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 - 话题

民族教育学专业培养方案
查看(1010) 回复(0)
ruier123
  • 积分:12839
  • 注册于:2014-05-29
发表于 2015-11-24 13:07
楼主

西南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名称

  
  教育学
  
  




  
  民族教育学
  
  




  
  0401Z2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1

  
  

民族教育与民族文化

  
  

梳理民族文化的内涵,把握民族教育的特点,分析民族教育与民族文化的关系,阐释多样化的民族文化对民族教育的意义。

  
  

蒋立松

  

吴晓蓉

  

么加利

  
  

2

  
  

民族艺术教育

  
  

从特定的历史演进和生存空间的客观认识和描述出发,探索民族艺术流变与发展的必然规律;对现实民族艺术传承状况进行分析,充分认识民族艺术的功能和价值及其对个体未来发展的意义.

  
  

倪胜利

  


  
  

3

  
  

影视人类学

  
  

运用人类学的方法对民族地区的丰富的民族文化、民族艺术等进行分类、处理、保存和传播。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抢救和保护方面的研究。

  
  

罗江华

  


  
  

4

  
  

民族教育与区域发展

  
  

立足于民族地区资源禀赋和拥有的区位优势与比较优势,面向民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需求,研究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城乡统筹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结构合理调整及其区域产业升级等重要问题

  
  

王晓燕

  

杨如安

  

孟小军

  

陈荟

  

贺能坤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系统教育基本理论修养,专业知识扎实,对民族教育问题具有高度敏感性,有相当的民族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能力,熟练使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专门研究人才。
  
  学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2~5年,基本学习年限掌握在3年。
  应修学分: 36学分
  其中
必修26学分(含必修环节4学分)
  选修不低于10学分
  


三、课程设置

  

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时

  
  

学分

  
  

任课

  

教师

  
  

考核

  

方式

  
  

备 注

  
  必修课
  
  公共课
  
  

11000001001

  
  第一外国语
  
  

2

  
  

90

  
  

3

  
  外国语学院
  
  考试
  
  

  
  

11000002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11000002004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2

  
  

18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平台课
  
  

11040100001

  
  教育基本理论专题研究
  
  

1

  
  

60

  
  

3

  
  导师组
  
  考试
  
  

  
  

11040100002

  
  教育研究方法论
  
  

1

  
  

60

  
  

3

  
  朱德全等
  
  考试
  
  

  
  专业课
  
  

110401Z2001

  
  中外主文献研读
  
  

2

  
  

36

  
  

2

  
  导师组
  
  考试
  
  

  
  

11040100003

  
  教育心理学进展
  
  

2

  
  

36

  
  

2

  
  导师组
  
  考试
  
  

  
  

11040101061

  
  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及流派
  
  

3

  
  

60

  
  

3

  
  蒋立松
  
  考试
  
  

  
  

110401Z2022

  
  民族文化与教育
  
  

3

  
  

60

  
  

3

  
  王晓燕
  
  

  
  

  
  


  

  

  
  

11040104051

  
  教育人类学
  
  

2

  
  

36

  
  

2

  
  吴晓蓉
  
  考查
  
  

  
  

11040101003

  
  国学经典
  
  

2

  
  

36

  
  

2

  
  倪胜利等
  
  考查
  
  

  
  

11040101006

  
  教育与人类发展
  
  

2

  
  

36

  
  

2

  
  李姗泽等
  
  考查
  
  

  
  

11040101022

  
  教育哲学研究
  
  

2

  
  

36

  
  

2

  
  么加利
  
  考查
  
  

  
  

11040111001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

  
  

60

  
  

3

  
  朱德全等
  
  考查
  
  

  
  

01040110057

  
  多媒体技术
  
  

2

  
  

36

  
  

1

  
  涂涛
  
  考查
  
  

  
  

110401Z2021

  
  民族教育理论
  
  

2

  
  

36

  
  

2

  
  陈荟
  
  考查
  
  

  
  

11040101062

  
  西南民族文化与历史
  
  

2

  
  

36

  
  

2

  
  蒋立松
  
  考查
  
  

  
  

11040110056

  
  信息技术与教育研究
  
  

2

  
  

36

  
  

2

  
  罗江华
  
  考查
  
  

  
  

11040101059

  
  民族教育政策研究
  
  

2

  
  

36

  
  

2

  
  王晓燕
  
  考查
  
  

  
  

11040101055

  
  中国教育经典名著选读
  
  

2

  
  

36

  
  

2

  
  陈荟
  
  考查
  
  

  
  

11040110006

  
  影视人类学
  
  

3

  
  

36

  
  

2

  
  虞吉
  
  考查
  
  

  
  


  
  SPSS统计软件的使用
  
  

2

  
  

36

  
  

2

  
  

  
  考查
  
  

  
  

11040100003

  
  教育心理学进展
  
  

2

  
  

36

  
  

2

  
  导师组
  
  考试
  
  

  
  

110401Z2002

  
  教育史前沿问题研究(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
  
  

2

  
  

36

  
  

2

  
  

  
  考查
  
  

  
  

11040101005

  
  教育文化研究
  
  

2

  
  

36

  
  

2

  
  倪胜利
  
  考查
  
  

  
  

11040110055

  
  民族文化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
  
  

3

  
  

36

  
  

2

  
  罗江华
  
  考查
  
  

  
  其它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
  
  3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培养单位提交开题报告一份
  
  学术活动: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学术研讨等(至少5
  
  

  
  

  
  2
  
  提交学术报告手册,导师签字,培养单位核查
  
  实践活动:社会、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三选一)
  
  

  
  

  
  2
  
  导师审查签字后向培养单位提交实践报告一份或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复印件
  
  中期考核及论文进展检查
  
  4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培养单位提交相关材料各一份
  
  同等学力补修课程
  
  

  
  

  
  

  
  

  
  不计学分
  
  

  
  

  
  

  
  

  
  不计学分
  
  

  
  

  
  

  
  

  
  不计学分
  
  

  
  

  
  

  
  

  
  不计学分
  

  1、平台课是指涵盖本一级学科下所有二级学科或相近二级学科群共有的基础性课程,设1-2
2、每个二级学科设专业课2-3门,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须在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培养流程与要求,检查与考核,质量监督等措施
  

  硕士生采取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的原则,用于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不得少于1年。
  1、
制定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内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制定“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报学院(所、中心)备案。
  2、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放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初,可与中期考核同时进行。学院(所、中心)根据研究生选题情况,按二级学科成立若干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审查小组由具有研究生培养经验、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果。
  3、
中期考核
  根据本院(所、中心)研究生规模和学科点现状,按照学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提出本院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办法,中期考核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
  A、考核在学院统一组织领导下,由各专业负责实施,组成包括学院(学科)负责人、导师代表、班主任等在内的若干考核小组(每组成员3-5人)进行考核,同时较广泛地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
  B、业务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规定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反映出来的科研及思维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学生工作组会同有关人员进行。
  C、填写“西南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评估表”,对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结论性意见。
  D、经过中期考核的硕士研究生,按考核成绩分为3种流向:
  a)
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具体要求
  b)
进入硕士论文阶段: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论文为主要参照),可进入硕士论文阶段,继续完成硕士学业。
  c)
中止学业:个别成绩较差,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末改正者中止其学业,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给相应证书。
  4、学位论文中期进展及检查(列出时间、具体组织形式等)
  

  时间:第五学期(每年10月)
  具体组织形式:由各学科负责人组织专家进行检查.
  

  

  

  

  

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证明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检验标志)
  1、在本专业范围内至少作1次学术报告;
  2. 参加学术讨论或聆听学术报告不少于20次;
  3. 科研工作量累计不低于50学时。

  4.应深入教育实践部门进行调研,并至少完成一份调研报告。
  

  

  

  

  

  

  

  
  毕业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包括毕业条件、毕业论文等方面的要求):
  毕业条件:
  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培养方案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学分要求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经审查合格者,准予毕业。
  硕士研究生确因学业优秀,经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和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在校时间不得少于二年。凡申请提前毕业者,应当达到以下基本条件:
  1.中期考核结论为优秀或在校期间被评为优秀研究生;
  2.人文社会学科类在申请毕业答辩前公开发表属于毕业论文研究组成部分的2篇A类学术论文,自然科学类在申请毕业答辩前公开发表属于毕业论文研究组成部分的2篇A1学术论文。学术论文界定标准以学校最新发文公布为准。
  

  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内容要求:
  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能体现一定创新能力的毕业论文;一般不应少于3万字;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技术规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注明来源;独立完成论文,在准备和撰写过程中接受导师指导、采纳专家建议、获得他人帮助等应实事求是地表示感谢,但不能把未对论文提供帮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谢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所用概念、术语、符号、公式等符合学术规范,没有严重错误或使用严重错译的译文;对问题的论述完整、系统、逻辑严密,关键词得当;语言精练,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外文拼写错误、笔误和校对错误等总计不超过论文的万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计)。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包括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资格要求:
  学术成果按照学校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执行。成果无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没有发表有严重科学性错误的文章、著作和严重歪曲原作的译作。
  内容要求:
  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一般不应少于3万字;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技术规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注明来源;独立完成论文,在准备和撰写过程中接受导师指导、采纳专家建议、获得他人帮助等应实事求是地表示感谢,但不能把未对论文提供帮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谢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所用概念、术语、符号、公式等符合学术规范,没有严重错误或使用严重错译的译文;对问题的论述完整、系统、逻辑严密,关键词得当;语言精练,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外文拼写错误、笔误和校对错误等总计不超过论文的万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计)。
  按学校要求,在《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上签名,并附在学位论文首页。
  具体格式按照《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及打印要求》执行。
  









七、主文献研读课程书目(列出本学科专业的必读文献,不够可另附页)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列出本学科的必读书目和重点期刊,数量要精,水平要高,一些专业参考书可放入课程档案中,按二级学科分别排列)

  
  

作者或出版单位

  
  1
  
  《读书》(杂志)
  
  三联出版社
  
  2
  
  《论语》
  
  孔子
  
  3
  
  《道德经》
  
  老子
  
  4
  
  《周易》
  
  不详
  
  5
  
  《古代汉语》
  
  王力
  
  6
  
  《元教育学研究》
  
  瞿葆奎
  
  7
  
  《燥动的百年》
  
  陆有铨
  
  8
  
  《文心雕龙》
  
  刘勰
  
  9
  
  《方法:天然之天性》
  
  埃德加·莫兰
  
  10
  
  《方法:思想观念》
  
  埃德加·莫兰
  
  11
  
  《哲学人类学》
  
  米夏埃尔·兰德曼
  
  12
  
  《人论》
  
  卡西尔
  
  13
  
  《复杂》
  
  沃尔德罗普
  
  14
  
  《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
  
  15
  
  《什么是教育》
  
  雅斯贝尔斯
  
  16
  
  《江村经济》
  
  费孝通
  
  17
  
  《人类学是什么》
  
  王铭铭
  
  18
  
  《历史学是什么》
  
  葛剑雄
  
  19
  
  《宗教学是什么》
  
  张志刚
  
  20
  
  《民族社会学导论》
  
  马戎
  
  21
  
  民族教育学通论
  
  滕星
  
  22
  
  民族宗教问题论文集
  
  江平
  
  23
  
  《民族教育新论》
  
  凌绍荣
  
  24
  
  《新世纪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研究》
  
  俸兰
  
  25
  
  《教育/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英)格林
  
  26
  
  《教育人类学教程》
  
  冯增俊
  
  27
  
  《中外民族教育政策史纲》
  
  吴明海
  
  28
  
  《西南民族教育溯源》
  
  张诗亚
  
  29
  
  《强化民族认同——数码时代的文化选择》
  
  张诗亚
  
  30
  
  《西南研究书系》
  
  张诗亚主编
  
  31
  
  《民族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
  
  32
  
  《教育研究》
  
  中央教科所
  
  33
  
  《教育学报》
  
  北京师范大学
  
  34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科院
  
  35
  
  《民族教育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
  
  36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中央民族大学
  
  37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广西民族学院
  
  38
  
  《贵州民族研究》
  
  贵州民族研究所
  

回复话题
上传/修改头像

一小时有多少分钟?(答案为数字)

考研论坛提示:
1、请勿发布个人联系方式或询问他人联系方式,包括QQ和手机等。
2、未经允许不得发布任何资料出售、招生中介等广告信息。
3、如果发布了涉及以上内容的话题或跟帖,您在考研网的注册账户可能被禁用。

网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业务 | 帮助信息
©1998-2015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考研网-联系地址:上海市邮政信箱088-014号 邮编:200092 Tel & Fax:021 - 5589 1949 沪ICP备1201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