政治报。1900年12月24日,第一期《火星报》在德国莱比锡出版。列宁实际上是《火星报》的主编和领导者。他在《火星报》上发表了许多有关党的建设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的文章,对国际生活的重大事件作了评论。宣传内容是同"经济派"论战和宣传党的纲领。列宁指出:"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组织工作的特点:①收集稿件和信件。②传递报纸和其他文件。③在国内建立地下印刷所。④为报纸募集出版和活动经费。从52期起,《火星报》的领导权被孟什克掌握,报纸因此而成为反对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工具。
44、《火星报》的历史功绩
①        使多数地方工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为建党准备了思想基础。
②        把分散的地方组织联结起来,为建党奠定了组织基础。
③        通过广泛的讨论和宣传,为建党准备了正确的纲领。

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我上面列举的东西一定要烂熟于心,随便拿出一条就得倒背如流。对于文科生来说,背这点词条应该不在话下。而且,考北广的同学比较幸福了,新闻学基础卷子上没有填空,只是集中写一些字而已。我这里词条的长度基本上是按名词解释的篇幅来的,你们可以找时间用笔写一遍,掐一下时间,最好每条不要超过六分钟,也不要再多写了,不然时间会不够用,写字慢的同学现在开始就得练一练。新闻学基础,题量很大,不要为这些5分的名词浪费太多时间。

        问答题不用我写了,看一下历年真题,然后自己仿照真题的模式编一些题来做。或者看一下课后练习也可以。你们完全可以自己对着书找一下答案,顺便加深记忆。记住一定要有一说一,让你答背景你就答背景,让你答原因你就答原因,不要拿出答政治论述的架势来,东拉西扯跑得太远。结论的话两三句就可以,一定要说到点子上。——记住我们在考场上没有太多的闲空。

        新闻史复习的第三阶段,要等到新闻理论复习完、快到考试的时候,单门再给新闻史两周的时间。具体方法以后再说,下次先讲理论。理论我可能说得细一些,以何老师、成老师那本《新闻理论教程》为蓝本,逐章给大家过一遍。

一、中国早期的新闻事业

1、邸报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在统治阶级内部发行,属官方报纸。邸报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复兴于明,结束于晚清。内容为帝王动态、官吏任免及大臣奏章等,在唐代均为手抄,由上都进奏院发行,宋代最早出现“邸报”一词,使用雕版印刷,由门下省领导,中央政府统一编印和“发行新闻”,完全具备了中央官报的性质。
2、小报
中国古代非法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盛行于南宋,由邸吏和书肆主人非法经营,传播较广,宋明清屡禁不止。它较以前的邸报更具新闻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要求和愿望。小报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报纸由封建官报统一天下局面的终结,是民间办报史的开端。
3、京报
中国明清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民间报纸,始于明末,盛于清代,最早出现于京都,故名《京报》,是我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它经政府允许,由民间报房经营,具有公开发行,读者范围广泛、形式固定、包括了自采自写的内容等特点。它存在了400多年,在古代报刊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4、定本制度
为了加强对封建官报的控制,钳制舆论,宋真宗咸平2年(公元999年),宋王朝制定了对报纸的“定本”审查制度。这是我国新闻事业史上最早出现的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所谓“定本”,指的是进奏院要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们审查,经审查通过的样本为“定本”。进奏院必须以“定本”为准向全国传发,不得擅自增减。

二、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新闻事业

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它于1815年8 月5 日在马六甲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创办、米怜主编,是一本纯宗教性的月刊。该刊以“阐发基督教义”为宗旨,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后期增辟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概况,涉及时政,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易懂。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察世俗》中出现了中文近代报刊上的几个新闻之最:①最早的预告性新闻《月食》;②最早的广告《 告贴》;③最早的新闻图画《事痘娘娘悬人环运图》。

2、《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1833年于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郭立士创刊,宗旨是宣传西方文化,征服中国人高傲与排外的观念。内容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三部分组成,显示了与《察》的继承关系,在业务上初具近代报刊的基本特征。但宗教已不再是最最重要部分,大量篇幅用于宣讲伦理道德及宣扬西方科学文化,刊载了中国报刊史上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新闻纸略论》。该刊1835年由“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续办,1838年停刊。

3、《万国公报》
近代中国传教士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中文报刊。1874年由其前身《教会新报》更名为《万国公报》,内容以大力介绍西学,鼓吹用西方思想改造中国为主,是一本以时事报道和评述为主的综合性刊物,其目的是将中国完全置于西方的控制之下。

4、《申报》
近代中国最具代表性、最为成功的中文商业性日报,标志着外国人在华办报进入了**。1872年创刊于上海,由英国人美查创办,创刊时聘请中国人主笔,标榜要为中国兴利除弊,对清末基层官吏有所揭露,政治上持亲英立场,内容上涵盖了新闻、言论、副刊、广告四要素,并注重时效性,具有了现代报纸的特征,开创了近代报业的新纪元。

5、《字林西报》
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最有影响的综合性外文报纸。1850年创刊于上海,前身是《北华捷报》。其政治倾向明显,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英国政府的观点,被视为“英国官报”;重视新闻,在中国许多边远地区也聘有通讯员,曾一度获得独享路透社电讯的特权,以消息灵通著称。

三、戊戌变法前后的新闻事业

1、王韬  
中国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政论报刊《循环日报》。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 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后发展于梁启超,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领导人影响较大。他的部分政论文章后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他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

2、《循环日报》
中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1874年于香港由王韬创办并任主笔,是早期国人自办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的报纸。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要为振兴中华、抵御外敌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是一张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对报刊政论文体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3、梁启超
近代中国著名的改良派政治家和报刊活动家。1895年和康有为进京会试参加了著名的“公车上书”并在北京主编了《万国公报》、《中外纪闻》,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时务报》,大力宣传维新变法,名噪一时,戊戍政变后逃亡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鼓吹保皇立宪。他从事报刊宣传活动27年,创立了“时务文体”,其新闻思想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影响巨大,被誉为“言论界之骄子”,一生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4、《时务报》
1896年在上海创办,梁启超任总编辑。维新派最重要的舆论阵地。旬刊,以“域外报译”为主,同时开设言论栏目。维新变法的代表作《变法通议》,曾在《时务报》上连载;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阐明了维新变法主张,是维新派的政治纲领;其新闻思想代表作《论报馆有益于国是》,提出“去塞求通”的观点,认为报馆有耳目喉舌的作用。 《时务报》主要宣传进化论,倡导学校废科举,设议院兴民权,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揭露帝国主义罪行,呼吁捍卫民族独立,该报在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和统治阶级中的爱国分子中引起了很大影响。该报是当时发行量最高,影响最大的国人报刊,发行量最高达1.7 万份。

5、时务文体
中国近代中文报刊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其特点是①灵活自由,不拘一格;②平易畅达,词汇新颖、生动;③笔锋常带感情,很有感染力,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内容以“时务”为主,又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用得最好,故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

6、报刊政论文体
中国近代对报刊出现以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政论文体。其特点是:直陈时事,浅显通俗,不附典雅。在这一文体发展中著名政论家王韬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报刊政论文体的形成起于王韬,发展于梁启超的《时务报》,成于《新民丛报》。

四、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1、《中国日报》
1900年1 月5 日在香港创办,陈少白主编,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打破了改良派垄断舆论阵地的局面。1902年与保皇派《岭南报》展开了第一次笔战交锋。早期宣传爱国救亡,后期大力宣传三民主义。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在港重要的舆论阵地,而且是革命派活动的重要场所,这种既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形式,后为多家革命派的报馆所继承。1913年被袁世凯查封,它对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出了很大贡献。

2、《苏报》案
1903年,爱国学生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苏报》增设“学界风潮” 和“舆论商榷”两个专栏,用来报道学生运动和大造革命舆论,并大力宣传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发表在《苏报》上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更直呼光绪皇帝其名,成为清政府对其采取镇压的口实,于是清政府勾结租界当局拘捕了章太炎,邹容自动投案,后《苏报》也遭查封。经多次开庭,1904 年法庭宣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二年,《苏报》永远停刊。后邹容在狱中被迫害致死。这就是著名的 “苏报案”。

3、《民报》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是一个大型月刊,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但是其宣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过分强调了排满而陷入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后期该报大谈佛法,进步性锐减。

4、《大江报》案
《大江报》是武汉地区颇有影响的革命派报刊,是文学社的机关报。以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官为主要读者对象。 1911 年7 月17日,该报发表了何海鸣写的时评《亡中国者和也》。7 月26日又发表了黄侃撰写的言词更为激烈的评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鄂督瑞徵极为震恐,8 月1 日查封《大江报》馆,逮捕詹大悲,何海鸣自动投案。瑞徵原拟对二人判重刑,但慑于民愤,不得不从轻判处。这就是新闻史上著名的“大江报案”。

5、郑贯公
我国近代著名报人。早年赴日留学,受知于梁启超。曾任《清议报》助理编辑。后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组织开智社,在日本创办《开智录》。因谈及革命,被《清议报》解职,后任《中国日报》记者。在香港先后创办《广东日报》、《有所谓》等革命报刊,其中,《有所谓》是当时港粤报纸中读者最广泛,发行量最高报纸。其文思想新颖,以报纸为“笔枪”,鞑伐列强和清廷,受到爱国人士的普遍尊敬。

6、章太炎
中国近代著名国学家和报刊政论家。戊戌变法时期,参加强学会,曾为《时务报》撰述。1900年在《中国日报》等报纸发表文章排满,反对保皇立宪。1902年后,为《苏报》撰稿,宣传革命,在《苏报》在案中被捕入狱,成为举国闻名的革命志士。1906后赴日本任《民报》主编,继续宣传排满和保存国粹,成为《民报》最主要的政论作者和革命宣传家。“九一八”之后,支持抗日救亡。他的政论逻辑严密,气势充足,陈古论今,在当时产生重大影响。鲁迅称他的文章“所向披靡,令人神旺”,但他好用古奥字句和文言语法,传播效果不如梁启超的文章。

7、于右任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报刊活动家。1907年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1909年在上海创办《民呼日报》、《民吁日报》;1910年在上海创办《民立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被人称为“竖三民”。“竖三民”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为报刊写了不少评论和诗词,感情炽烈,文辞丰腴,名噪一时。

五、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

1、癸丑报灾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为了实现独裁统治,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和其他反袁报刊进行了大扫荡。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 家,比1912年初的500 家少了2/3 ,同时有大批报人受迫害。新闻记者中至少24人被杀,60人被捕入狱。这段历史,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被称为“癸丑报灾”。

2、黄远生  
民国初年著名记者。曾任上海《时报》、《申报》驻北京特约记者,为其撰写北京通讯。他善于调查研究,勤于采访交人广,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著称于世,是我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 被称为“报界之奇才”。1915年被枪杀。黄远生的新闻通讯的特点表现在:一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注重时效和事实。 二是报道重要的人物事件。三是抓住具体的场景细节。四是语言通俗生动。 他对新闻记者提出的“四能”要求,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其作品集《远生遗著》,是中国第一部通讯集。

3、刘少少
民初三大著名记者之一。1905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任《帝国日报》、《湖南新报》、《公言》等报刊编辑。为文独辟蹊径,庄谐杂出,时有新意,为一部分旧知识分子所欣赏,有报界“怪杰”之称。

4、徐彬彬
民初三大著名记者之一。名凌霄,曾任上海《时报》和《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是民初著名的报刊剧评专栏作家。他长于文学,娴于经史,所以他的通讯,文笔优美而又富于情趣,受到读者欢迎。

5、邵飘萍
民国初年著名记者,我国不可多得的“新闻全才”。早在学生时代就被聘为《申报》通讯员;1911年协助创办《汉民日报》,兼任《浙江军政府公报》,从此开始职业报人生涯。日本留学期间,在东京创办东京通讯社。1916年回国后,受聘于《申报》、《时报》和《时事新报》,撰写时评。袁世凯死后,《申报》聘他为特派驻京记者,期间为之撰写的《北京特别报道》很受欢迎。1916年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自任社长,以“铁肩棘手”为座右铭。同时他还兼任北大新闻研究会导师。他最擅长新闻采访,所著《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之一。

6、林白水
民国初年著名记者。曾为《苏报》撰稿,后来创办《中国白话报》、《公言报》、《新社会报》。他所撰写的新闻和评论,挥洒自如,辛辣尖刻,积怨于军阀。1926年被奉系军阀杀害。他的文章通俗浅显,常能“发端于苍蝇臭虫之微,而归结于政局”,颇能吸引读者。

7、胡政之
民初著名记者。1915年任《大共和报》驻北京特派记者,以消息快捷受到报界关注。1916年任《大公报》经理兼副总编辑,是赴欧采访巴黎和会的唯一中国记者,成为当时报界名人。

8、张季鸾
民初著名记者,曾任《民立报》、《民信日报》记者,积极进行反袁宣传,并因此入狱。担任《大公报》总编辑兼副经理之后,在新闻界享有盛名。

六、午似前后的新闻事业

1、(被屏蔽,见17楼)

2、《每周评论》
       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是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栏目新颖多样。于1918年12 月在北京创刊。由陈独秀负责主编,他和李大钊都是主要撰稿人,鲜明地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并倾向社会主义。从第26期起,在胡适接手主持下,挑起“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成为宣传实用主义的刊物。《每周评论》大力进行了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政治时事报道评述,并配合《新青年》,支持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斗争,对于五四运动的报道,尤其起了舆论先导的作用,并第一次提出了学习“五四运动”的精神。
3、四大副刊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报纸副刊发生了突破性的革新,分别是北京《晨 报》的副刊、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京报副刊》、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 它们各有特点,但都具有宣扬民主与科学思想,传播社会主义新思潮的进步性质,它们的成就为办好我国报纸的副刊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4、徐宝璜
       民初著名新闻系学家和教育家,1916年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兼校长室秘书,是最早赴美国研究新闻学的人,回国后任北京《晨报》编辑,北京大学教授。著有《新闻学大意》,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后改名为《新闻学》。蔡元培称赞它“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当时的新闻界称徐为“新闻学教育第一位大师,新闻学界最初的开山祖。

5、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1918 年成立,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该会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兼任会长。学会聘有两名导师:一是徐宝璜、一是邵飘萍。新闻学研究会出版了3 期《新闻周刊》,是我国早 期采用横排的报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业务刊物。学会还举办了两期研究班,培养会员百余人。新闻学研究会举办了两期研究班,培养会员百余人。
6、瞿秋白
      我国最早的无产阶级新闻记者。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和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旬刊。从1921年初到1922年底,他坚持在苏联采访活动两年,辛勤采写了《共产主义之人间化》等数十篇新闻、通讯,发表在两报上的有 五十多篇,他还写了著名散文集《俄乡纪程》、《赤都心史》等书。瞿秋白在苏俄期间,于1922年加入 了中国共*产*党,脱离了与《晨报》、《时事新报》的关系,“五卅”时编辑《热血日报》。

7、陈独秀
       《新青年》的创办人、主编、主要撰稿人。1918年与李大钊等合办《每周评论》。 通过对这两个报刊的编撰,毛*泽*东对其评价他成为新文化运动战线上的“总司令”。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和政论家。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了有发刊词性质的纲领性政论《敬告青年》一文。广大青年推崇陈独秀是“思想界的明星”。他曾提出六方面要求:①自主的而非奴隶的;②进步的而非保守的;③进取的而非退隐的;④世界的而非锁国的;⑤实利的而非虚文的;⑥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提倡的科学内容包 括了科学和民主。

8、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卓越宣传家,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活动的先驱。他揭开了我国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页。1916年从日本寄给《 新青年》第一篇稿件《青春》。1918年李大钊在报刊上发表了几篇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文章,有《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五四运动前夕,李大钊把轮值主编的《 新青年》第6 卷第5 号编成《马克思研究》专号,写了长篇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是《新青年》编辑部中接受并宣传十月革命的第一人,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新阶段。
未完待续

回复话题
上传/修改头像

中国哪个名族人口最多?(答案为一个字)

考研论坛提示:
1、请勿发布个人联系方式或询问他人联系方式,包括QQ和手机等。
2、未经允许不得发布任何资料出售、招生中介等广告信息。
3、如果发布了涉及以上内容的话题或跟帖,您在考研网的注册账户可能被禁用。

网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业务 | 帮助信息
©1998-2015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考研网-联系地址:上海市邮政信箱088-014号 邮编:200092 Tel & Fax:021 - 5589 1949 沪ICP备1201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