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ier123
|
西南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名称 | 农业工程
| 专
业
名
称 | 土木与建筑环境
| 专
业
代
码 | 0828Z1
|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2013年6月 5日
修订日期:2013年09月05日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 研究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 1 | 工程结构
| 研究内容:农村建筑的抗震防灾设计技术、地方资源性新型建筑材料应用的结构设计技术、农田设施基础建设中所涉及构筑物结构设计技术、农业建筑及农田水利等结构加固改造技术。本学科方向根据西南地区的地质气候条件和地方建材资源,对工程结构设计技术及工程结构加固改造技术进行研究。
| 鲍安红 教
授
罗书伟 高
工
| 2 | 工程项目管理
| 研究内容: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技术、施工安全管理技术和项目成本管理技术。本学科方向对农村建筑及农田水利设施等工程建设有重要意义。
| 袁
军 副教授
李伟清 副教授
| 3 | 建筑环境与节能
| 研究内容:室内热湿环境和空气质量;建筑环境控制理论及技术;建筑节能技术;能源供给系统;新能源利用。该研究对改善建筑环境,降低建筑能耗,实现低碳、节能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黎
强 副教授
吴达科 副教授
| 4 | 岩土工程理论与应用
| 研究内容: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滑坡的发生机理和防治机制、基础工程。本学科方向对预防三峡库区滑坡等地质灾害问题有重要意义。
| 汪时机 教
授
|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了解本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用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书刊,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具备从事本学科研究、教学或技术管理的独立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 学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2~5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提前毕业必须符合研究生院的规定。
应修学分:32学分
其中 必修19.5学分(含必修环节4学分)
选修不低于12.5学分
|
三、课程设置(包括前沿讲座、学术报告等)
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时 | 学分 | 任课 教师 | 考核 方式 | 备 注 | 必修课
| 公共课
| 11000001001 | 第一外国语
| 1 | 90 | 3 | 外国语学院
| 考试
|
| 1100000200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1 | 36 | 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考试
|
| 11000002003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8 | 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考试
|
| 平台课
| 11082802023 | 高等流体力学
| 1 | 54 | 3 | 黎
强等
| 考试
|
| 专业课
| 11082802001 | 中外主文献研读
| 2 | 36 | 2 | 鲍安红
李伟清
汪时机等
| 考查
|
| 11082800003 | 数值分析
| 2 | 45 | 2.5 | 武立群等
| 考试
|
| 110828Z1009 | 土木与建筑环境专题讨论课
| 3 | 36 | 2 | 鲍安红
李伟清
汪时机等
| 考查
|
| 选
修课 | 11082802027 | 建筑环境与节能技术
| 2 | 36 | 2 | 张永东等
| 考查
|
| 11082802026 | 环境测试技术
| 2 | 36 | 2 | 吴达科等
| 考查
|
| 11082803029 | 建筑三维建模及图像处理
| 2 | 36 | 2 | 陈
翀等
| 考查
|
| 11082800001 | 数学物理方法
| 2 | 54
| 3 | 李光林等
| 考查
|
| 11082803051 | 高等传热学
| 1 | 36 | 2 | 黎
强等
| 考查
|
| 11082803052 | 城镇规划
| 2 | 36 | 2 | 彭 义等
| 考试
|
| 11082803053 | 新能源利用与废弃物处理
| 2 | 36 | 2 | 潘云霞等
| 考试
|
| 11082803054 | 有限元分析
| 2 | 36 | 2 | 鲍安红等
| 考查
|
| 11082803055 | 建筑结构理论
| 2 | 36 | 2 | 鲍安红等
| 考试
|
| 11082803057 | 生态建筑设计
| 1 | 36 | 2 | 彭
义等
| 考试
|
| 11082802025 | 工程防灾及减灾概论
| 2 | 36 | 2 | 李伟清、潘 超等
| 考查
|
| 11082803059 | 项目施工与管理新技术
| 2 | 36 | 2 | 李伟清等
| 考试
|
| 11082802024 | 高等土力学
| 2 | 36 | 2 | 汪时机等
| 考试
|
| 11082803061 | 优化试验设计
| 2 | 36 | 2 | 李庆东等
| 考试
|
| 11082802028 | 建筑结构仿真
| 1 | 36 | 2 | 袁
军等
| 考查
|
| 11082801011 | 矩阵论
| 1 | 45 | 2.5 | 工程技术学院
| 考试
|
| 必修环节 | 学术活动不少于5次,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学术研讨等 | 1~3 |
| 2 | 提交学术报告手册,导师签字,学院核查
| 社会、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三选一
| 1~3 |
| 2 | 导师审查签字后向学院提交实践报告1份或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复印件
| 论文开题报告
| 3~4 |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学院提交选题报告1份
| 中期考核及论文进展检查
| 3~4 |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学院提交相关材料各1份,包括学分、学术活动、实践报告、发表论文等。
| 同等学力补修课程 | 1 | 结构力学
|
| 不计学分
| 2 |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
| 不计学分
| 3 | 流体力学或土力学
|
| 不计学分
| 注:1 .平台课是指涵盖本一级学科下所有二级学科或相近二级学科群共有的基础性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
2 .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应在专业必修课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 .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包括培养流程与要求,检查与考核,质量监督等措施:
硕士生采取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的原则,用于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不得少于1年。
1.制定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内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制定“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报学院备案。
2.主文献研读
在开题报告前认真研读本学科专业主文献,填写主文献阅读报告记录,提交导师审核。
3.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放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与中期考核同时进行。学院根据研究生选题情况,按二级学科成立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审查小组由具有研究生培养经验、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5人组成,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果。开题报告经公开论证后不得随意更改,如需更改,则需重新组织公开论证。
4.学术活动
硕士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如学术报告、前沿讲座、学术研讨等,在学习期间(一般在中期考核前)须参加学术活动不得少于5次。填写“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册”,提交导师审查。
5.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硕士研究生可选一项实践。在完成实践活动后提交实践报告一份或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复印件,提交导师审查签字。
6.中期考核
根据学院实际情况,中期考核与开题报告论证同时进行,安排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进行。
A.考核在学院统一组织领导下,由各专业负责实施,以学科专业类别组成包括学院(学科)负责人、导师代表等在内的考核小组(每组成员5人)进行考核。
B.业务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规定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反映出来的科研及思维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学生工作组会同有关人员进行。
C.填写“西南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评估表”,对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结论性意见。
D.经过中期考核的硕士研究生,按考核成绩分为3种流向:
(a)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具体要求见学校相关文件规定。
(b)进入硕士论文阶段: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主要考察参与课题情况和论文),可进入硕士论文阶段,继续完成硕士学业。
(c)中止学业:个别成绩较差,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未改正者中止其学业,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给相应证书。
7.开题报告论证与学位论文中期进展及检查(列出时间、具体组织形式等)
(1)领导小组构成
组长:李光林 副组长:李庆东 成员:陈建、祝诗平、鲍安红,秘书:冯熙。
(2)开题论证与中期检查总体安排
分
组 | 分组所含专业 | 负责人 | 时
间 | 第一组 | (1)农业机械化工程
(2)机电系统工程
| 陈
建等 | 通常安排第四学期初,特殊情况可申请在第三期考核。
| 第二组 | (3)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4)农业水土工程
(5)土木与建筑环境
| 鲍安红等 | 第三组 | (6)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 祝诗平等 | 要求提前毕业者,需在中期考核前向学院提出申请,由考核小组考核是否符合提前毕业条件。
| 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毕业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证明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检验标志):
1.积极参与导师科研课题,承担一定科研任务,具有提出研究问题和正确技术方案的能力,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精神。
2.至少做学术交流一次。
3.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地(第一署名单位为“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或“西南大学”)在核心期刊(不含增刊)上发表至少1篇与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
4.申请获准授权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
上述1~3必备。
凡被SCI、EI收录的期刊论文(含增刊,不含会议论文),均视为满足第“3”条对论文的要求。
| 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包括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1.毕业条件
(1)正常毕业 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课程学习、学分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地(第一署名单位为“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或“西南大学”)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至少1篇与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经审查合格者,准予毕业。
(2)提前毕业 硕士研究生确因学业优秀,经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和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在校时间不得少于二年。凡申请提前毕业者,应当达到以下基本条件:(1)中期考核结论为优秀或在校期间被评为优秀研究生;(2)自然科学类在申请毕业答辩前公开发表属于毕业论文研究组成部分的2篇A1学术论文,学术论文界定标准以学校最新发文公布为准。
2.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1)资格要求 学术成果按照学校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执行。成果无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没有发表有严重科学性错误的文章、著作和严重歪曲原作的译作。
(2)内容要求 对所研究课题有新见解,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现实意义;必须是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独立完成;一般不应少于2.5万字。
|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包括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1.资格要求
学术成果按照学校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执行。成果无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没有发表有严重科学性错误的文章、著作和严重歪曲原作的译作。
2.内容要求
对所研究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现实意义;必须是一篇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独立完成;一般不应少于3万字。
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地(第一署名单位为“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或“西南大学”)在核心期刊(不含增刊)上发表至少1篇与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
3.技术规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注明来源;独立完成论文,在准备和撰写过程中接受导师指导、采纳专家建议、获得他人帮助等应实事求是地表示感谢,但不能把未对论文提供帮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谢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准确,所用概念、术语、符号、公式等符合学术规范,没有严重错误或使用严重错译的译文;对问题的论述完整、系统、逻辑严密,关键词得当;语言精练,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外文拼写错误、笔误和校对错误等总计不超过论文的万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计)。
按学校要求,在《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上签名,并附在学位论文首页。
具体格式按照《西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及打印要求》执行。
4.优秀学位论文
申请优秀毕业生和优秀学位论文者,其学位论文必须是第一次查重通过。
|
七、主文献研读课程书目(列出本学科专业的必读文献,不够可另附页)
序 号 |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 作者、出版单位及年月 | 1
|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al, Food and Biological Systems
| ASAE
| 2
| Biosystems Engineering
| ESAE
| 3
|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 ELSEVIER
| 4
| 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
| ASAE
| 5
| Transactions of the Asian Association for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 AAAE
| 6
| 中国科学E集
| 科学出版社
| 7
| 科学通报
| 科学出版社
| 8
| 建筑学报
| 中国建筑学会
| 9
| 土木工程学报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 10
| 农业工程学报
|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 11
| 环境工程学报
| 中国环境工程学会
| 12
| 生态学报
| 中国生态学会
| 13
| 城市规划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 14
| 太阳能学报
| 中国太阳能学会
| 15
| 中国沼气
| 中国沼气学会
| 16
| 城市规划原理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17
| 城市规划资料集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18
| 生态建筑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19
| 现代温室工程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