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
查看(1610) 回复(1) |
|
chunxia1123
|
发表于 2016-06-24 15:30
楼主
心理失调:心理失去平衡,行为缺乏整合协调,致使个体在不同情况下处理能力下降、适应不良。
心理异常:指人的心理状态发生了病理性变化,行为表现明显与众不同,能力明显受损,需要心理治疗。 心理疾病:是从医学的角度来理解心理上异常,即把疾病的概念套用来反映人的心理异常; 心理障碍:指心理过程和机能受阻,这种障碍既可能是功能性的,又可能包括器质性的改变。 应激:又称紧张刺激。是人或有机体在某种环境作用下,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反应状态,如果这个刺激或情境需要人作出较大的努力去适应,甚至超出一个人所能负担的适应能力,这时就会出现紧张状态。 应激源是指可能引起机体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物。根据来源的性质可分为躯体性的、心理性的、社会性的和文化性的应激源。 应激反应三个阶段。(1)警戒阶段(2)抵抗阶段(3)衰竭阶段 挫折: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反应。 挫折耐受力: 个体遇到挫折情境时,能摆脱其困扰而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亦即个体经得起打击或挫折的能力。 动机冲突:心理冲突,指个体在有目的的行为中,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动机时产生的心理矛盾状态。分为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和双重趋避式冲突。 心理防御机制:个体的潜意识,渴望保护自我的统一性不受威胁,并使自己从未解决的挫折和冲突中得到解脱的手段。 系统脱敏疗法: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由于是暴露在处于全身松弛状态下的患者面前,因而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厌恶疗法。亦称厌恶性条件法,其做法是,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使患者最终达到,因感到厌恶而戒除或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作为厌恶性的刺激,可以是药物厌恶法、电击厌恶法、想象厌恶法。 |
1290877353
|
发表于 2017-02-23 09:21
沙发
|
1290877353
|
发表于 2017-02-23 09:21
3楼
|
1290877353
|
发表于 2017-02-23 09:21
4楼
|
回复话题 |
||
上传/修改头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