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简介:李 森
查看(812) 回复(0) |
|
ruier123
|
发表于 2014-12-15 12:24
楼主
李 森,男,汉族,1964年5月生,四川宣汉人,中共党员,教育学博士。现任西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教育学部教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专家组成员,国家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方向(教学论)负责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人选。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UC)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研究,在教学动力、课堂生态以及教学基本理论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和建树。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科研课题15项。在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教材14部,代表作:《现代教学论纲要》、《教学动力论》、《中国新时期教学论的进展》、《有效教学决策》等;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多家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多篇论文被权威刊物转载和引用。获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多次赴美、英、法、日、意、加、澳等国学习、研究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先后访问或考察过伊利诺伊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巴黎第十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昆士兰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与国外同行保持经常性的学术联系。 学术职务主要有:中国教育学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常务理事,重庆市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会理事长。 教育背景 1997年 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毕业 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1994年 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史专业毕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86年 四川文理学院外语系毕业 工作经历 2011.12- 西南大学图书馆馆长 2008.04- 西南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 2005.02- 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2004.02- 西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2002.06- 西南师范大学教授、西南大学教授 1997.06-2002.06 西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1994.12-1997.06 西南师范大学讲师 1986.07-1991.09 四川文理学院教师 学术兼职 1.中国教育学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2.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常务理事 3.重庆市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4.重庆市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会理事长 5.华东师范大学理解教育研究所兼职教授 6.贵州师范大学教科院特聘教授 7.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管理的教师高级职称评审专家 8.重庆市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委员 9.重庆市第一批社会科学专家库入选者 10.重庆市首批社科普及专家 主要荣誉 1.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9年) 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7年) 3.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10年) 4.国家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方向负责人(2007年) 5.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2010年) 6.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008年) 7.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6年) 8.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人选(2005年) 9.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2002年) 10.西南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11年) 科研成果 (一)代表性学术著作 1.《现代教学论纲要》(独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课堂生态论》(合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3.《现代教学论》(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5.《有效教学决策》(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6.《教学动力论》(独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中国新时期教学论的进展》(合著),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 8.《有效教学新论》(合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9.《课堂教学创新策略研究》(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现代教育学基础》(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1.《现代教育学》(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案例》(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基础教育概论》(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4.《解读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5.《中学英语学法指导》(主编),天地出版社2001年版。 (二)代表性学术论文 1.《论教学方式及其变革的文化机理》,载《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2.《论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情境及其作用》,载《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2期。 3.《论知识本质观的重建及其教育学意蕴——超越后现代的反思的现代性》,载《教育学报》2010年1期。 4.《以史为基的学校行政革新——A学校的逻辑轨迹与现实建构》,载《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8期。 5.《课程执行力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载《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年1期。 6.《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的初步编制》,载《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5期。 7.《教学思维变革三题》,载《大学教育科学》2010年5期。 8.《论英语问题学生对美国NCLB法案实施的挑战》,载《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年11期。 9.《教师教学思维方式变革研究》,载《当代教师教育》2010年1期。 10.《课程领导中教师角色的反思与对策》,载《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年3期。 11.《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价值取向的转向》,载《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5期。 12.《教师发展的另一种可能——回归生活世界》,载《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2期。 13.《20世纪中国教学论的重要进展和未来走向》,载《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14.《美国中小学教育绩效评价制度改革及启示——以马里兰州绩效责任政策为例》,载《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9期。 15.《教师的隐性知识管理:内涵及实施》,载《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1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10年2期全文转载。 16.《教学论研究三十年:实然之境与应然之策》,载《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6期。 17.《论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转移——基于一元文化与多元文化的比较分析》,载《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7期。 18.《普通高中学分制改革:问题与对策》,载《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1期。 19《中学生反学校文化的类型与原因分析》,载《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年1期。 20.《论教学价值观的人性理论基础》,载《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3期。 21.《美国中小学的死亡教育及启示》,载《基础教育参考》2009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09年7期全文转载。 22.《论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及其缓解策略》,载《素质教育论坛》2009年2期。 23.《现象学在教学中的运用——优秀教师教学案例透视》,载《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年9期。 24.《教师角色观的文化审视与重构》,载《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5期。 25.《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乐山市中区小学教师为例》,载《基础教育》2009年11期。 26.《混沌理论对教师评价的冲击与启示》,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年6期。 27.《社会文化视野下的生态语言教学观》,载《山东外语教学》2009年6期。 28.《论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及选择》,载《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29.《从美国教学论流派的创生看中国教学论的发展》,载《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3期。 30.《教师的教学决策:内涵、构成及意义》,载《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12期。 31.《<高等教育研究>2002——2006被引研究——基于CSSCI的分析》,载《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32.《<教育与经济>1998——2007年论文引文统计与分析》,载《教育与经济》2008年2期。 33.《从教学管理到教学领导: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选择》,载《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6期。 34.《论教师的教学经验移植》,载《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35.《教学论研究的事实与价值之思》,载《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6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9年1期全文转载。 36.《国外新教师入职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教师教育研究》2008年3期。 37.《论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其变革》,载《当代教师教育》2008年1期。 38.《中小学课堂生态平衡及优化策略》,载《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年4期。 39.《关于教师流动的理性认识与管理策略》,载《宁波大学学报》2008年2期。 40.《涂尔干教师权威思想述评》,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6期。 41.《国外中学职业生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载《教育探索》2008年9期。 42.《西部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载《天津教科院学报》2008年5期。 43.《偏远地区学校如何实现课程校本化》,载《中小学管理》2008年10期。 44.《论教学理论的文化改造》,载《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6期。《教育文摘周报》2007年9月5日(第36期)转摘。 45.《论教学论的基本类型》,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12期。《教育文摘周报》2008年2月27日(第9期)转摘。 46.《教师参与课改的动机探究》,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12期。 47.《论课堂生态的建构》,载《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期。 48.《教学领导的内涵、功能及策略》,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3期。 49.《论新课程情境中的教师形象》(人文社科版),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6期。 50.《课堂教学形式创新策略》,载《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7期。 51.《赞科夫的教师观及其启示》,载《教学与管理》2006年10期。 52.《结构主义教学思想述评》,载《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18期。 53.《论课程实施转向条件下的新型教学研究制度:校本教研》,载《教学与管理》2006年2期。 5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误区与对策》,载《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9期。 55.《论课堂生态的本质、特征及功能》,载《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56.《论认知情境理论视野下的课堂情境》,载《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8期。 57.《论数学课题探究教学》,载《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3期。 58.《后现代视野中的教学研究范式》,载《世界文化论坛》(美国)2005年14期。 59.《生活性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践策略》,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7期。 60.《论课堂教学管理创新》,载《教育探索》2005年10期。 61.《论课堂教学目标创新》,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1期。 62.《论参与性教学的背景、内涵及实施》,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1期。 63.《后现代视野下的教学研究范式》,载《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6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6年2期全文转载。 64.TeachingandResearchParadigm:APostmodernPerspectiv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ProcessThinkingandHigherEducationReform”,April7- 8,2005,Yancheng,China. 65.《教师培训制度创新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载《教育研究》2004年7期。 66.《失落与复归——师生关系的解构与建构》,载《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3期。 67.《师生对话的特点及意义》,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3期。 68.《课堂教学话语权力的反思与建构》,载《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12期。 69.ClassReconstructionandIntegratedEducation:AnEcologicalViewpoint, InternationalForumonIntegratedEducationandEducationalReform,October28- 31,2004,California,USA. 70.《多元文化背景中双语教学的特点与趋势》,载《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71.《行为分析理论视角下的课堂管理策略》,载《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11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4年3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04年2期全文转载。 72.《课堂教学话语系统及转换》,载《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2期。 73.《论魏晋时期教育的自觉》,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4期。 7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纲》,载《学科教育》2003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化学教与学》2003年10期全文转载。 75.《成人课程理论匮乏的原因探究》,载《成人教育》2003年6期。《教育文摘周报》2003年36期转摘。 76.《校本教研:特点、内容与方式》,载《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15期。 77.《浅析现代教学原则的科学建构》,载《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20期。 78.《课程的现代主义阐释》,载《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2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4年1期全文转载。 79.《对探究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载《教育研究》2002年2期。 80.《教学交往观的确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研究》2002年9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2年12期全文转载。 81.《教学理论与实践:转化方式探讨》,载《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2年7期全文转载。 82.《主体性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建构》,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3期。 83.《走向解放的现代课堂教学规范》,载《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11期。 84.《江泽民教育教学制度改革论浅析》,载《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年3期。 85.《现代教学论生长点试探》,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1年5期全文转载。 86.《面向21世纪教学现代化的理论思考》,载《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1年7期全文转载。 87.《教学动力的本质与特征》,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2期。 88.《现代教学理论的基本特征》,载《教育评论》2000年1期。 89.《主体性教学模式刍议》,载《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0年6期。 90.《关于中师活动课的探讨》,《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4期。 91.《主体性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载《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2期。 92.《教学动力来源论纲》,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6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0年2期全文转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2期摘要转载。 93.《西方关于人的学说与教学动力》,载《教育史研究》1999年2期。 94.《现代教学理论的主要特征:传统与现代的整合》,载《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9年6期。中央教科所主办《教育文摘周报》2000年7期转载。 95.《中英合编高中英语教材的特点与教学策略》,载《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年12期。 96.《试论教学动力的生成机制》,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3期。 97.《关于教学动力分类的探讨》,载《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年4期。 98.《教学动力研究的反思与构建》,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7年6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7年4期转载。 99.《知识社会、知识工人与教育》,载《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6期。 100.《关于学生主体若干问题的辨析》,载《江西教育科研》1995年5期。 101.《两战期间美国教育改革述评》,载《教育史研究》1995年4期。 102.《当代师专课程结构模式研究》,载《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年6期。 |
回复话题 |
||
上传/修改头像 |
|
|